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獐宰相李林甫,为相十九年,是造成“安史之乱”的责任人之一

有唐一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289年,在历代王朝中算是国祚比较长的了,其中贤臣良将辈了,而做为百官之首的宰相里也是英杰辈出,比如有“房谋杜断”之称的房玄龄、杜如晦和姚崇、宋璟等等,但是要说哪个宰相对唐朝的影响最大,那还得说是号称“口蜜腹剑”的弄獐宰相李林甫。

弄獐宰相李林甫,为相十九年,是造成“安史之乱”的责任人之一

李林甫

李林甫小字哥奴,出身大唐皇族,是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因为出身的缘故李林甫不用刻苦读书也能入仕,结果在庆贺小舅子姜度生儿子的贺信上将“弄璋之喜”写成了“弄獐之喜”,因而被世人嘲笑为“弄獐宰相”。

《旧唐书•李林甫传》:太常少卿姜度,林甫舅子,度妻诞子,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獐之庆。”客视之掩口。

虽然李林甫不学无术,但是他为人很聪明,非常善于揣摩人心,他也凭着这身本事慢慢得到唐玄宗的重用,在开元二十三年被拜为礼部尚书、同三品,正式迈入大唐的宰相行列,当时与李林甫同时升任宰相的还有张九龄和裴耀卿二人,但是李林甫一点也没有二人谦逊的神情,完全是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与受宠若惊的张、裴二人相比,李林甫霸气外漏,三人并称为“一雕双兔”,后来李林甫果然排挤走了二人自己大权独揽。

弄獐宰相李林甫,为相十九年,是造成“安史之乱”的责任人之一

李林甫


《新唐书•李林甫传》:初,三宰相就位,二人磬折趋,而林甫在中,轩骜无少让,喜津津出眉宇间。观者窃言:“一雕挟两兔。”

而且李林甫也看出来李隆基不好多年皇帝,已经有些怠政了,于是总是千方百计的讨好李隆基享乐,这样朝廷的军政大事自然由他掌握了(后世的魏忠贤指不定学的就是他),当皇帝与太子李瑛等人发生矛盾时欲废黜太子时,宰相张九龄等人极力劝阻,但是李林甫却像当年李义府劝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时一样所说:“此乃天子家事,何必与外人商议?”

弄獐宰相李林甫,为相十九年,是造成“安史之乱”的责任人之一

李林甫

《旧唐书•李林甫传》:二十三年,以黄门侍郎平章事裴耀卿为侍中,中书侍郎平章事张九龄为中书令,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加银青光禄大夫。寻历户、兵二尚书,知政事如故。寻又以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皆以母失爱而有怨言,驸马都尉杨洄白惠妃。玄宗怒,谋于宰臣,将罪之。九龄曰:“陛下三个成人儿不可得。太子国本,长在宫中,受陛下义方,人未见过,陛下奈何以喜怒间忍欲废之?臣不敢奉诏。”玄宗不悦。林甫惘然而退,初无言,既而谓中贵人曰:“家事何须谋及于人。”

后来李林甫还想谋害太子李亨,所幸李亨为人谨慎,再加上高力士等人照拂,李亨这才没有被李林甫陷害成功。

弄獐宰相李林甫,为相十九年,是造成“安史之乱”的责任人之一

饮中八仙

饮中八仙之一的李适之,在当丞相之后与李林甫有权力上的纷争,但因为李适之的性格比较粗犷,因而经常中李林甫的圈套。

有一次李林甫悄悄对李适之说道:“听说华山山脉有大量金矿,开采地话可以大大增加国库收入,现在大家还不太知道这件事情,如果上报给天子应该是大功一件。”

李适之便在一日上朝时,将华山有金矿一事奏知唐玄宗,于是玄宗又询问李林甫。

李林甫却说道:“这件事臣早就知道了,但是华山乃是陛下的本命山,乃王气所在,不宜开凿,于是臣便没有向陛下提及。”

弄獐宰相李林甫,为相十九年,是造成“安史之乱”的责任人之一

李适之

于是唐玄宗认为李适之虑事不周,恼怒的对他道:“你以后奏事时,要先与李林甫商议,不要自行主张。”

从此李适之逐渐被皇帝疏远,写下“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的诗句聊以自娱,后来被贬为宜春太守,天宝六年听闻好友韦坚被杀在惊惧中服毒自杀。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一》:李适之性疏率,李林甫尝谓适之曰:“华山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主上未之知也。”他日,适之因奏事言之。上以问林甫,对曰:“臣久知之,但华山陛下本命,王气所在,凿之非宜,故不敢言。”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

唐朝初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行伍,开元年间的张嘉贞、王晙、张说等文臣以都边将入相,一时传为佳话,但是李林甫担心边将入相的人数多了会影响到自己的权威,于是向皇帝上奏折道:“文臣为将,怯于战阵,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骁勇善战,而寒族在朝中没有党援。”

因为当时朝廷中确实有人结党营私的情况,所以唐玄宗采纳了李林甫的建议,朝廷开始重用蕃将,使得高仙芝、哥舒翰等少数民族将领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也让安禄山得以长期控制河北,为日后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弄獐宰相李林甫,为相十九年,是造成“安史之乱”的责任人之一

哥舒翰

《旧唐书•李林甫传》:十载,林甫兼领安西大都护、朔方节度,俄兼单于副大都护。十一载,以朔方副使李献忠叛,让节度,举安思顺自代。开元中,张嘉贞、王晙、张说、萧嵩、杜暹皆以节度使入知政事,林甫固位,志欲杜出将入相之源,尝奏曰:“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帝以为然,乃用思顺代林甫领使。自是高仙芝、哥舒翰皆专任大将,林甫利其不识文字,无入相由,然而禄山竟为乱阶,由专得大将之任故也。

天宝六年,唐玄宗诏告天下士子,只要精通一艺,便可到长安备选,后来的“诗圣“杜甫同志也参加了这场考试,李林甫担心会有士子在对策时指斥自己的奸恶行为,于是将所有士子都不录取,而且李林甫还向玄宗道贺,称民间再没有遗留的人才,搞了一场史称“野无遗贤”的闹剧,杜甫同志的一生不顺利也就此拉开序幕,所以小杜同志对李林甫是咬牙切齿的深仇大恨。

弄獐宰相李林甫,为相十九年,是造成“安史之乱”的责任人之一

杜甫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一》:上欲广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李林甫恐草野之士对策斥言其奸恶,建言:“举人多卑贱愚聩,恐有俚言污浊圣听。”乃令郡县长官精加试练,灼然超绝者,具名送省,委尚书覆试,御史中丞监之,取名实相副者闻奏。既而至者皆试以诗、赋、论,遂无一人及第者,林甫乃上表贺野无遗贤。

不过安禄山当时对李林甫是非常害怕的,因为李林甫总是能猜透他的心思,所以安禄山连皇帝太子都不害怕,但是偏偏畏惧十郎李林甫,直到李林甫死后,他才敢起兵造反。

弄獐宰相李林甫,为相十九年,是造成“安史之乱”的责任人之一

李隆基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西逃成都,闲暇时与给事中裴士淹谈论宰相,提到当时被肃宗委以平叛重任的房琯,李隆基说道:“房琯能力不足,平定不了叛乱,如果姚崇尚在,叛乱早就平定了;宋璟则是沽名卖直之人。”

弄獐宰相李林甫,为相十九年,是造成“安史之乱”的责任人之一

安史之乱

然后又对所有宰相一一点评,当提到李林甫时,李隆基道:“李林甫妒贤嫉能,无人能比。”

裴士淹趁机道:“陛下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让他当这么久的宰相?”玄宗默然不语。

《旧唐书•李林甫传》:帝之幸蜀也,给事中裴士淹以辩学得幸。时肃宗在凤翔,每命宰相,辄启闻。及房琯为将,帝曰:“此非破贼才也。若姚元崇在,贼不足灭。”至宋璟,曰:“彼卖直以取名耳。”因历评十余人,皆当。至林甫,曰:“是子妒贤疾能,举无比者。”士淹因曰:“陛下诚知之,何任之久邪?”帝默不应。

其实有时候皇帝也明白哪些人品德好哪些人品德不好,但是人家虽然品德差了点,但是又不影响皇帝什么,嘴巴又甜说话又好听,办事能力也强,所以哪怕是人品差一点,皇帝也能接受。

所谓“君子如水,小人如油”,可是总喝水没有油水,日子过得没有滋味,所以不论什么样的君王,身边多少总一些奸臣,比如秦始皇身边的赵高、康熙身边的明珠、乾隆身边的各珅等等,其实不是奸臣当政,而是皇帝的私欲在作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