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有什麼學習疑惑?

用戶3624054729268


二十四節氣在我國的發祥極為久遠,一年中春夏秋冬的二十四節氣是自然現象,自然界的興衰枯榮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就氣候而言,春季有六節氣溫和,夏季有六節氣炎熱,秋季有六節氣乾燥,冬季有六節氣寒冷。四季中二十四節氣形成了氣象萬變的自然現象。人生活在大自然中,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整體,四季二十四節氣的變化,時刻都影響著人的生理上的變化。在生活層面上回歸自自然,主張養生與自然界和諧統一,天人合一的養生觀。

總之,人體應適應自然界四季的變化規律,生活起居要根據四季的變化調節人的精神、作息、飲食等,才能順應自然健康地生活,才會少生病或不生病。


周明建16


“二十四節氣”已成功申請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是今天還是有很多人不太瞭解,尤其是當代的年輕人!

那麼“二十四節氣”主要講的是什麼呢?

首先,可以說“二十四節氣”是我們中國人的《農經》。我們知道,中國有《詩經》《書經》《易經》。同時我們更應該把“二十四節氣”這樣一個指導我們農業生產的經典叫做《農經》。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我們的“二十四節氣”自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的時候就完全確立了。它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的運動,認識一年中的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被用來指導農事、補充曆法。在一年的四個季節裡春夏秋冬依次循環,每一個季節都有六個節氣,共二十四個節氣。

與時間同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

各位可以看一看,今天很多人有心理問題,其實是沒有“與時間同行”。比如說他已經走過了春天,到夏天了,但是他沒有與夏天同步,而是還活在春天裡;已經走到秋天了,但他還活在夏天裡。這個用我們心理學的話來說,就是“盯在過去裡面,還沒有走出來,留在了過去的心理空間裡”。人的心理空間和外部時空環境的空間是對應的。如果在大自然裡我們長了一歲,我們就經歷了一個春夏秋冬,你過也得過,不過也得過。你不能說:“我不願意、我不高興,冬天太冷,我今年就過三個季節!”那是不行的,也是不可能的。同樣,在人的內心裡,也必然要經歷心靈的春夏秋冬。

心靈的春夏秋冬就意味著春天的時候是生機盎然的,也是帶著美好的願望;夏天的時候懷著一種激情去拼搏;秋天的時候有一種收穫快樂的感覺,並開始慢慢的收斂;冬天的時候儲藏起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個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四季和我們心靈四季正好對應。

心靈在春天的時候也是生髮很多,比如很多創造性、很多規劃、很多勵志的事情等等;到夏天的時候就努力的去拼搏;到秋天的時候就享受收穫的成果;到冬天的時候就收斂,藏起來蓄養自己。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和人心靈世界的春夏秋冬,如果能把這兩個對應起來,就能“與時間同行”。很多的心理問題、心理疾病、心理不健康、就會因“與時間同行”而避免掉。

所以,很多的心理問題源於我們沒有“與時間同行”。比如過去在我們的生活裡發生了一些事情,事情雖然過去了,但是我們的人,還沉浸在那個事情當中不願意走出去,這個就是我們“不與時間同行”。我們經歷了一些痛苦,我們不接受,假裝看不見,逃避它,這個也是“沒有與時間同行”。

無論哪一類、哪一個流派的心理學家,幫助心理患者使他們過得更幸福,不受過去的一些不良事件影響,都是要讓他們接納他們面對的困難,與困難同行。同時我們要知道,有些困難是解決不掉的,但是我們能去接受這個困難,接受這個問題,其實問題也就沒有了。


Mr張先森說


二十四節氣是華夏祖先歷經千百年的實踐所創造出來的科學遺產,是總結人類生產與生活經驗的智慧結晶。從表面上看,二十四節氣只是將一年重新進行了劃分,但是它所表現的關於宇宙間氣象、物候、農事等多方面的知識,對於推動社會的文明發展與進步起到了積極而巨大的作用。

對於節氣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每個節氣的到來,都預示著氣候的溫差變化,同時也暗示著物象的更新交替。二十四節氣所反映的物候特徵說明了自然界的一切生活都與節氣密切相關,人也不能脫離天地氣息而存在,人體的五臟六腑、七竅四肢、筋骨皮肉等組織的機能活動無不受節氣變化的影響。

古往今來的養生家們都十分注重節氣養生,並把“天人合一”的養生觀作為不違天時、順道而行的重要法則。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指出,人體五臟的生理活動只有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才能與外界環境保持協調平衡。反之,養生保健如不能順應二十四節氣的變化,人體節律就會因受擾而紊亂,抗病能力和適應能力就會下降。隨著節氣的變更,人體的正常機能在無形中也會受到影響。因此,進行養生與保健切不可忽視二十四節氣的變化。只有順應時節,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養生境界,才能獲得良好的養生效果。

本書是一本可以常伴四季的養生手冊。為了深入探析二十四節氣與人體健康關係,揭示順應二十四節氣的養生奧秘,本書圍繞不同季節、不同節氣的自然變化,闡述了起居作息、飲食養生、精神調節與運動指南等內容。同時,本書也介紹了一些節氣民俗諺語的知識。如,“秋老虎”有多可怕?“春捂秋凍”科學嗎?“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怎麼回事?這些我們早已耳熟能詳的傳統到底是真是假?與我們的生活有多大關係?在本書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作者參閱了古今經典著述,將現代醫學知識與傳統保健養生理念有機融合,力求做到文字通俗易懂,體例新穎別緻,既注重知識性,更注重實用性。希望本書能讓讀者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吃出一個好身體,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


落墨染畫


今天的我們在城市這個鋼筋水泥的森林,看不到候鳥因節氣變化的活動,或許也不用按節氣變化而進行耕種,你不禁疑惑,我們瞭解記住二十四節氣又有何用。肯定是有用的,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都代表了一年四季的節氣。就拿立春,立春是中國二十四節氣裡的第一個,家鄉的俗語中又稱“打春”,為何叫“打春”呢?原來,“打春”就是打土牛,是從前立春時官民共同舉行的一種儀式。現在的24節氣是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劃分反映我國一定地區(以黃河中下游地區為代表)。


陶然忘機


這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更是生活生產經驗,至於現在是否管用?需要文化研究延伸血脈,更需要傳承文脈。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關於節氣的科學性,其主要表徵了太陽運行的週期。由於節氣和陽曆基本吻合,說明節氣是可以較準確的反應太陽高度變化對地球季節的影響。節氣對農業生產有較好的指導作用。


一心為黨


二十四節氣是指一年中十二個節與十二個氣。是中國古代易學文的結晶。漢書《夏小正》的傳文中,記載在夏朝就用二十四節氣來掌握農時了。

節氣的含意分為三大類:

一,表示寒來暑往,四季分明,劌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

二,象徵一年四季氣候變化制定小暑,大暑,處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霜降的八個節氣。

三,象徵一年物候農時定出雨水,驚蟄,穀雨,清明,小滿,芒種,白露,寒露的八個節氣。

節氣,我國是以農立國幾千年,所以有文字記載在夏朝開始用二十四節氣來掌握農時。他們根據四季對雲,霧,雷風,雨,旱,潦,豐,歉的歷久觀測的經驗,用來編制農諺作為終年耕種作息的依據,對從事農時和預製災害的將臨,有備無患而極有裨益。(完)


風水大師6535


我接觸二十四節氣是上小學老師們教,當然老師也只是告訴我們二十四節氣是什麼,其他並不言語。那個時候新華字典裡面有二十四節氣。再後來接觸就是從父母的口中,父親常常會說,過了芒種了,該種什麼了。過了驚蟄了,長蟲(蛇)就要出來了等等。不過再往後,上學出去了,離開了農村,基本就聽不到二十四節氣了。

再後來學習研究《易經》才發現,二十四節氣沒有那麼簡單,裡面包含的東西非常龐雜,也十分有用。這個具體就不說了,隔行如隔山,知道《易經》的自然知曉,不知道的說了也難以理解。


大壯觀世界


有很多朋友都知道什麼是二十四節氣。我還是忍不住要背一遍……
清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露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這就是古人的智慧,老祖宗傳下來的經典,這繁衍生息的種勞作方法,才是最自然的自然之道。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5ce72b50fafb489d83983cea4338d2d6\

野釣在路上


24節氣是古人研究天象而作的智慧總結。人類繁衍生息以黃河流域為主,這裡四季分明,按照24節氣而農耕生息是先人智慧的結晶。時至信息發達的今天,24節氣對農村,農業,農民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很多農諺也是按節氣而應運,春種,夏耘,秋收,冬藏是24節氣的詮釋。


生石花637


農業24個節氣對以前農民很重要,這是中國幾千年積累的寶貴財富。我曾經是農民,熟知每個季節的農活安排,還有農業“八字憲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