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國風·豳風 共7卷

https://www.toutiao.com/i6697848116055376387/?group_id=6697848116055376387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國風·豳風 共7卷

目錄:

國風·豳風

  1. 七月
  2. 鴟鴞
  3. 東山
  4. 破斧
  5. 伐柯
  6. 九罭
  7. 狼跋
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國風·豳風 共7卷

國風·豳風·七月

先秦:佚名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籜。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於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燻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採荼薪樗,食我農夫。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晝爾於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國風·豳風·七月》是《詩經·國風》中最長的一首詩。漢書·地理志》雲:“昔后稷封斄,公劉處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鎬,其民有先王遺風,好稼穡,務本業,故豳詩言農桑衣食之本甚備。”據此,此篇當作於西周初期,即公劉處豳時期。

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國風·豳風 共7卷

鴟鴞

先秦:佚名

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這是一首寓言詩,當作於西周時期。《毛詩序》謂:“《鴟鴞》,周公救亂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為詩以遺王,名之曰《鴟鴞》焉。”方玉潤《詩經原始》、魏源《詩古微》又以為乃“周公悔過以儆成王”、“周公戒成王”之作。

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國風·豳風 共7卷

詩經·東山

先秦:佚名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我東曰歸,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果臝之實,亦施於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戶。町畽鹿場,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懷也。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鸛鳴於垤,婦嘆於室。灑掃穹窒,我徵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見,於今三年。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倉庚于飛,熠耀其羽。之子于歸,皇駁其馬。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被譽為中國寫實主義詩歌的源頭的《詩經》,其地位不僅僅在於它的開創性意義,同時也在於它的題材廣泛,真切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間的歷史、經濟、文化、愛情、戰爭等內容;而且藝術手法高超,寫景、敘事、抒情都相當形象細膩,耐人尋味。且賦、比、興等藝術手法對中國詩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其中的《豳風》中的《東山》,就是一篇表現戰爭題材的,抒情真致細膩的作品。

《東山》以周公東征為歷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戰士的視角,敘述東征後歸家前的複雜真致的內心感受,來發出對戰爭的思考和對人民的同情。

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國風·豳風 共7卷

國風·豳風·破斧

先秦:佚名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將。

既破我斧,又缺我錡。周公東征,四國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東征,四國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這是一篇管蔡等四國之民對周公讚頌的歌。周武王滅紂,據有天下,封紂子武庚於殷。武王死,成王年幼,由周公輔政,武庚、管、蔡、徐、奄等國叛周。周公率兵東征,歷時三年,平定叛亂。管、蔡、殷、奄等四國之民因作此歌以讚美周公。

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國風·豳風 共7卷

伐柯

先秦:佚名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我覯之子,籩豆有踐。

此詩字面意思來看,這是一首迎親之歌。先秦時代是中國傳統婚姻文化的形成時期。許嘉璐就曾經在《先秦婚姻說略》中將這一時期稱為婚姻問題的“過渡階段”。周公制禮,用以規範人們的行為。通過媒妁的溝通獲得父母同意後,才能形成雙方的婚約。

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國風·豳風 共7卷

九罭

先秦:佚名

九罭之魚,鱒魴。我覯之子,袞衣繡裳。

鴻飛遵渚,公歸無所,於女信處。

鴻飛遵陸,公歸不復,於女信宿。

是以有袞衣兮,無以我公歸兮,無使我心悲兮。

關於《九罭》一詩的主旨。有人認為,《九罭》是《伐柯》姐妹篇,都是讚美周公的。另一種說法是,《九罭》是主人宴請高級官員宴會上唱的歌。

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國風·豳風 共7卷

狼跋

先秦:佚名

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公孫碩膚,赤舄几几。

狼疐其尾,載跋其胡。公孫碩膚,德音不瑕?

從《毛詩序》到清代學者,大多認定這首詩所說的“公孫”即“周公”。詩以“狼”之“進退有難”,喻周公攝政。朱熹《詩集傳》認為此詩讚美周公攝政,雖遭四方流言、幼主致疑,卻處變不驚,王業終成,而又功成還政,聖德無瑕。

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國風·豳風 共7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