史前大洪水折射出的文化差异:诺亚方舟择优逃命,只有中国在治水

人类诞生以万前计算,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曾经发生了许许多多的灾害,有的是小区域内的,也有全世界范围的,比如史前大洪水。

史前大洪水指的是史前地球时期,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大洪水席卷大地,陆地、千米高的山峰、人类都被呼啸着吞没,这场洪水是如何而来的,其原因并不可知,而因为时间过于久远的关系,史前大洪水是否真实存在甚至都很证实。

史前大洪水折射出的文化差异:诺亚方舟择优逃命,只有中国在治水

为什么会有史前大洪水这么一个概念呢?因为几乎全世界的史前文明都提到了这件事,当然,是以神话传说的存在。中国、希腊、玛雅、印度等古老的国家都曾提到过大洪水,从时间描述上来看,这场史前大洪水的爆发的时间基本一致,大约在公元前8000-14000年左右。正因为这样高度相似的记载,这场洪水之灾被认为是有可能存在的。

跟洪水挂钩的经典故事中,《圣经》中记载的诺亚方舟最为出名,故事讲到,由于造物主耶和华对人类的丑恶面无法接受,于是降下了大洪水,准备消灭人类。其中,一个叫方舟的人类是个善良的好人,于是耶和华决定放过他一马。

史前大洪水折射出的文化差异:诺亚方舟择优逃命,只有中国在治水

在耶和华的指示下,方舟建了一艘大船,带着自己的家人,以及各种陆上生物进入了方舟,结果陆地上的其他生物都死了,只有船上的生命得以存活。这样,人类和各种动物的火种都被保留下来了,生命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延续。

居住在危地马拉地区的印第安基奇埃族,有一本叫《波波尔一乌夫》的古书,上面对洪水灾害也做了描写:“周围变得一片漆黑,开始下起了黑色的雨。倾盆大雨昼夜不停地下……人们拼命地逃跑,他们爬上了房顶,但房子塌毁了,将他们摔在地上。于是,他们又爬到了树顶,但树又把他们摇落下来。人们在洞穴里找到了避难的地点,但因洞窟塌毁而夺去了人们的生命。”

史前大洪水折射出的文化差异:诺亚方舟择优逃命,只有中国在治水

古巴比伦的《季尔加米士史诗》也提到,一场洪水伴随着风暴,几乎在一夜之间淹没了大陆上所有的高山,灾难来得猝不及防,大部分的人都失去了性命,只有那些逃亡山上的人才免遭一难。

还有墨西哥文明、印度文明、苏美尔神话、日本、马来西亚、南美、北美土著等诸多个国家及民族的传说中,都出现了大洪水灾难,全世界关于大洪水的各种各样的传说多达600多则。

而中国呢,当然也有此类神话传说了,在华夏传说里,天破了一个洞,天河之水灌入人间,创世女神女娲炼五色神石补天止水。女娲补天的目的就是为了堵住泛滥的洪水,所以从这个神话的外衣下,折射出来的是早期母系部落在女性首领的带领下,进行治水的历史。

史前大洪水折射出的文化差异:诺亚方舟择优逃命,只有中国在治水

不过治洪水最有名的还是我们从小就能听到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即三皇五帝时期,洪水泛滥,大禹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完成治水大业。这场治历经鲧和大禹两代人的艰苦探索,以及人民群众的勇敢智慧后,才获得了胜利。

从以上故事中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其它文明中,遇到洪水的普遍做法不是逃跑,就是择优生存,保留精英,而只有中国的文明里,是迎难而上,带领群众战胜洪水。

当然,遇到灾难的第一反应是逃没错,其它文明中,像诺亚方舟,逃离的过程,还要做选择和淘汰,有一股子适者生存的味道,神对人类的拯救也是择优生存。不过,也因此,这种故事中的怜悯似乎也透露着一股残忍。

史前大洪水折射出的文化差异:诺亚方舟择优逃命,只有中国在治水

而中国,在逃避的同时兼具治理,而且更多的是以治理为主,古人不懂得为何会发生洪水,所以将其描绘成某种神秘力量或神明的发怒,但人类却没有屈服于这种灾难,起码中国人没有,华夏民族向来是富于抗争精神的,面对大自然也是如此。

一个文明的神话传说中,可以反映出这个民族的内涵精神和核心本质,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就是一部人类在困难面前团结抗争的历史,华夏神话中的这种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大概就是和其它文明最不相同之所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