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注射劑的風險,或許來自於3方面:“我不想打中藥注射劑”:

“中醫不認,西醫也不認,一年銷售額有1000億的怪胎。”媒體人王志安把中藥注射液再一次推上了風口浪尖。

僅2013年一年,因為中藥注射液造成不良反應的數以萬計,其中嚴重不良反應都破萬,然而,中藥注射液在中國的產值依然破億。

曾經的“山東首富”依然可以一邊做著中藥注射液的生意,一邊花650萬美元,把女兒送到斯坦福念大學。中藥注射液在社會上一直都非常具有爭議,有人說它好,有人卻非常討厭它的存在。中藥注射液爭議性這麼大,這主要還是因為它的安全性問題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2013年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報告為12.1萬例次,其中嚴重報告佔5.6%。與2012年相比,中藥注射劑報告數量增長17.0%,嚴重報告數量增長22.3%

2014年,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報告為12.7萬例次,其中嚴重報告佔6.7%。與2013年相比,中藥注射劑報告數量增長5.3%;嚴重報告數量增長26.0%。

此外,2015年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報告同樣為12.7萬例次;不過,其中嚴重報告比例增加,為9798例次,佔7.7%。

中藥注射劑的風險,或許來自於3方面:“我不想打中藥注射劑”:

那麼影響著中藥注射液安全性的因素又有哪些?

1.生產工藝不合理

注射劑能直接把藥物注入血液中,因此藥液中如果存在其他熱源或不溶性微粒,往往能直接讓人體產生一些急性過敏反應。而決定熱源和不溶性微粒存在的正是藥物的生產工藝。目前我國中藥注射劑的質量檢測標準並不統一,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有些中藥注射劑目前的生產工藝還是比較粗放,還常常有不合理的情況,沒有把藥液中的雜質除盡就是其中一個非常致命的因素。

2.致敏原不明確

中藥注射劑不像化學藥注射劑那樣有明確的成分配方。由於目前對中藥注射劑中有效成分還不是十分明確,導致中藥注射劑中的成分非常複雜,往往有些沒有藥效但對人體有害的雜質混在其中,這些雜質隨著藥液一同注射到人體中,引起各種過敏反應。由於雜質成分不明,因此也無法得知是什麼東西引起的過敏反應。

3.臨床用藥缺乏合理性

據相關臨床用藥統計顯示,醫院內使用中藥注射劑的往往是西醫門診,中醫門診一般很少處方中藥注射劑。這和中西醫的治療理念有關,中醫講求辨證施治,而西醫則是辨病施治。就好像清開靈注射液在中醫範疇內是用於熱證發熱的,而西醫在辨病施治中卻把清開靈注射液用於寒證發熱,這不符合中醫臨床用藥的合理性,容易引起各種不良反應。

中藥注射劑的風險,或許來自於3方面:“我不想打中藥注射劑”:

如何合理使用中藥注射液?

1.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中規定範圍使用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藥品超說明書使用而導致嚴重不良反應的報道。超說明書用藥可能會為治療帶來效果,但同時也有引起嚴重副作用的可能。而目前很多中藥注射劑的藥品說明書不規範有關,有很多中藥注射劑由於缺乏相關的臨床研究,其說明書往往不能儘可能的把藥品的適應症以及不良反應都列舉出來,這就為超範圍用藥埋下隱患。

這個情況需要我們藥監部門和藥品廠商應該對目前已有的中藥注射劑重新進行安全評估,進一步規範其藥品說明書的相關使用規定,對尚在註冊審批的藥品也應該在獲批之前加強完善這藥品說明書的相關內容條款。醫生在日常臨床用藥也應該密切關注患者用藥後的表現,及時把有關情況彙總上報。

2.嚴格掌握劑量和療程

有不少醫護人員認為,中藥製劑來自純天然原料,因而會比化學藥相對安全,不良反應也相對較少,在臨床用藥的時候往往使用較大的劑量,或者加長用藥療程,其實這是不合理的用藥現象。

要儘量避免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需要從用量或療程中著手。中藥注射劑在使用後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對於急症效果是比較明顯。而對於慢病而言,在用藥起效後就應該改為口服給藥,這樣可以避免因長時間注射帶來的副作用。醫生要根據患者具體的疾病情況來嚴格用藥,並嚴格遵守藥品說明書的劑量和療程要求。

3.加強用藥監督

藥品在使用前,使用中有很多規範要求,如果粗心大意的使用,可能會汙染藥品,讓藥物喪失應有的治療效果,嚴重的還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

因此中藥注射劑在使用之前應該現對其藥品性狀進行檢查,是否有包裝破損,藥液是否存在異常等。在使用過程中嚴格按注射規範操作,例如遵循注射劑應該先配現用,無菌操作的原則。在用藥後還要密切關注患者的情況,如果患者在用藥後出現不良反應,就要馬上停藥並立即採取應對措施。

4.注意安全性內容以及特殊人群用藥

藥品一般都有安全使用的注意事項,尤其是一些特殊給藥途徑的藥品,如果沒有嚴格按照規範來使用,往往會出現嚴重後果。

中藥注射劑經常有嚴重不良反應的報道。其實過敏情況的出現和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也有很大關係。有些患者本身體質比較特殊,例如育齡婦女或老年人等,有些人群對很多熱源都會產生過敏反應。醫生在用藥之前,應該明確患者的藥物過敏史。此外,多種藥品同時搭配使用也有可能讓患者引起不良反應,因此醫生也要注意不同藥物的配伍禁忌,藥師在發藥的時候也要對醫生的處方中藥物搭配的合理性進行仔細審核。

中藥注射劑的風險,或許來自於3方面:“我不想打中藥注射劑”:

中藥注射液的出路在哪裡?

中藥注射劑從誕生到臨床使用,一直髮展到現在都飽受爭議。使用過程不良反應頻繁發生,不按規範使用,超範圍使用都制約著中藥注射劑的發展。

一款藥品是否廣泛被臨床接受,醫生患者認可,除了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還要有足夠的安全性。但面對不停出現的某某中藥注射劑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報道,讓不少醫生和患者都抗拒使用中藥注射劑。

目前醫藥行業的普通觀點是,中藥注射劑作為注射劑,應該和化學藥注射劑一樣,需要有明確的有效成分,更規範的使用標準等。面對各方面的聲音,對於中藥注射劑生產企業來說,通過對中藥注射劑進行安全再評價實現產品的優勝劣汰,可能是中藥注射劑之後的唯一出路。

參考信息:

[1]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與安全性評價研究[J]. 武曉紅.山西中醫學院學報. 2019(01)

[2]某院2017年度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的相關因素分析[J].徐力,朱曄,包健安.抗感染藥學.2018(10)

[3]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7年)[J].中國藥物評價.2018(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