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的前世今生,不等於“拆”+“遷”

■點擊右上角【關注】“賈素飛征地拆遷律師”頭條號,私信回覆“諮詢”,即可享有一對一法律服務諮詢。

■徵地拆遷律師四有新標準:有專長;有態度;有口碑;有人情味

■拆遷維權有套路;高額補償有妙招

“拆遷”的前世今生,不等於“拆”+“遷”

幸福的拆遷都是相似的,不幸的拆遷各有各的不幸。是非判斷超出了我們的能力,拆遷悲喜劇,使我對“拆遷”一詞又多咀嚼了一遍。


“拆遷”的前世今生,不等於“拆”+“遷”

一 “拆遷”一詞的今生和前世

對“拆遷”這個詞的歷史,我們沒有做全面考察,但通過對詞典中釋義和用例的分析可以大體瞭解它的使用情況。

一是“限期拆遷”,不得商量;一是“動員拆遷”,勸君離開。

詞典編輯學家們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見一斑。當然,在實際操作中,“動員拆遷”和“限期拆遷”常常是等義表達,只有我們這些書呆子才想用語義分析的結果來規範現實行為。

那麼,“拆遷”一詞是不是新中國成立後才出現的呢?其實,根據“拆遷”本身設想出的可能的使用語境,或許應該有更早的使用。

“拆遷”的主體都是國家或代表國家的單位、部門,拆遷的對象都是民房民眾,拆遷是“古已有之”了。


“拆遷”的前世今生,不等於“拆”+“遷”

二 “拆遷”的轟轟烈烈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拆遷之事,只要有政府主導的建設,它就有產生的可能。但就目前所見到的材料,“拆遷”一詞,並不久遠,往長裡算大概也就三百來年的歷史。如果房子和土地都是政府或政府可支配的,那麼,拆遷之事就比較容易實施,“拆遷”一詞就不會太火熱。然而,如果民眾堅守由自己支配的建築物和田地的話,拆遷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尤其是農民想繼續“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時候。

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在中國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裡,“拆遷”成了一件大事,尤其是這十多年的時間裡,可以說是遍地是拆遷,到處說拆遷,轟轟烈烈,盛況空前。在不同利益訴求主體的激烈博弈過程中,“拆遷”這個詞負載了或者說浮現出更多的特殊色彩。


“拆遷”的前世今生,不等於“拆”+“遷”


出現“黑拆、血拆”等各種“暴力拆遷”事件,這樣的事做多了,一些特殊的氣息就沾染到“拆遷”這個詞上,人們一想起“拆遷”,就自然想起這樣的場景,而且浮想聯翩。

由此可見,拆遷≠拆+遷。雖然“拆遷”一詞字面的意義是“拆而遷之”,然而某些拆遷工作者想達到的目的只有“拆”,而不管居民是否願意“遷”,是否有處可“遷”,從而使“拆遷”浮現出新的景象,產生新的特徵。

拆除“拆遷”身上的負擔,遷移其特殊的色彩,大抵呈現出“拆遷≈拆+遷”時,也許就漸漸還原了拆遷的本色。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不錯,記得點贊、評論和轉發;給小編加雞腿、鴨腿、鵝腿。

◆文章部分內容參作者:施春宏,公號: 中國語言生活;僅供學習交流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