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陕西都出过哪些名医?有哪些贡献?

我国古代古代陕西有哪些名医,他们有哪些贡献?岐伯:中国传说时期最富有声望的医学家,《帝王世纪岐伯家居岐山(今陕西省岐山)一带,《黄帝内经》是托其名而著,但总说明《黄帝内经》是秦地人为主笔编写而成的。他是中医的开山著作,奠定了中医的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方向。

医缓,秦国名医,晋景公重病,求医于秦。秦桓公命医缓前往诊治。医缓诊后指出:“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景公死。后世形容疾病危重为“病入膏肓”即源于此。

医 和(公元前6世纪) 春秋时期秦国名医。晋平公患病,求医于秦。医和前往。医和诊视后说:沉溺于女色,丧失心志所致,大臣不能匡救,天命不能保佑。医和继而阐释了六气(阴、阳、风、雨、晦、明)学说,认为六气不调和,就会导致疾病。“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明淫心疾”,“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他指出:君侯淫溺不分昼夜,不加节制能不发展到如此地步吗?医和的诊断获得晋君臣赞扬。医和六气学说反映了朴素唯物的病因学说。

医 竘 :战国时秦国良医,长于外科疮疡。曾为宣王割痤,为惠王疗痔。有人名张子者背肿,邀医竘治疗,并说:背不是我的背,任凭先生处治。医竘果然为其治愈。医竘战国时名医。

扁 鹊 姓秦名越人(约公元前407~前310),他虽不是秦地人,而是今河北任丘人。但他长期在秦地行医。扁鹊知识渊博,反对巫术,医术精湛,精通各科,尤善于脉诊。司马迁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扁鹊病有六不治的观点,特别是反对巫祝的光辉思想,对中国医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扁鹊是祖国医学私授带徒、注重医学教育的先驱。据《汉书·艺文志》等载,有《扁鹊内经》9卷、《扁鹊外经》12卷,《扁鹊镜经》《扁鹊脉经》等著作,但均佚失。现存《难经》多数医家论证系托名之作。国内有扁鹊墓多处,以陕西临潼南陈村较为可信。现该地的秦越人陵园和纪念馆经过恢复和扩建,已具初步规模。

安丘望之(约前1世纪) :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人,年少时崇尚老子学说,不求仕途,号为安丘丈人。汉成帝闻名召对,望之辞而不见。行医于穷乡僻壤,终其一生。

周 澹(?~419) 京兆户(今陕西户县)人。北魏著名医家,为太医令。明元帝拓跋嗣久患“风头眩”,周澹治之得愈,由此得宠。位至特进,赐爵成德侯。其子周驴、周驹袭传其术。

孙思邈(581?~682)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首重医德,强调对病家普同一等,皆如至亲,对重危患者更要不避艰险吉凶,无所顾忌,一心赴救。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望。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都曾征召其入朝做官,但辞谢不就。

他长期奔波于川、陕、豫、甘等地,跋涉于终南、太白、峨眉、青城、太行及秦、巴、嵩、陇诸山,深入民间乡野,采药疗疾,他善治疑难大症。创用葱管导尿治疗尿闭,吞入鹿筋取除咽喉异物,人工呼吸抢救重危急症患者,挽救了无数生命。曾诊疗人所恶见而难治的麻风患者600余人。孙氏两部《千金》巨著被誉为中国初唐以前的医学百科全书,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他系统地论述医德的理论和实践,且身体力行,被尊为中国医德宗师。

秦鸣鹤(7世纪): 唐高宗时侍医。高宗李治患“风眩头”病,目不能视物,痛苦不堪,召其诊治,鸣鹤认为系“风毒上攻,若刺头出少血愈矣”。则天后在帘后听到此言发怒说:“该斩,天子头上岂是出血之处?”高宗则说:“医生议论疾病,不能加罪;何况我头部重闷难忍,出些血未必不好,就这样决定,刺吧。”秦鸣鹤随即针刺百会及脑户,令出血。高宗说:我的眼睛明了。则天后隔帘施礼致谢,并厚给赏赐。

曹 元(约6~7世纪) :字真道,京兆长安人。以精学黄公之术,深明医道,能够“遥望气色,彻视脏腑,并常施浇肠刳胸”之术闻名,虽有誇大,但在当时是一亇著名的外科家。

巢元方(约6~7世纪) :籍里不详,一说隋代京兆华阴人,大业间(605~618)曾任太医博士、著有《诸病源候论》。

王 焘(约670~755) 唐眉县(今陕西眉县)人。唐代著名医学家、酷爱岐黄之学。屡次向诸家名医请教,精研医学理论技术。曾供职弘文馆,阅读大量医学典籍,凡古方五六十家,新撰者数千百卷,皆“研其总领(核心),历时30年,终于在天宝十一年(752)完成《外台秘要》40卷。全书分1104门,载医方6000余首,引用的资料都注是中国医学文献整理注明出处的第一人。唐以前许多重要医学文献失佚,赖此书得以流传或识其崖略。朝鲜《医方类聚》、日本《医心方》均将其作为重要参考资料。

韦慈藏(约7~8世纪): 名汛,京兆(今陕西长安)人。正授元年(690)前后为则天帝侍御医,神龙三年(707)前后,于中宗朝曾任光禄卿。后辞官归隐,常带一黑犬随行,游走民间,施药治病,深得群众爱戴。唐玄宗擢以官职,慈藏不受,以济药活人乐。群众敬仰他的医德仁术,尊之为“药王”。《外台秘要》和敦煌医书中载有他的少数医方。

韦善俊(约7世纪) :京兆洛南(今陕西洛南)人。以精于医药疗效显著闻名,被当地崇为药王。后其种药山岭被称为药籽岭,韦氏墓葬即在山麓。岭上建有韦公祠,世代祭祀不绝。县城以北的燕子山筑有药王庙,立韦氏塑像。

王方庆(?~702) :其先人由丹阳迁来咸阳(今陕西咸阳)。初唐医药学家。自称为书圣王羲之的后人。史书说他:笃好经方,精于药性。则天帝时任命他监领张文仲整理了许多本草著作。

陈藏器(683~757) :虽今浙江宁波人,但一直在唐首都长安工作,是唐代著名药物方剂学家,他鉴于《神农本草经》虽有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和苏敬《新修本草》补集,但疏遗仍然很多,于是就以其多年研究心得,参考各类医籍116种,充实当代名方,于开元二十七年(739)撰著《本草拾遗》。

蔺道人(约8~9世纪中期): 长安(今西安)人。唐代著名骨伤科医家。著有中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书《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他在中国骨伤科史上,首先运用了全身麻醉。其在正骨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是祖国医学骨伤科的奠基人。

于志宁(588~665) :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为唐初太宗的近臣,高宗永徽二年至显庆四年(651~659)任左仆射,奉诏与李勣、苏敬等修订《本草》,编成中国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并图共54卷。

孔志约(7世纪) :唐代药学家,曾任礼部郎中兼太子洗马、弘文馆大学士。参与《新修本草》的编撰工作,并为该书写序。这篇序言精辟论述了唐以前的本草史和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之不足,并阐明《新修本草》的编撰经过及其意义。孔氏另撰有《本草音义》20卷,已佚。

杜善方 :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精于药学,撰有《本草性事类》。

田休裕(8世纪) :唐代眼科医家。玄宗时(712~756)任内直郎。开元十七年(729),宰相张嘉贞眼病,瞑无所见,田氏奉玄宗命为其治疗得愈,而享有盛誉。

韦 宙(?~866) :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曾任太原节度副使、左仆射等,兼好医药。撰有《集验独行方》12卷,已佚。

杜光庭(9~10世纪) :精研医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多次应试不中,后入山修道。唐僖宗入蜀召任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后归老于青城山。撰有《玉函经》后有崔嘉彦《注广先生玉函经》等行世。该书为脉学著作,阐析脉证关系及脉象之生理、病理。

赵 鄂(9世纪): 鄜州(今陕西富县)人,唐代医家。治病多有奇效,后到京都长安张榜自通姓名行医。治好了为当时任尚药奉御梁新诊断为不治之病的重危疾患,从此声名大振。官至太仆令。

石公集(9世纪): 同州(今陕西大荔)人,唐代眼科医家。其祖、学验丰富。开成二年(837)他诊视诗人杜牧之弟杜的眼病,断为内障,并说须在一年以后脂老硬如白玉之时方可施术。隔年以后之春果然见患者瞳子中脂如玉白。石公集以针旁入白睛穴拨去之,眼病获愈。由此可见石氏对该病的病理、发展及手术时机有准确预见,治疗技术精巧高超。

陈 元(9~10世纪) :京兆(今陕西长安)人。五代时名医。李克用(后唐庄宗李存勖之父)侍医。后唐明宗时任太府卿。长兴年间,他汇集平生经用验方75首,并修合药法百余,订名为《北京要术》,刻石置于太原府衙门之左,任人采录。

韦巨源 :生卒年不详,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著有《食谱》。

李 宁(约10~11世纪) :(今陕西华阴)人。精于药术,常以药施人,不受金帛。景德年间曾应诏赴京诊治万安太后疾病,但人未至而太后已崩。大中祥符四年(1011)赐号正晦先生,宋真宗曾为其赋诗并以茶、药等赐赠。


寇宗奭(11~12世纪):原籍华州下邳(今陕西渭南)人。是宋代著名药学家。他有辨验药材的丰富经验,认为掌禹锡《嘉祐本草》和苏颂《本草图经》仍存在许多疏误,就参考各种文献,依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花费10多年时间,于政和六年(1116)撰成《本草衍义》。

王宏毅(13世纪): 陕西淳化人。唐初宰相王珪的后裔。先好诗文,元兵攻克汴京后,因避乱弃儒攻医。后归元朝,掌太医院事,治疾多验。40岁以后隐退,75岁而终。

曾若虚(11世纪) :陇州(今陕西陇县)人,宋代道士,通医药且精于针灸。《西斋话记》载他曾以针法刺以邪穴,使一假死妇人复苏。

石 泰(约11~12世纪): 宋代扶风(今陕西扶风县)医家,治病不取报酬。凡经他治愈患者,只求种植杏树一株。日久杏树成林,现在扶风的杏林镇即由此得名。

王重阳(1112~1170) :陕西咸阳人。现遗有珍贵碑石多通。王哲著有《重阳教化集》、《重阳全真集》等,都是论述气功修养及练功方法的重要著作,后世有整理点校本。另有《耳聪篇》、《明目篇》论述耳、目保健。

马丹阳(1123~1183) :祖籍陕西扶风,曾中金朝进士。后学医,擅长针灸,创丹阳12穴,为后世针灸家广泛应用。著有《洞玄金玉集》、《神光灿》等。

邱长春(1184~1227) 原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拜王春阳为师,全真七子之一。曾潜心修道于陕西陇县龙门山及宝鸡磨性山等地,形成全真龙门派。金兴定四年(1220)应召去西域见成吉思汗,被赐号“神仙”,掌天下道教。著有《摄生消息论》、《大丹直指》,阐发气功、导引理论和技术。

武之望:明代著名医家,陕西今渭南人。特长妇科,著有《济阴纲目》,后世影响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