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李林甫:一个被权力欲望吞噬的大唐奸相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是唐高祖李渊叔伯兄弟长平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


李林甫:一个被权力欲望吞噬的大唐奸相

李林甫


李林甫毫无家族势力背景

虽然出自唐朝宗室,但经过武则天对唐代李姓宗室的剿除与打压,到了自己这一代已经是家世衰败,再加上父亲早年在战场上战死,李林甫完全称得上毫无家族背景。

李林甫才疏学浅

因为家庭的原因读书不多,经常因为认错字、写错字被人取笑。李林甫执掌吏部时,候选官员严迥的判语中有“杕(dì)杜”二字。杕杜是《诗经》中的篇名,原意是孤生的赤棠树,比喻人孤立无援。李林甫不认识“杕”字,便问吏部侍郎韦陟:“这里写的‘杖杜’是什么意思?”韦陟低着头无言以对。太常少卿姜度是李林甫的表兄弟,他生儿子时,李林甫亲手书写贺函表示庆贺,上面写道:“闻有弄獐之庆。”古时将生儿子称为“弄璋”,意思是男孩长大以后执璋(玉器)为王侯。李林甫却把“弄璋”错写为“弄獐”。李林甫因为自己的才疏学浅收到了“杖杜宰相”和“弄獐宰相”的蔑称。

李林甫没有士人饱读诗书特有的文雅风度

唐玄宗到了晚年喜欢附庸风雅,特别喜好风度翩翩的士人。如在唐玄宗早期担任宰相的张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即使张九龄罢相后,如有人向玄宗举荐人才,玄宗都要问下:“这个人的风度是否比得上张九龄吗?”从李林甫处心积虑排挤风度翩翩、雅望非常的张九龄以及历史上缺乏对李林甫在相貌与气质上的描述,可以基本判断出李林甫在长相和气质上没有过人之处,实在是入不了唐玄宗的法眼。

但就是这位家世、文采、相貌与风度都极其一般的李林甫,担任宰相19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没有之一。这对于唐朝宰相频繁更换的传统来实在是殊为不易。李林甫是如何做到的呢?他究竟有什么能力和通过什么手段呢?

一、 善于揣摩君王、同僚心思借以获得君王宠信和震慑同僚

对待皇帝与受皇帝宠爱的妃子,通过揣摩心思、不断逢迎的方法获得君王宠信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林甫与侍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一同担任宰相。当时,唐玄宗李隆基独宠武惠妃,而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皆因母亲失宠而有怨言,被驸马都尉杨洄(娶武惠妃之女咸宜公主)探知信息后告知武惠妃,惠妃又向玄宗哭诉。玄宗大怒,与宰相们商议,想把三个儿子废黜。张九龄极力劝阻,李林甫当面一言不发,退朝后却私下对宦官道:“此乃天子家事,何必与外人商议。”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最终听信李林甫之言,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同时废为庶人,不久,唐玄宗又将三个儿子赐死。李林甫为了迎合武惠妃想立自己儿子李瑁(初娶杨贵妃)为太子的心思,通过隐晦的方式劝导唐玄宗废掉太子李瑛从而获得武惠妃和唐玄宗的宠信。


李林甫:一个被权力欲望吞噬的大唐奸相

唐玄宗与杨贵妃


而对待同样受皇帝宠信的同僚,通过常规方法不能去除掉的同僚则充分发挥揣摩他人心思的特长给予威慑性震服

安禄山作为把盛唐局面终结的罪魁祸首,曾经获得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极度信赖。安禄山第一次见李林甫时,仗着皇帝宠信,神色倨傲。李林甫不动声色,对安禄山采用了“敲山震虎”的策略,当着安禄山的面召见地位仅次于李林甫(也是李林甫的心腹)的御史大夫王鉷。王鉷在李林甫面前却卑词趋拜,态度恭谨。安禄山当时与王鉷地位相当,看到王鉷在李林甫面前卑躬屈膝的态度不禁被李林甫的威严所慑服,态度也逐渐恭谨。在李林甫面前一改平时飞扬跋扈,对朝中公卿多有侮慢的行为与态度,从此变得非常忌惮李林甫。更加令安禄山感到恐惧的是,每次与李林甫交谈,都被善于揣摩人心的李林甫猜透并且抢先说出,这让怀有异心、心生不轨的安禄山即使数九寒冬也会惶恐得汗流浃背,在李林甫面前战战兢兢、十分谨慎。安禄山返回自己担任节度使的范阳后,每次亲信从长安回来,他都会第一时间询问:“十郎说了些什么?”听到好话则心中欢喜。如果李林甫说:“告诉安大夫,让他好好查核下!”安禄山便会拍着床榻,忧愁惧怕的道:“哎呀,我死定了!”

二、 广布眼线,获得快人一步的信息察知能力,在萌芽状态清除一切潜在政敌

李林甫担任宰相时,对于才能功业在他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威胁到他相位的的官员,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

有一次,唐玄宗曾在勤政楼垂帘观看乐舞。风度翩翩的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玄宗已经离去,便扬鞭策马从楼下缓缓而过。玄宗赞美不已。这事情被李林甫通过耳目得知后,担心卢绚被玄宗重用,便抢先一步将卢绚的儿子召来,对他道:“你父亲素有名望,岭南道的交州广州等地现在缺乏有能力的官员,陛下有意让你父亲前去。如果他不肯远赴岭南,肯定会被贬官。我给你出个主意,不如让他到东都洛阳去做太子宾客或太子詹事,这也是清贵显职。”卢绚果然不肯前往岭南,便按照李林甫的建议,主动到洛阳任职。李林甫不久又奏告玄宗,称其患病不能理事,将卢绚贬为太子员外詹事。

唐玄宗有次问李林甫:“严挺之现在在哪里,这个人还可以用。”严挺之之前被贬出朝廷,这时正在绛州担任刺史。李林甫担心他重新受到重用,便召见其弟严损之,以一副好人的口吻劝道:“陛下非常敬重你哥哥,何不让你哥哥上书,就说得了风疾,请求回京就医。这样他就可以回到朝中了。”严挺之不知是计,果然按他的建议上书玄宗。李林甫拿到他的奏疏后,对玄宗道:“严挺之年事已高,近来又患风疾,应该给他一个闲散官职,让他安心养病。”玄宗嗟叹良久,将严挺之打发到洛阳担任太子詹事。

李林甫收买宫中的太监与宫女充当眼线,利用强有力的信息搜集与察知能力,抢先一步给唐玄宗看中的大臣下套,而这些大臣因为信息的闭塞,以为李林甫的甜言蜜语对自己非常有利而采取了错误行为,从而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李林甫的圈套中不自知!

三、 杜绝朝野对皇帝的进谏,蒙蔽唐玄宗的视听,从而达到自己独揽朝政的目的

李林甫为了独揽朝政,蒙蔽皇帝耳目。他曾召集谏官,对他们说道:“如今圣明天子在上,群臣顺从圣意都来不及,还需要什么谏论?你们难道没见过那些立仗马吗?它们整日默不作声,就能得到上等的粮草饲养,但只要有一声嘶鸣,就会立即被剔除出去。就算后来想不乱叫,也不可能再被征用。”从此,朝中谏官无人再敢直言谏争。

唐玄宗曾下诏广求天下读书人,只要精通一门技艺,便可毛遂自荐长安备选。李林甫担心会有天下士子在写呈给皇上的文章里指斥自己的奸恶行为,便对玄宗建议让郡县基层官员先对读书人加以甄选,将其中优秀者送到京师,在御史中丞的监督下,再由尚书省覆试,最后将名实相副者推荐给皇帝。最终,送到京师的读书人被考以诗、赋、论多个考试题材,结果理所当然没有一人合格。李林甫便向玄宗道贺,称民间再没有遗留的人才。李林甫通过这种方式既堵塞了天下读书人对自己行为的指责的可能性从而稳定了自己的地位,又巧妙地夸奖了唐玄宗的英明获取了唐玄宗更大的信任。

四、 选择软弱可欺的人为摆设,选择穷凶极恶的人为帮手,大肆打压政敌

李林甫为了宰相的位置当的牢固,又怕在朝野上下引起专权的不利影响,往往选择软弱可欺、缺乏主见的人一同为相。这些人往往成为了他独断专行的幌子与摆设,甚至成为他败坏朝政、争权夺利的帮凶。

如目不识书但善于充实边库物资、修理军械获得唐玄宗赏识的牛仙客在李林甫的大力推荐下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并执掌门下省事务。牛仙客因为出身较低,又碰见了老奸巨猾的李林甫,所有政事不敢裁决,在李林甫面前唯唯诺诺,大小政事都靠李林甫做主。而同样担任宰相的陈希烈则明哲保身,"凡政事一决于林甫"。

牛仙客既为林甫所引进,专给唯诺而已。《资治通鉴>

李林甫担任宰相时,想大肆打击影响自己地位的政敌,处心积虑寻找办事可靠的帮手。京兆尹萧炅举荐京兆法曹吉温,称其善于治狱,吉温常道:“若与能够赏识我的人,南山白额虎我也能捉住。”李林甫大喜随即大力提拔、引为爪牙。杭州人罗希奭,好用酷刑,也被李林甫由御史台主簿升迁为殿中侍御史。二人掌管刑狱,帮助李林甫打击异己,只要落在他们手中,无人能逃脱厄运。时人称之为“罗钳吉网”。

"李林甫欲除不附己者,重用酷吏罗希奭、吉温,二人皆随林甫所欲深浅,锻炼成狱,无能自脱者,时人谓之'罗钳吉网'。"《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四载》

为了打击权位日盛、影响自己权力的杨慎矜(隋炀帝玄孙),李林甫利用前文中所提到的心腹王鉷(杨慎矜亲戚)因杨慎矜对他的轻视而产生不满的心理,引诱王鉷诬告杨慎矜有叛乱复辟隋朝帝业之心,并通过吉温致使杨慎矜三兄弟最终惨被赐死。

李林甫凭借自己的手段与能力,充分迎合了唐玄宗末期耽于享乐、不思进取的心理,把持朝政19年,权势滔天,真正获得了对大唐帝国的朝廷的全面支配。

在姚崇、宋璟和张说任宰相时,首辅宰相是在积极参与政务的皇帝手下工作,而在李林甫漫长任期内,唐玄宗已不再起积极作用,故李林甫对朝廷的支配,远比姚崇等人全面,杨国忠根本不能与他相比。《剑桥中国史》

李林甫深陷权力的欲望不能自拔,在作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不断地给在原太子李瑛被废后继任太子的忠王李亨(唐肃宗)下绊子,最终逼得太子离婚两次,几次都处在被废的边缘。自幼在被养于宫中的王忠嗣,军功赫赫、威震边疆,就因与太子李亨交情深厚,李林甫为了打压太子李亨,便命人诬告王忠嗣想拥兵尊奉太子。唐玄宗虽然不信,但仍夺去王忠嗣兵权,将他贬为汉阳太守,最后一代名将英年早逝、含恨而终。李林甫虽然费尽心思想离间玄宗与太子的关系,但李亨仁孝谨慎,又有张垍、高力士的等人保护,李林甫的迫害太子的计划最终没有得逞。但李林甫的所作所为给后来成功继位的唐肃宗留下了极大心理创伤。唐肃宗即位后,即使对逝去多年的李林甫也想实施挖坟焚骨扬灰的计划,以报仇雪耻出口恶气,后被亲信李泌以此举必将伤害到此时仍在蜀地的太上皇玄宗的的理由劝阻,唐肃宗思考后才放弃了对李林甫挫骨扬灰的复仇行动。

一个贵为储君的太子李亨尚且都能被李林甫明目张胆地陷害打击成这样窘迫,即使李林甫逝去这么多年都还耿耿于怀,更不用说其他同时期的大臣了!

常言说的好“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李林甫为了争权夺利,同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发生了矛盾,虽然李林甫棋高一着,但杨国忠因为杨贵妃的关系始终受到唐玄宗的信任。即使如此,李林甫的存在让杨国忠内心如同安禄山一样,非常忌惮与恐惧。李林甫死后尚未下葬,两个本来互为仇敌的杨国忠和安禄山放下了仇恨,合谋对李林甫发起了攻击,李林甫被举报生前图谋叛乱并得到了“联名证实”,李林甫迅速被唐玄宗下令削去官爵,抄没家产。唐玄宗还命人劈开李林甫的棺木,挖出口内含珠,剥下金紫朝服,改用小棺以庶民之礼草草下葬。李林甫诸子被除名流放岭南、黔中这些荒芜之地,亲党中则有五十余人被贬。


李林甫:一个被权力欲望吞噬的大唐奸相

杨国忠


李林甫一生作恶多端,其实他的内心早就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必定天怒人怨。为了防止刺客行刺,每次出门都要由步骑百余人随身护卫自己的安全。他在家中也是如临大敌,居住的地方不但重门复壁,而且用石头砌地,墙中夹置木板,甚至一晚上要多次转移住处,即使是家人都不知他究竟住在哪里。

李林甫的儿子李岫担任将作监,忧虑父亲结怨多可能对整个家族不利。李岫同父亲李林甫看到一个役夫拉着一辆重车走过,借役夫处境哭着劝告李林甫:“父亲久居相位,树敌甚多,以致前途满是荆棘。一旦祸事临头,想跟这个役夫一样恐怕都不可能。”李林甫也觉得惆怅,叹道:“形势已经到了如此境界,又有什么办法?”

李林甫虽然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遭致天怒人怨,但依然到死都不肯收敛,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内心被权力的欲望所吞噬,其肉体和灵魂都被掌控至高权力的欲望所控制,一生为了控制权不落他手不断陷害他人,但是“噬人者终将噬己”,李林甫个人与家族的最后惨痛命运就是这句话的生动注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