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呈祥:《人生第一次》通過對人生的回顧培根鑄魂

仲呈祥:《人生第一次》通過對人生的回顧培根鑄魂

仲呈祥:《人生第一次》通過對人生的回顧培根鑄魂

通過對人生的回顧培根鑄魂

仲呈祥

人生有很多第一次,把人生的各個“第一次”呈現在廣大觀眾面前,無疑是一次對人生的回顧與反思。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網出品,央視網視頻中心與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聯合制作的紀錄片《人生第一次》上線。該片採用蹲守拍攝的方式,以出生、上學、長大、當兵、上班、進城、買房、結婚、退休、相守、養老、告別為主題,擷取不同人群一生當中最重要的12個“第一次”,串聯起中國人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

仲呈祥:《人生第一次》通过对人生的回顾培根铸魂

從第一次目睹孩子出生,到孩子第一次脫離父母懷抱,直至暮年與世界告別,在一生中,每個人都會有令人感動的瞬間。紀錄片首次將鏡頭聚焦於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人生時刻,既是對生命的真實記錄,也是一次對生命本源的溫柔觸摸。該紀錄片網臺聯動的排播方式,以及關注普通人重要人生斷面的獨特視角,是一次對紀錄片的全新探索,並因此散發出韻味深長的人文魅力。

仲呈祥:《人生第一次》通过对人生的回顾培根铸魂

詩歌可以帶給孩子們什麼體驗?一群公益志願者來到偏遠的山區,開始教孩子們寫詩。結果令所有人都大吃一驚。《人生第一次》第三集講的是孩子們和詩歌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作品中,一位孩子這樣寫道:“我不會把風變色的秘密告訴你”。這詩句多麼富有想象力,多麼天真爛漫,同時又十分智慧甚至有幾分狡黠。詩歌激勵了孩子們的心智,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拉近了他們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增進了他們對社會的理解,而且調和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以前,這些關係對於孩子們來說只是一種不自覺的狀態,但寫詩的信念和詩的啟蒙,令他們的智慧、情商和智商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這種變化在他們以後成長的道路上將非常難能可貴。

通過紀實手法,紀錄片不僅在人生哲理的意義上發人深思,對教育學也有所啟迪,對詩學研究和文學培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啟示意義。它絕不僅僅是幾個小學生的長大,對觀眾的成長也有著積極的影響,讓他們明白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應如何更和諧地處理人與文學藝術、人與自然社會、人與他人的關係,這樣就能夠潛移默化地提升民族素質,達到培根鑄魂的目的。

仲呈祥:《人生第一次》通过对人生的回顾培根铸魂

《人生第一次》記錄了新時代背景下中華民族普通百姓的真實生活,他們的光芒也在清晰可見的變化中得到了彰顯。第六集《進城》記錄了雲南曲靖的王銀花從家鄉到上海打工時的點滴故事和心理變化。在家鄉時,王銀花或許閃不出“金花”,但當她來到繁華的大城市上海,她眼睛裡的光通過鏡頭和畫面表達出來,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真實而感人。

仲呈祥:《人生第一次》通过对人生的回顾培根铸魂

“讓目光再廣大一些、再深遠一些,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其中“廣大”指的是空間感,“深遠”講的是時間感,要求文藝作品要有歷史感,要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走。當前中國電視文藝領域,過度娛樂化的內容尚多,人文含量豐厚的內容不夠。中國的電視文藝需要走守正創新之路,具體的方法就是要追求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優秀的電視文藝作品從來不是單一的紀實思維,而是必須以紀實思維為本,輔之以巧妙的審美思維,這樣才能夠有豐富的細節發現、生動的人物刻畫,而只有把這兩者相結合才會產生藝術價值。

好的作品要向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深度去探尋,使其走向真善美,拋棄假惡醜。進一步來講,如果這部作品能夠把“人生第一次”的生動細節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潮流中進行哲學觀察,使其具有一種自覺探尋深度和高度的創作思維,將會呈現出更好的效果。

仲呈祥:《人生第一次》通过对人生的回顾培根铸魂

以文化人,以兿養心

—— 仲呈祥

作者:仲呈祥,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來源:《光明日報》( 2020年03月18日 13版)

潘魯生:這道交流互鑑的光如此美妙

仲呈祥:通過對人生的回顧培根鑄魂 守正創新

《人生第一次》洞見生命的浪漫與時代的感動

沈衛星:《人生第一次》為百姓留下鮮活生命樣本

高曉虹:於個性與共性間尋找情感共鳴

主編/凌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