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的生活(46)|來自雲端的心理陪伴

在抗疫前線,有醫護人員在守護身體健康;而在雲端,也有專業的心理工作者們陪伴和守護心理健康。

戰疫中的生活(46)|來自雲端的心理陪伴

  2020年的開場,令所有人都猝不及防,包括我們這些專業的心理工作者。疫情之下,我們無法像一線醫護人員那樣衝鋒陷陣、保護和救治大家的身體;也無法像2008年汶川地震、2014年馬航失聯時那樣陪伴在大家的身旁。既然只能居家戰疫,我和林紫機構的夥伴們第一時間決定:一如既往地選擇參與和擔當,以雲端心理援助來陪伴更多人提升心理免疫力、安撫內心焦慮和恐懼。

  大年初一,我們便緊鑼密鼓地開通了醫護人員公益心理關懷熱線。雖然第一個月裡來電不多,但每一個都讓大家感動和難忘。一位即將馳援武漢的醫生來電說,自己因為有專業知識,其實並沒有太大困擾,來電只是為了“不辜負好心人的關心”;幾位一線護士,則因為顧不上自己的孩子,來電諮詢如何安撫孩子的不安和處理自己的內疚感……

  我跟媽媽們分享了自己的體驗:這樣的內疚感,我也有過。因為疫情的特殊性,我和其他老師必須把家變成直播間,一場又一場地忙著心理科普講座,不得不把孩子長時間“冷落”在一邊。意識到自己的內疚之後,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邀請孩子參與直播間的佈置、道具的製作,又與聽眾分享她設計的防護服……參與、擔當和成就感,讓孩子和我都當下心安,無論在做著什麼,情感的鏈接始終不斷。

  除了醫護人員外,我們也為社會大眾開通了公益諮詢熱線,來諮詢的有遠在國外的留學生,有武漢等地的確診或失去親人的朋友,也有因為擔心企業前途而失眠的高管、企業家們。而隨著疫情的變化、假期的不斷延長和各種應激反應的不斷堆積,家庭矛盾、親子衝突、夫妻關係等問題日益增多起來。

  一個大學生說,父母不聽自己的勸告,天天和親戚聚在一起打麻將,自己萬般無奈只好自我隔離,單獨做飯給自己吃。他一方面生著父母的氣,一方面又怕自己這樣的做法“不孝順”。我和他一起梳理理智與情感的關係,最終他接納了自己的理性需要,併為自己的情感需要想到了“迂迴戰術”——讓奶奶出面來阻止父母的非理性行為。

  一次大型直播後,一位聽眾給我留言說,因為孩子當天誤吞了一枚硬幣,自己差點和家裡所有人都鬧翻,聽完直播,試著用我教的“覺察—接納—負責—照顧”情緒管理四步法梳理了自己後,發現果然平靜了許多,阻止了“心理病毒”在家中的蔓延。

  每一次直播課上,我都會分享一個重要觀點:“疫情是一面放大鏡,讓我們看清楚疫情未來前的自己本來的樣子。我們怎麼度過疫情,就會怎麼度過一生。從這個角度來說,趁著在家‘悶死病毒’的時候喚醒自己,學會跟自己相處,我們未來的不確定人生就開始有了確定的部分——我們自己。”

  就像大年初三的深夜,在工作室所在的四座城六個人連夜完成心理協會和市心理危機干預中心的抗疫音頻錄製任務後,正如夥伴墨墨在朋友圈裡所說的那樣:“2020年的第一次加班,到現在,一絲睏意都沒有,心裡是滿滿的滿足感。和可愛的人做喜歡的事,每分每秒都在發光呀!”

  願你也時時發光,同時記得:在抗疫前線,有醫護人員在守護著你的身體健康;而在雲端,也有專業的心理工作者們陪伴和守護著你的心理健康。無論是疫情當下,還是疫情過後的三個月、半年以及未來長長的一生中,我們都願與你一起:向著明亮那方、共同成長。(林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