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一场人鱼之间的较量带给我们的启示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该作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并相继获得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讲述了一位老年的古巴渔夫圣地亚哥,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的故事,塑造了文学史上最典型的硬汉形象,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带给人类太多的思索,每个人在阅读的时候都能以不同的视觉领悟到不同的东西。


《老人与海》:一场人鱼之间的较量带给我们的启示


1、有竞争对手,就有斗争下去的欲望

我们都觉得老人是个孤独的英雄,其实未必如此,他有善良的小男孩陪伴着他,给他精神上的鼓舞与力量,最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个与之惺惺相惜的对手——大马林鱼。让他有了斗志,有了生存下去的欲望。

大马林鱼在这部小说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白劲鹏所言:“去掉那条大马林鱼,《老人与海》就不成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了。

在老人内心,大马林鱼是理想事物的象征,是美好的理想和追求的目标。如果没有这样强大的对手,就不能显现出他顽强的斗争精神。一个人的强大与否,不是看你自己,要看周围的人,要看跟你处在同一个平台上的竞争对手。有对手,有竞争,才能有对比,有胜负,才有了后人的评判。否则就是你一个人的自娱自乐,又何来胜败之说?

所以,从某个方面讲,正因为那一场场人鱼搏斗,成全了老人这位孤胆英雄,成全了他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且被我们传颂至今。


《老人与海》:一场人鱼之间的较量带给我们的启示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有一位武侠高手,人称“剑魔独孤求败”。在其墓前剑冢留言:“纵横江湖三十馀载,杀尽仇寇奸人,败尽英雄豪杰,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 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就只这几句简单的留言,已尽道出这位绝代高手睥睨天下的威风,也道出他内心的寂寞与萧索。

可见,竞争对手对一个人、特别是高手、或是高高手而言,是维持他们拼搏下去的动力,是他们奋争的源泉,甚至可以说,他们能从这斗争中获得一种快感,一种力量,一种“雄武青峰,谁与争锋”的傲然。

没有比没有竞争对手更孤独的事情了,也没有比有竞争对手更美好的事情了。

2、学会尊重对手,是他的实力成就了你的伟大

“鱼啊,”他说,“我很爱你,也很尊敬你。不过今天天黑前,我会杀死你。”’我希望我也能喂这条大鱼吃点食,他想,它是我的兄弟。”


《老人与海》:一场人鱼之间的较量带给我们的启示


大马林鱼跟着老人随船游行了两天一夜。这两天一夜老人都很尊重它,他欣赏大马林鱼的年轻力盛,它沉静高贵的品质,甚至有些同情它,并未想着一下子就杀死它,而是把它当做人一样的对手,跟它比耐心、比智力。因为他觉得好不容易碰上这样一条大马林鱼,是经历漫长等待后的希望,而且是这样一个跟他势均力敌的对手。

不过它是多么冷静而强大的一条鱼啊,我从没见过一条比你更庞大、漂亮、沉着或是更高贵的鱼。它看起来似乎无所畏惧,而且还充满了信心。这可真奇怪。 “你也最好别害怕,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老头,”他对自己说。他杀死马林鱼之后,他觉得伟大的迪马奇奥都会为他感到骄傲。

老人对待马林鱼的态度,不藐视,不愤恨,也不妒忌。把它当做朋友,学习和借鉴它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用他宽广的胸怀去尊重它、欣赏它、学习它,从而让自己更加强大,最终战胜它。

在诠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赛场上,晋级名额只有一个,但在羽毛球坛上,林丹和李宗伟二人,从来没有失败者。


《老人与海》:一场人鱼之间的较量带给我们的启示


每一次的赛场上,林李二人都拼尽全力,希望战胜对手。赛后,他们又惺惺相惜,相拥祝福。

两人从成为对手一路走来,“相爱相杀”的场次已经让人记不清楚了,但是每一次对决的精彩,每一次互相祝福鼓励的感动,让人历历在目。

为冠军而战,但更为对手而战,正是林李的相互尊重 ,他们不仅收获了巨大的成就,也少了些许高处不胜寒的寂寞。

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因为他不仅成就了你,而且还让你在成就中不再满足于自己的舒适区,不断追求卓越与进步。


《老人与海》:一场人鱼之间的较量带给我们的启示


3、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人与大自然应和谐相处

话说老人经过几个回合终于打败了大马林鱼,在回程的路上,不料却被一群又一群的鲨鱼攻击,最后回到小屋的时候只剩下一副空空的鱼骨架。看似胜利却是失败了。为什么老人打败了马林鱼,最后还是没有得到它呢?

海明威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据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但我觉得在这部分还有更深层次的喻意:人类不能随意掠夺大自然的资源,否则最后就是两败俱伤,有时甚至会遭到大自然的反噬。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作者从老人的口吻中反复说过不想杀死马林鱼,但是为了生存下去,老人最后不得不杀死了它。在这里作者其实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不想毁坏大自然,一方面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去开采资源。这个矛盾的问题作者在作品中没有亮明观点,也许是想留给后人评说。

从马林鱼的角度来说,这就是掠夺资源的结果,人类最终也没有得到任何好处。


《老人与海》:一场人鱼之间的较量带给我们的启示


从古代非洲的黑死病,到近代的鼠疫,再到今天的澳洲蝙蝠肆虐和新冠肺炎,谁能说这些降临在人类身上的灾难跟人类自身没有一点关系呢?

因此,对待大自然,我们当怀敬畏之心,不能因为自己是居高临下的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就为所欲为。因为想要尝试新鲜感,就去吃蝙蝠、吃果子狸;因为想要更多钱财,就去掠杀鳄鱼、贩卖非洲大象......今天疯狂的掠夺,明天也许就会大难临头,种什么样的因就会结什么样的果。

人与大自然应当和谐共处,不能以自己是强者的身份就对弱者肆意踩踏,谁都不能保证下一步弱者就会逆袭成强者。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整个人类社会才得以稳定向前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