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遗言:我有意振兴中国 却事事不如我意

光绪遗言:我有意振兴中国 却事事不如我意

光绪皇帝有一种为了国家利益而不惜自己权位的精神,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110年前的光绪皇帝说出“若能救国,朕虽无权何碍?”相比之下,慈禧就是另一副嘴脸了。慈禧并不反对学习西方的改革,但改革一旦威胁到她的权位,她便要毫不犹豫地扼杀改革。在光绪筹划改革大计的时候,慈禧谋划的却是如何巩固自己权位之计。她首先把“皇上所亲信之人”,从光绪身边“遣逐”,同时,收紧了高层人事大权,接着把军政实权牢牢控制在手。

光绪遗言:我有意振兴中国 却事事不如我意

1898年9月19日夜,慈禧突然提前两天从颐和园急返紫禁城,这一行动的直接原因,是她获悉光绪皇帝第二天要会见日本元老伊藤博文,于是慈禧第一个反应便是光绪欲“勾外国谋我”。戊戌政变后,光绪被囚禁于周围环水的小岛,直至他去世,过了整整十年失去人身自由、饱受精神折磨的囚徒生活。

光绪遗言:我有意振兴中国 却事事不如我意

慈禧

但光绪皇帝一直坚持学习外语,关心和研究国内外时事,始终怀抱着“有意振兴中国”,在德龄离开清宫之前,病危的光绪皇帝倾吐了自己的苦衷——“我没有机会向外界宣布我的意思,所以坊间都不知道我,我不过是一个木偶,若后人问你,我(光绪)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只需如实告诉他们我的处境,我有意振兴中国,但你知道,我不能做主,事事不如我志。”

光绪遗言:我有意振兴中国 却事事不如我意

幼年光绪

1908年11月13日,在慈禧患病多日之后,光绪也“疾甚”,次日便亡,终年仅37岁。过了不到一天,慈禧病死。近年,有研究者取光绪墓中的头发等遗物进行化验分析,发现砷(俗称砒霜)含量超出常人数十倍,更为光绪“非正常死亡说”增添了证据。如果光绪皇帝确实死于谋杀,那么也可以说,他是为中国现代化的改革事业牺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