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藍天保衛戰,這些汙染問題每天都被通報!(新華社)

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工作仍在持續開展中。生態環境部在其官網上公佈每日工作進展及發現問題彙總。

以7日為例,生態環境部200個督查組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8個縣(市、區)進行督查,發現涉氣環境問題103個,並通過督辦問題清單交辦相關市、縣(區)人民政府依法調查處理。

記者梳理發現,這些問題主要包括檢查清單內涉氣“散亂汙”企業及整改不到位、應淘汰燃煤鍋爐企業未拆除、工業企業未安裝或不正常運行大氣汙染防治設施、工業粉塵無組織排放、露天礦山未落實減塵抑塵措施、建築工地揚塵管理及物料堆場未落實揚塵治理措施等。

今年6月,生態環境部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及長三角地區等重點區域進行督查。計劃在3年內,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協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進一步明顯降低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汙染天數,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

“今年藍天確實比去年多了”,“看到藍天就是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精工出細活,守衛藍天要一個腳印一個腳印地走下去”……不少網友表示,當前相關職能部門明確釋放出強化汙染防治、嚴格生態環境監管的信號,也令民眾對打好打勝汙染防治攻堅戰寄予了更多期待。

根據北京市環保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北京市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為歷史同期最低。空氣重汙染天數為8天,同比減少9天。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表示,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進入了攻堅階段,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產業佈局偏亂、交通運輸結構不合理等多重壓力導致我國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大、排放強度高,經濟總量增長與汙染物排放總量增加尚未脫鉤。

據王金南介紹,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物排放強度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大氣汙染防治任務更加艱鉅。因此,大氣治理必然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過程,我們既要打好攻堅戰,又要打好持久戰,結合國家產業能源結構調整升級、城市精細化管理等政策實施,多地區、多部門共同發力,多措並舉,不斷深化大氣汙染治理工作,促進環境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

《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將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作為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包括優化產業佈局,加大現有化工園區整治力度,嚴控“兩高”行業產能,加強“散亂汙”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工作,深化工業汙染治理,嚴厲打擊違法排汙,大力培育綠色環保產業等。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應大力督促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明確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責任底線,督促生態環境質量不達標地區儘快制定實施限期達標規劃。同時,應積極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體系建設,嚴格執行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落實汙染者必須依法承擔責任的原則,依法推動企業主動承擔全面履行保護環境、防治汙染的主體責任。

隨著公眾環保意識提高,一些專家建議,應廣泛動員和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鼓勵群眾用法律的武器保護生態環境,形成崇尚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