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李光地“一代完人”的稱號受之有愧?

李光地被世人熟知,歸功於經典電視劇《康熙王朝》的熱播,但是歷史上的李光地與此大有不同,他是著名的理學家,一度入閣拜相,官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視其為知己,曾三次御賜匾額予以褒獎,死後賜諡號文貞。雍正初年,李光地被雍正追封太子太傅,入賢良祠,並稱其為“一代完人”。而實際上,李光地卻有諸多詬病,讓這“一代完人”的稱號顯得有點受之有愧。

為什麼說李光地“一代完人”的稱號受之有愧?

李光地的發跡,賣友求榮

他的出仕方式與一般士子無異,康熙九年,以二甲第二名的成績高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但接下來的事兒改變了李光地的一生。康熙十二年,李光地請假回鄉探親,次年春天,耿精忠響應吳三桂起兵反清,鄭經乘機佔領了光地的家鄉泉州。

李光地為了躲避佔亂,率領家人藏到了山中。鄭經和耿精忠為了籠絡人才,培植勢力,各自派人招降他。此時,受同樣遭遇還有他的同年陳夢雷,但陳夢雷比他要慘一點,耿精忠抓了陳夢雷的父親,要挾陳夢雷就範,陳夢雷不得已歸附,卻一直稱病在家閒居。

為什麼說李光地“一代完人”的稱號受之有愧?

李光地看中了機會,派自己的叔叔前去陳夢雷處打探消息,並約定由陳夢雷主擬關於耿精忠佈防的奏摺,再由李光地設法交給朝廷。結果李光地卻獨自將奏疏上呈,並未言及陳夢雷。朝廷拿到奏章以後,立即嘉獎李光地為領隊大臣,並很快使耿精忠再次投降。李光地因功被升為內閣學士。在擊敗劉國軒之後,李光地再度得到升遷,升任永州總兵。

三藩之亂平定後,李光地回京就任內閣學士,而陳夢雷卻成了逆賊叛將,被判處死刑。在陳夢雷再三央求下,李光地為其證明確實有功,最終免得一死,被髮配盛京。此後,陳夢雷與李光地勢不兩立,不斷上書朝廷為自己辯解。然而康熙卻不為所動,照舊重用李光地,李光地就靠著出賣陳夢雷扶搖直上,接連升遷。

貪戀權位,被“奪情”在任守孝

為什麼說李光地“一代完人”的稱號受之有愧?

康熙三十三年,李光地奉命提督奉天學政,相當於教育廳長的職位。不幸的是,自己的母親在這時候去世了。按照慣例,李光地應該辭官,回鄉守孝三年,守孝期滿才能重新做官。而康熙器重李光地,破例奪情,令他在任守制。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可李光地卻偏偏想忠孝兩全,他向康熙奏請保留官職,回鄉守孝九個月,隨後得到了康熙的允許。

此舉不久就遭到了朝中御史言官的反對,隨即有御史彈劾李光地不孝,並言詞激烈的指出李光地迷戀權位。對於此事,康熙起初不作表態,可很快此事在朝廷鬧得沸沸揚揚,不少大臣也紛紛指責李光地。號稱以忠孝治天下的康熙,迫於輿論的壓力,下旨將李光地革職,令其在鄉守制。

為什麼說李光地“一代完人”的稱號受之有愧?

即便如此,康熙對李光地依舊信任如故,在其守孝期滿後,隨即就官復原職。不久再度得到提拔,出任直隸巡撫。因在任治水得力,又被升為吏部尚書,官拜文淵閣大學士。

私生活不檢點,晚節不保

入閣為相的李光地可謂達到了仕途的巔峰,但隨之而來的打擊,卻讓他差點晚節不保。在封建社會,男人有三妻四妾是最平常不過的事兒,但是李光地卻不一樣。在李光地最高光的時刻,突然一天,一個女子帶著兩個孩子來到李府門口。女子聲稱:兩個孩子是李光地的骨肉,而這位女子卻是青樓出身。

為什麼說李光地“一代完人”的稱號受之有愧?

原來李光地在為母守孝期間,多次出入青樓,所以才有這樣一檔子事兒。朝中再次因李光地鬧得沸沸揚揚,當朝宰相居然留戀青樓,並育有後人,這對朝廷來說是巨大的醜聞,是明令禁止的。可康熙卻偏偏要刻意維護李光地這位老臣,而又不能不處罰他,以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他只好下令將李光地降兩級,以示懲罰,等風波過後,很快又官復原職。

李光地為官,政績顯著,清正廉潔,絕對是一個好官,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本身的人品問題,也是不能掩蓋的。然而李光地的功終究大於他的過,所以,雍正才會稱他為“一代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