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No.2」讀懂一本書——選書、讀書、記書的實用心法

【2020年No.2】讀懂一本書——選書、讀書、記書的實用心法

「2020年No.2」讀懂一本書——選書、讀書、記書的實用心法

(00)


聽了三年多的樊登讀書會了,這還是第一次買樊登老師的書。


「2020年No.2」讀懂一本書——選書、讀書、記書的實用心法


從書名就可以看出來這本書要講述的是作者關於如何讀書的經驗。在知識變現風起雲湧的時代,是對老師和知識工作者最好的時代,因此大量的書作和網絡課程如潮水一般地湧現出來。但隨之而來的並不是人們歡呼雀躍的接受,而是非常普遍的知識焦慮。


面對大量的書本和課程,人們感覺到自身知識的極度貧乏,開始瘋狂買課、屯書、收藏網上的文章,但大部分人就只停留在了這一步,甚至手機裡收藏的好文越來越多,卻從沒有再打開過。收藏購買和讀過學過沒有任何關係,但人們仍然用這種自欺欺人的方式,貪婪地填補著自己的求知慾。


​針對讀書這件事來說,同樣也是如此,買過不代表讀過,讀過也不代表學到。相信大部分讀書人,或者想讀書的人,在內心裡都有靈魂三問:讀什麼書?怎麼讀書?讀書記不住?


(01)


既然要讀懂一本書,那麼上面的三個問題是無論如何都無法避開的,作者也用了主要篇幅去解決這幾個問題。


「2020年No.2」讀懂一本書——選書、讀書、記書的實用心法


樊登老師從創辦樊登讀書會以來,一直堅持每週講一本書,這樣算來全年就是52本書。但從實際角度來說,作者每年讀的書,要遠遠超過這個數量。作為一名大量讀書的講書人,相信是有資格來回答這幾個問題的。


從一個媒體人,轉型到講書人,這其中和讀書有很大的淵源。作者從一本論語開始,逐漸感受到讀書帶來的樂趣和益處。在做主持人的時候,作者通過讀書積累各種素材。而且將自己的讀書筆記做成PPT,轉售給他人,這也算是最早的知識變現吧。


經過大量的閱讀,作者實現了一個轉變,那就是讀書越來越快,一般人幾天也讀不完的書,作者卻能夠幾小時讀完。就像書中所說的:“通過積累閱讀和無數次繪製思維導圖,我的大腦建立起了足夠多的交叉和神經元連接”。正是這種觸類旁通,讓作者有了快速閱讀的能力。


(02)


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讀什麼書?


「2020年No.2」讀懂一本書——選書、讀書、記書的實用心法


作者首先提出了一種現象:我們並不知道自己該知道些什麼,也就是所說的鄧寧克魯格效應,而正是這種想法,讓我們糾結該讀什麼書。


緊接著,作者提出選書的基本原則就是科學性和建設性。


科學性,就要求可證偽,這最初來源於卡爾·波普爾的理論,有點晦澀,但只要仔細想想也不難明白。比如牛頓的力學為什麼是科學的,因為它是從實際經驗總結歸納出的理論,而且能夠預測其他的現象,這種理論驗證方法屬於一種枚舉法,有一天發現了牛頓力學無法解釋的現象,就可以證偽,比如量子力學。像人們熟知的占星學,就是非科學,因為沒有任何實際現象可以將其證偽。這裡還要重點提一下的是數學,數學同樣是非科學。這主要是因為數學是從顯而易見的公理出發,經過無缺陷的邏輯推理,從而得出結論,數學證明和科學證明是有本質區別的。


建設性,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解決了什麼問題,或者試圖幫你從問題中探索出解決方向。“只提問題不解決問題,就是耍流氓”


有了原則之後,作者還提供了更加落地的選書經驗:作者>推薦人>好書中出現的推薦書單>出版機構/參考書目/印刷質量。我們在實際操作中,主要查作者的背景、推薦人是否靠譜(比如比爾蓋茨)、是否在其他書目中提到過。經過這三關篩選,我覺得基本選出來的書不會太差。


(03)


要回答的第二個問題:怎麼讀書?


「2020年No.2」讀懂一本書——選書、讀書、記書的實用心法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作者同樣提出了一個概念:理解力的池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感到讀書吃力的原因——知識背景不足。大家肯定都有體會,如果我們去讀自己專業方面的書籍,或者讀通俗文學小說,我們讀書速度會很快。但是讀一本哲學、心理學等沒有接觸過的領域的書,我們的讀書速度會慢很多。這從本質來說,就是知識存量不足導致的。


在書中,作者還給出了自己關於提升理解力池子的推薦書目。包括經濟學(《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心理學(《影響心理學的40項研究》)、國學(《論語》《道德經》《孟子》《莊子》)、管理學(《非暴力溝通》《關鍵對話》《掌控談話》《可複製的領導力》)、邏輯學(《思辨與立場》)、哲學(《生活的哲學》《學會提問》《哲學起步》)、人生經驗(《人生海海》《科學史》《世界觀》《這不是你的錯》)


理解力池子只是解釋了我們讀書慢或者讀不懂的原因,但是如果讀這些提升理解力池子的入門書又該怎麼讀呢?


作者提出瞭解構一本書,也就是把書讀薄的理念。簡單來說,就是兩點:


1、從宏觀角度把握整本書的脈絡,即解決什麼問題?寫作背景是什麼?解決方案是什麼?


2、從微觀角度找出書中的重點,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上學時老師給學生劃重點。作者總共提出了八個方面需要注意的劃重點地方,包括:概念清晰界定時、提出嚴重問題時、令人意外的解釋、遞進關係、轉折之後、多側面展現主題、心靈衝擊、奇聞軼事。


掌握了基本理念之後,我們還需要可施行的具體方法——知識反芻


讀完全書之後,隔一段時間回憶全書,並繪製思維導圖(這一點和我在大學時的考試經驗很相似,每次大學考試之前,我都會花幾個小時時間,從頭到尾回憶一遍所有知識點。這個過程雖然很累,但效果很好,而且也非常有成就感。)


(04)


要回答的第三個問題:讀書記不住?


作者沒有明確提出這個問題,而是用如何講書一章取代。作者在書中也曾提及把書的內容講給別人是最高效的學習方法,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費曼學習法。


萬事開頭難,講書也不例外,最難的是怎麼開場,而這也是最重要的。作者提出了構建坡道

的方式,也就是如何像下坡一樣順理成章的展開講書內容。大體來說,可以歸納為兩點:


1、引導展開這本書的地方。就好像《反脆弱》最開始提出的概念,《清單革命》舉的例子,這些都是很好的展開點,而且也都在書中非常明顯的地方。


2、打動你的點。這種比較適合那些不太好找到坡道的書,比如《達芬奇傳》《活好》等,書中並沒有明顯的坡道,需要自己總結打動自己的地方作為坡道。


開場之後,就是介紹寫作背景,有的書可能並沒有這部分,但這並不重要。


順理成章就來到了正文,對於一本好書來說,這部分往往結構很清晰,只需要選擇重要的章節介紹就可以了。


以上三步,其實很像從宏觀上把握整本書的脈絡——解決什麼問題?寫作背景?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對於比較高超的講書人來說,還需要做到一點,就是首尾呼應講完了正文之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開頭提出的坡道(問題),看看之前的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如何得到解決的?是否有一種撥開雲霧見青天的感覺?


(05)


最後,作者針對思維導圖工具的使用,提供了一點建議:


1、手繪的重要性


2、明確邏輯結構


3、瑣碎的知識點另起一張紙


4、重點內容標出書中頁碼


| 方臘說


要讀懂一本書,需要從宏觀和微觀角度把握書的重點內容,做到把書讀薄,內化吸收。這就需要多利用費曼學習法和思維導圖工具,進行知識反芻。


要讀得更快,就需要通過閱讀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解力的池子。


但是,學再多的方法,不實踐也是空話。


——相比於讀得懂和讀得快,更重要的是開始讀。


支持/聯繫作者

可獲取本書思維導圖原文件



簡書號:單臂擒方臘


知乎:單臂擒方臘


“讀一本書,就好像種下一顆草。當草原肥沃了,駿馬自會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