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虹:《人生第一次》於個性與共性間尋找情感共鳴

高曉虹:《人生第一次》於個性與共性間尋找情感共鳴

人生百態,各自精彩。無數人的無數種第一次經歷,印刻著這個時代特有的印記,串連起中國人努力奮進的人生圖鑑。由央視網出品並製作,正在央視網、東方衛視、騰訊視頻、嗶哩嗶哩彈幕網和優酷視頻五家平臺同步熱播的《人生第一次》,正是以對國人意義重大的12個人生斷面為鏡,解讀當前語境下中國人的生存哲學與價值追尋。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院長高曉虹一語切中《人生第一次》的巧妙立意,她表示,“《人生第一次》既有價值的引領,也實現了人生的引領。全片基調溫暖正向,讓人感受到了社會充滿希望與溫暖的一面,傳達著滿滿正能量。”

高晓虹:《人生第一次》于个性与共性间寻找情感共鸣

人生第一次》深具前瞻眼光

於個性與共性間尋找情感共鳴

高曉虹

《人生第一次》由記錄嬰兒第一聲啼哭的《出生》開啟整個篇章,直至《告別》前夕的耄耋暮年。在12位故事講述人溫情旁白的引領下,觀眾一路跟隨著一群普通人的生活路徑,走進他們上學、成家、立業、養老等不同的人生階段。作品全篇採用蹲守拍攝的方式,不事喧譁,不避煙火,將發生於醫院、學校、軍隊、都市、村莊等不同人生場景的故事忠實記錄,再予以藝術呈現。

《人生第一次》的成功,從確定選題的那一刻起便可見定論:人生第一次有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每個人的第一次都獨具特色,每個人的過往都無可替代。所以僅從主題的選擇來講,已經足見創作者的前瞻性眼光,早在立意之初,便對作品內容的個性和共性都做了通盤考量。12個關於第一次的故事當中,每一個表情的細膩捕捉,每一次情緒的崩潰失控,都是身處其中之人最真切的情感流露。屏幕之上,是最普通的中國人的細碎而又綿長的生活日常;屏幕之外,是無數觀眾感同身受般的心靈觸動。

高晓虹:《人生第一次》于个性与共性间寻找情感共鸣

結構鮮明

以細節為鏡實現人生引領

《人生第一次》對敘事結構的處理幾近完美,雖是觀照眾人的第一次經歷,於銜接處卻全無刻意痕跡,看似不經意的細節呈現,折射出的正是經濟社會變遷下的時代光影。以第六集《進城》為例,片中最早出現的是雲南曲靖勞務工作站的劉增雄在為鄉親們尋找工作機會,身處深山鄉野的年輕人通過視頻接受上海企業負責人的面試,這種現代化的方式讓觀眾驚異於高科技為鄉村帶來的變化,無處不在的網絡連接,使鄉村與都市之間的距離變為零,人們以此認知外面的世界,同時也以此為梯攀登至更高的生命高度。

高晓虹:《人生第一次》于个性与共性间寻找情感共鸣

鏡頭移轉之下,欲外出打工的王銀花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丈夫的挽留、女兒的依戀,都成為她裹步不前的無形牽絆,所以當她第二天出現在遠行的列車上時,屏幕前的每一位觀眾都為她籲出一口長氣。大家明白,大山裡穩定的生活固然讓人安心,但大山外的世界能為她的人生帶來更多可能,而激勵她踏上打工之路的,正是中國人骨子裡的倔強與抗爭。此刻,故事結構線上最主要的兩個人物已經交代得無比清晰。

高晓虹:《人生第一次》于个性与共性间寻找情感共鸣

坐在上海的中巴車上,第一次得以見到都市樓宇的王銀花發出由衷感慨:“太繁華了,像做夢一樣。”此時,創作者正是巧借她之口道出城鄉之間的巨大反差。表面看來,《人生第一次》只是記錄了個體人物的具體語言、具體態度和具體反應,實則,鏡頭中的每一處細節處理都頗具深意,其背後是環境對人物心境變化的影響與催化。

精準傳達

於不經意間閃耀生命微光

《人生第一次》鏡頭下的主人公沒有強大背景,也並非身懷絕技,幾乎每位都是芸芸眾生中最普通的存在。即便如此,他們為了美好生活而默默努力的細微舉動,依舊可以讓平凡的個體閃耀出生命微光。同樣以《進城》為例,這一集通過王銀花初入陌生環境時的不安,以及之後積極融入集體、投身工作時的樂觀態度,側面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觀念。

高晓虹:《人生第一次》于个性与共性间寻找情感共鸣

身為一位精明強幹的農村媳婦,王銀花在鄉下時可以同時照顧身患殘疾的丈夫和兩個幼年的孩子,在上海投身養老院的工作之後卻一度茫然四顧,不知如何融入眾人忙碌的工作當中。但在短暫的適應期之後,她很快便從幫助老人穿襪子的小小行動中證實了自己的存在,雖然過程中經歷了穿錯重來、對老人情況不瞭解等各種小尷尬,也無形中被周邊人善意的理解所化解。

高晓虹:《人生第一次》于个性与共性间寻找情感共鸣

創作者對此處細節的真實描繪,讓觀眾對貧困人群的瞭解又更近一步,他們之所以身處貧困的生活境地,並非由於懶惰,而是受所處自然環境的影響,一旦環境改變,眼界開拓後的務工者會竭盡全力來實現自我蛻變,而這個轉變過程中所付出的種種努力,更容易令觀眾記憶深刻。

人生引領

以陽光態度傳遞國人處世哲學

《人生第一次》中所記錄的人物故事,既是極好的價值引領,又是一種可供展望的人生引領。每一個故事的結局都充滿陽光,無論是貧困地區的孩子,還是外出務工的人群,他們身上都攜帶著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彷彿未來充滿著機會與希望。比如在《長大》一集中,節目在最後出現了這樣一句話:“詩歌或許改變不了一個人的命運,但它很可能會改變一個人。”這表達的正是國人積極向上的處世哲學。

高晓虹:《人生第一次》于个性与共性间寻找情感共鸣

《進城》的收尾同樣如此,王銀花在外灘與女兒視頻對話,讓千里之外的女孩透過手機觀看黃浦江上駛過的遊輪、看東方明珠映射出的璀璨燈光,她臉上表情亦如陽光一般燦爛。此時此刻,無需添加旁白,觀眾已經完全感悟到她內心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而她這種自然流露的真摯情感,亦令觀者的情緒隨之明朗,從中感受滿滿正能量。

網臺聯動

提升傳統電視媒體影響力

《人生第一次》在央視網、東方衛視、騰訊視頻、嗶哩嗶哩彈幕網和優酷五家平臺聯合播出的方式,可以視作是一次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內容融合的典型示範。在此之前,央視網始終把央視內容在互聯網端的傳播視為第一使命,如今不僅重點發力原創內容,並且以臺網聯動的方式將精品內容予以推送,實則是將傳統媒體的影響力、議題設置能力和對公眾議題的引導能力同步在新媒體擴散,既可以滿足廣大網生群體的消費習慣,又可以由此收穫更好的傳播效果。

高晓虹:《人生第一次》于个性与共性间寻找情感共鸣

近年來,視頻彈幕的觀看形式深受年輕受眾喜愛,各大視頻網站也相繼開通此功能,這種形式打破常規傳播套路,讓大家可以實現一邊收看一邊評論的樂趣,使原來小屏幕上相對私密的個人觀看,轉變成一場興趣相投的人群聚合,在強化觀眾的價值認同與興趣認同的同時,可以擴大正能量傳播的感染力和影響力,由其喚起的情感共鳴得以拓展。創作者應該重視觀眾的反饋並及時與觀眾交流,進而提升作品對更多人群的價值引領。

一檔好的節目,既要做到在形式上具備吸引力,又要做到在內容上具備引導力。從這兩方面來說,《人生第一次》對同類型作品作出了極好的示範,更完成了傳統媒體對年輕群體的正能量傳播。由此可見,央視網此次對於原創作品的初步探索已經交上了滿意答卷,並可預見其未來“以人為本放眼全局”的戰略佈局將獲更大成功。

潘魯生:這道交流互鑑的光如此美妙

仲呈祥:通過對人生的回顧培根鑄魂 守正創新

《人生第一次》洞見生命的浪漫與時代的感動

沈衛星:《人生第一次》為百姓留下鮮活生命樣本

主編/凌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