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啥对蝙蝠情有独钟?揭秘蝙蝠的双重身份 是瑞兽还是瘟神?


古人为啥对蝙蝠情有独钟?揭秘蝙蝠的双重身份 是瑞兽还是瘟神?

最近几天新冠状病毒肺炎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而作为此次疫情的源头,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这其中作为百余种病毒携带者的蝙蝠无疑是最令人闻风丧胆的野味,甚至一度被网友们封为“瘟神”。虽然蝙蝠习性低调,昼伏夜出,似乎与人类很难有过多的交集,但事实上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蝙蝠一直都没有缺席,有趣的是在对待蝙蝠的态度上,东西方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可以说千百年来小小的一只蝙蝠身上集中了祥瑞与邪恶的双重身份。

古人为啥对蝙蝠情有独钟?揭秘蝙蝠的双重身份 是瑞兽还是瘟神?


不管是不是受到新冠肺炎的影响,现代的人们一提到蝙蝠,往往都会与阴暗邪恶等恐怖元素联想到一起,一方面是因为蝙蝠昼伏夜出的特殊习性,一方面是因为蝙蝠作为哺乳动物,却完全没有猫狗呆萌的外表,本身的颜值十分不讨喜。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因素,就是西方文化的输出,吸血鬼、石像鬼等恐怖电影文学作品深入人心,而这些影视文学作品中,蝙蝠往往又是不可或缺的象征因素。

古人为啥对蝙蝠情有独钟?揭秘蝙蝠的双重身份 是瑞兽还是瘟神?


要知道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蝙蝠是吸血鬼的象征,被称为上帝诅咒的产物。普遍认为是不满上帝的人类与恶魔交易诞生的物种。之所以蝙蝠在西方臭名昭著,大约与西方人在学术上的务实精神有一定的关系,千百年来西方人对蝙蝠的习性研究可能更为细腻,比如牙齿的构造,吸血的习性等等。这种细腻的观察后,又无法用先进的生物学进行科普,因此而引发了人类对未知的恐惧,从而促进了联想,衍生出令人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久而久之蝙蝠就成了邪恶的代名词。

古人为啥对蝙蝠情有独钟?揭秘蝙蝠的双重身份 是瑞兽还是瘟神?

然而就像龙这种虚构的生物一样,东西方对蝙蝠的看法也截然不同。在古代的中华大地上,从来没有人认为蝙蝠是妖异之物,相反它可是颇有名气的祥瑞之兽。因为东方对事物的认知并不像西方那般细腻,就像画作艺术一样,西方油画讲求写实,写真,而中国水墨画讲求的是意境,是韵味。古时蝙蝠又称蝠鼠,“蝠”与“褔”同音,象征着吉祥,长寿,富贵,健康等。在我国现有的文物古迹之中只要仔细观察,都不难发现有蝙蝠的影子,这些蝙蝠的造型还出现在我国不同民族的传统服饰艺术之中,结合祥云万字纹等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纹样。

古人为啥对蝙蝠情有独钟?揭秘蝙蝠的双重身份 是瑞兽还是瘟神?


民间绘画中,为了代表祥瑞,往往连画五只蝙蝠,寓意五福临门,婚嫁,寿诞等喜庆活动中,蝙蝠图样的服饰和饰品也十分受欢迎。同时我国民间习俗中也将蝙蝠与五行风水深深联系在一起,认为蝙蝠属金或水,因此在风水学上蝙蝠造型的工艺品还是非常受欢迎的风水摆件。除了代表美好的寓意,蝙蝠同时也具有化解煞气的作用,一些大型建筑物依据风水术数的要求在横梁屋脊等处都要雕琢蝙蝠图案用来化解。总之在传统的东方文化中,蝙蝠一直是代表幸福祥瑞的吉兽。

古人为啥对蝙蝠情有独钟?揭秘蝙蝠的双重身份 是瑞兽还是瘟神?


其实无论是西方的恶魔使者,还是东方的祥瑞化身,蝙蝠都与我们熟悉的食材不同,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它都不应该是一道“美味”的盘中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蝙蝠全身携带的病毒超过百种,但这些病毒对蝙蝠的影响非常小,可对于人类来说却往往是致命的。千百年来蝙蝠与病毒相安无事,但却因为某些人类的口腹之欲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不得不说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是个别群体的努力,需要全人类共同的维护,热爱生活,尊重自然,拒绝野味,不要再让瑞兽化身瘟神,肆虐人间!


古人为啥对蝙蝠情有独钟?揭秘蝙蝠的双重身份 是瑞兽还是瘟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