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你的業餘愛好,去挑戰別人吃飯的本事


如何用你的業餘愛好,去挑戰別人吃飯的本事


這題目起的,有氣魄!

網上有篇文章《別用你的業餘愛好,去挑戰別人吃飯的本事!》,是韓寒描繪的業餘與專業的巨大差距。那是不是業餘愛好者就一定沒有機會呢?當然不是,我從如下幾個方面幫您初步分析一下:

1. 行業成熟程度

毋庸置疑,專業人士的水平遠遠大於業餘愛好者的水平,甚至“想象”。但專業人士所從事的行業未必一定是成熟飽和的。很多新興行業,專業人員遠遠不夠,業餘選手在性價比,解決大量初級問題方面還是有很大生存空間的。髒活累活也總得有人幹不是。

例如:二十多年前,計算機開始迅猛發展,很多自學,培訓出來的業餘人員投身發展的洪流,不僅能混口飯吃,甚至某種程度上比一些其它行業的混得還好。

不是業餘的人變專業了,是需求太大了,藍海中游泳,會點水就行。

這裡業餘愛好者要做的不是挑戰,是愜意地生存,與專業人士共存。

2. 行業穩定性

強大的專業水平,是持續不斷努力付出的結果。“一萬小時定律”描繪的就是從業餘到專業的艱辛過程。但是,凡事總有例外,一些行業的特點,就是擁抱變化,這種行業僅從成熟不成熟角度考慮已經不夠了。

筆者作為從事了二十多年軟件開發的“專業”人士就深受其害。別說二十年前掌握的技術,就是兩年前掌握的技術,在新人甚至業餘愛好者眼裡都是落伍的。也許有人要說,你有經驗啊。好吧,我有DOS開發經驗,你讓我上哪用去?我學過Pascal編程語言,你讓我編什麼?也許有人要說,你還是不夠專業,搞得不深。好吧,那當年做UCDOS、CCED、KV200的中國初代程序員,如今又能做些什麼?(暴露年齡了)

持續變化的行業,不是它不成熟,而是它變化就是常態。這種環境中,專業和業餘都是相對的,是變化的,這種行業的專業就是用來被業餘挑戰的。

這裡業餘愛好者可以放心大膽地挑戰,拍死那些前浪,然後等著被拍。

3. 後發優勢

前面說的變化的行業,算是業餘愛好者具有後發優勢的一種情況。但這裡要強調的另一個方面就是,成為專業人士的過程,業餘愛好者也是有後發優勢的。例如,因為需要用英語作為一技傍身,早些年的同學們,去書店從僅有的幾本英文詞彙、語法書中選兩本,起早貪黑,讀寫背,書都翻爛了,效果不佳;現在的“業餘愛好者”,看看新聞,打打遊戲,跟老外聊聊天...,英文水平突飛猛進。無他,善假於物者也,條件太好了!

當然,也許有人說,學英語不算愛好。那打遊戲算是愛好吧,現在的硬件配置,軟件能力,遊戲直播,國際大賽...,想從業餘變成專業,您就砸錢練吧。當年我那些《英雄無敵2》的“專業”玩家同學,要不要拉出來溜溜?

這裡業餘愛好者你賺了,你可以比前輩們更容易成為專業人士,上吧!

4. 天才就是那百分之一的靈感

專業人士分兩種,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那種,百分之一的靈感那種。老天爺賞飯的人,您現在還是業餘愛好者,不怕,您就是《心靈捕手》中的達蒙,《貓鼠遊戲》中的小李子,《社交網絡》中的扎克伯格...,您要是努努力,那些專業人士就混不下去了。

5. 降維打擊

您可能覺得自己的業餘愛好只能是愛好,好像沒有挑戰專業人士的機會。也不一定,也許您的多個領域的專業或愛好結合起來,就行了。

劉慈欣著作《三體》中描繪的降維打擊場景,讓很多人相信了跨行業顛覆的力量。看到了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無數的“成功”案例,您也應該相信“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但實話實說,沒那麼容易。當年寫論文的時候我就感受到了,我能想到的研究方向,別人大多都做過嘗試了,如果沒有,那多半也沒什麼價值。但是我沒有氣餒,結合幾個我瞭解的研究方向,“組合創新”,終於搞定。

所以跟您說,把多種專業和愛好相結合,您已經比從單一個角度去挑戰專業人士的機會大多了。您知道同時能把幾種能力結合起來這件事,就幹掉了多少競爭者。

綜上,業餘愛好者還是有機會挑戰專業人士的。您得看天時地利人和。

話說,韓寒要是舉辦開著賽車打檯球(或踢足球)的比賽,應該就不會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