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汉侍中:"一代大儒"贾逵

东汉时期,有一位博学的"通儒"贾逵(174年─228年)。他的记忆库储存量惊人,能够背诵诗书等"六经",授课时也很气派,没有书籍,直接口诵。汉明帝遇到疑难问题,向他求教。汉章帝喜读《左传》与《尚书》,贾逵为天子陈列了三十多条《左传》大义。贾逵专注于研究学问,不善于人际交往。章帝理解他,特赐二十万钱,让他孝养生母。

拜谒汉侍中:

天赋异禀 聪慧过人

贾逵五岁时就已聪慧过人。

每当贾逵的姐姐听到邻家孩子的读书声,便抱着小贾逵,站在篱笆外静静地听。贾逵年纪幼小,却也能安静地呆着,默不出声,听别人读书。姐姐见状颇为高兴。

贾逵十六岁时,就能背诵《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六经"。姐姐好奇地对他说:"我们家很贫穷。从来没有聘请过学者上门教你。你是怎么知道天下有三坟五典等书籍,竟能背诵得一句不差?"(编注:三坟,讲大道,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典讲常道,一定的法则,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的书。)

拜谒汉侍中:

贾逵说:"当初姐姐抱着我站在篱笆外听邻家孩子读书,我就记住了。一直到现在都能背得一句不差。"贾逵剥下庭院中的桑树皮当作纸张,或者将字写在门扇或墙壁上,一面诵读一面记忆。一年以后,竟把各类经典和史着全都读了一遍。

贾逵天资聪慧的事迹,越传越广,各地学生慕名而来,有的甚至不远万里,向他拜师求教。还有人背着儿孙远道而来,在贾逵家附近租房住下,以便求教于他。

尽管没有现成的书籍,他也能将记忆库中储存的经典,全部口述出来,教授学生。不少求学者与家长为答谢他的教诲,馈赠他不少钱谷作为学费,这些钱谷竟然装满了仓库。

拜谒汉侍中:

人们说:"贾逵不是用体力耕田,获取收成,而是用嘴讲授经典史着,用舌头来'耕种'啊。"从此舌耕成为教书人的代名词。

因贾逵的记忆库储存量惊人,六经著作都记在脑中,所以当皇帝遇到难解的异象时,贾逵能迅速从记忆库翻出经典,为皇帝解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