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願意和老師多溝通——給北航計算機同學的回信

如果你願意和老師多溝通——給北航計算機同學的回信


昨天收到一條信息,我在四年前寫的文章《Scalers:大學生上課為什麼一定要認真聽講?》,收到了一位學生寫的閱讀感想與建議(參見鏈接 https://www.cnblogs.com/CookieLau/p/12403175.html )。沿著鏈接查看,我才發現,這篇文章竟然被選入北航計算機學院軟件工程作業,有一道題目是要學生寫寫關於這篇文章的看法。其中有一位名叫CookieLau的同學,寫了很多想法。我認為這樣的教學形式與課程設計非常有意思,而且這位同學的思考也很有代表性,作業也很認真,於是我專門寫了一封回信。

如果你願意和老師多溝通——給北航計算機同學的回信

說來也很有意思,這篇《Scalers:大學生上課為什麼一定要認真聽講?》發表已經有四年的時間了,正好是2016年3月。當時在讀大學的學生,現在基本上都畢業了。那個時候很多學生是激烈反對的,現在反而能理解了。當然那個時候聽從了我的建議小夥伴,後面也有很多的收穫。

如果你願意和老師多溝通——給北航計算機同學的回信

所以今天再回看這篇文章,我認為還是很有意義的。不過四年以後如果你讓我重新再寫的話,我相信我會寫得更好、更全面、更到位、更戳膝蓋。


我在給北航計算機同學的回信中,也補充了當時那篇文章沒有來得及談到的一些要點。今天把回信分享出來,希望也能與大家有交流。另外如果你是在四年前看過我那篇文章,也歡迎來分享一下,你現在再回頭看,是否有什麼新想法。


如果你願意和老師多溝通

——給北航計算機同學的回信


CookieLau好,我是Scalers。


你的建議我已經收到,很高興我在四年前的文章仍然可以觸發你的感悟,也很意外這篇文章會被選為作業素材。這篇文章當時有僅僅在我個人公眾號就幾十萬閱讀量,全網有大概幾千個公眾號轉發,包括團中央、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媒體都有刊發,也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彼時我收到大量的不同的評論,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反饋。你在作業中的觀點在當時的大學生讀者當中也很普遍。不過有意思的是,四年前的那群大學生到現在差不多都畢業了,而等到現在再回頭看這篇文章的時候,當時有一些反對意見比較強烈的學生,反而認可了我的觀點。

你提到的觀點,我現在再來幫你梳理一下:

有的老師的確教得不好,我們是不是就不要尊重了?我相信如果你願意和老師多做溝通,老師大部分情況下不會故意把課講不好來噁心學生的。大學的教學管理辦法,會給大學的授課質量兜底。這一點你是要相信的,即使你不相信,你也沒有辦法,畢竟這是你自己考上的學校。學會認清自己的處境,是成長進步的開始。

另一個方面,我們要知道,那些讓我們如痴如醉的老師,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即使在清華上課,我也從來不指望每一個老師講課輕鬆有趣好玩。我在清華選修數學系的數論課的時候,老師上課從頭到尾都在版書,有時候兩個小時只證明了一個定理,沒有生動有趣,有的就是知識的碾壓,但是我仍然認為是好老師,認真學。也就是說,可能我們一生中遇到的大部分老師都是中規中矩地教學,這會是我們要接受的真相。反觀自己,我們大部分人在社會上,其實最終的發展,也是中規中矩。那是不是意味著,一個在自己的崗位上中規中矩做事的人,就不值得尊重了?

的確,我們不否認老師會存在不負責的情況。但是我們要相信大學會在教學質量上整體把關。但是大學生用不聽講來回應老師,有點像用糟蹋自己的方式來懲罰別人的錯誤。學生通過扼殺自己未來的方式企圖老師會受到懲罰,稍微聰明一點的,都能看出問題。

另外,大學生在一起很容易形成群體極化的效應,群體極化就是任何觀點都會因為在群體中變得更極端。你可以想想,在我們認為講得不好的老師中,其實如果我們認真聽,還是可以吸收到很多的。而在大學生中如果形成“講得不好就不聽”的風氣,付出更多代價的其實是學生本身。學生會在群體的極化中,錯過很多本來有價值的內容,錯殺很多內秀型老師。而我當時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為了說明,矯枉必須過正。

再退一步,換位思考,老師的不負責任,是不是和學生的表現也有關係呢?學生給出不好的反饋,老師也消極應對。學生和老師是應該相互激發的,而不是相互給予負面的反饋,這樣會形成公地悲劇。我們以前上課的時候,會從後面往前坐。但是當時我會始終選擇坐在第一排,之後發現至少在我們那個集體,更多的人選擇往前排坐。這樣至少我為課堂秩序做了一些事情。所以遇到不好的老師,你可以想想你能做什麼?下課去多問幾個問題?還是就捂上耳朵說我不聽我不聽。一件事情的進展,我們作為參與者,主觀能動性始終是重要的變量。

不要把時間放在和老師的鬥爭上,老師和學生都是在一條戰線上的,具有共同的目標。如果你沒感受到,那麼你就去激發老師。也不要搞一些匿名投訴的心思,如果學生學得好,考試能考高分,作業質量過硬,學生給老師提意見,為什麼又要害怕老師報復?反饋哪裡講得不好,這是屬於關於知識和真理的討論,為什麼需要保護措施?難不成學生想的是,混一個高分方便以後深造,還要追求老師讓學生爽到?如果學生的目的就是低成本混出高分,那老師就按照最差的來講,也要忍著,而且每節課堂都點名,畢竟這是學生的剛性需求。但是換個角度,如果你真的想學好,老師在你眼裡就是寶藏。

尊師重教是一種禮儀,這個禮儀我們要堅守。堅守這種禮儀對於課堂秩序的維護很重要。以後走上工作崗位,你會發現,在任何組織裡面,秩序都很重要。互聯網公司也許會更自由主義一些,但是對於團隊成員、團隊領導的尊重,不應該由於你覺得對方業務水平的高低而有不同。我們做技術出身的,有一種不好的習慣就是看到其他人技術不如我們,眼裡就很容易充滿不屑。但是社會的競爭不是靠單一維度的,我們以後在任何組織裡,都應該團結我們能團結的力量,把我們的共同目標完成好。

在大學,認真聽課,好好學習就是學生應該做的事情。如果老師講得不好,我認為作為學生最優的策略就是仍然認真聽課。難不成你就逃課出去自己學習?你能確保自己獲得更高的收益?不要花費時間論證自己不聽講是對的。畢竟我們都是從大學過來的,學生腦子裡的自由主義的思想有多少我們心裡都清楚的。

還有我想提到的一點,我認為作為成年人,對有趣好玩的需求如果能降低到最低,是最好不過了。以後的工作崗位中,我們會接觸到大量的原始材料、半成品數據、相互矛盾的論點,很多都是以一種最原始的狀態呈現的。這些都很無趣,甚至非常無聊。但是偉大的工作就來自於耐下性子去把應該要做的工作做完。小孩子看有趣,大人只看重要性。

我在豆瓣上看到一些書,有的人給出了很差的評價。但是我自己去讀,都能找到觸發自己的地方,完全不是一些評論說的那樣差。其實越成長,我反而越容易發現他人身上可以學習的地方。但是人的成長有時候會受到閱歷的限制,以及眼界和認知的侷限,有一些認知在當下可能的確不能理解。我只期望大學生能夠成長得快一些,這樣就能更早的發現以前哪些地方的認識不成熟,也能發現自己應該堅守什麼信念。當然,對於大學生而言,任何說教都是很難有用的,這就是人性最有趣的地方所在。

大三是人生中很關鍵的時期,我回憶自己的大三生活,是非常帶勁、充滿挑戰又夾雜著迷茫的。從你的文字裡我能看到一種強烈的向上的精神,你能用幾天的時間寫出一篇博文,裡面記載了你求學的各種經歷,也說明具備了深度思考、耐心做事的潛質。寫作是思考的伴侶,是一種非常好的交流方式,博客園(Scalers注:就是北航同學發表作業的網站)在四五年前我剛剛開始寫作的時候,還經常會轉載並在首頁推薦我當時的文章。今天給你留言,也讓我想到了剛剛開始持續寫作的日子。不過那個時候好像並沒有在這裡開博客,所以今天來留言,我還專門註冊了一個賬號。

最後,我很羨慕你在自己的大學時光就能接觸到像鄒欣老師、周筠老師還有其他許多老師設計貼近時代的教學方式。這篇文章我之所以能看到,也是拜周老師在微博傳遞所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個人成長和職業會有更好的勢頭,我也相信中國的IT產業會有更好的未來。

最後祝學業有所成!如果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可以和我交流,我們一起探討。

Scaler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