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老師初六感悟:我終於發現愛迪生是對的。

我終於發現愛迪生是對的!

聰明的孩子哪裡來的?天生的?還是後天的?

愛迪生將近在100年前就告訴了答案。但,就是一年多前,對他的答案我還是迷茫的,甚至是將信將疑的,或者是想不起他的答案。我估計至少90%的家長和孩子還在迷茫中。

愛迪生是眾所周知的偉大發明家,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和改進的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9名。

我當年讀高中寫作文時總是引用愛迪生的話,也是他的答案:“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 ”

但是,說實話,那時我並不是很理解,甚至是不相信。我就懷疑,愛迪生如此偉大,真的是99%靠勤奮?當時的我權當是他謙虛的說法。

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時,很多家長會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太笨?孩子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智力不夠好?這一刻,愛迪生的話就不會被引用。如何讓孩子變聰明、考高分,家長和孩子們都在困惑中。

從2013年開始,我們鴻風就開始進行孩子教育課,《贏在青春》特訓營。後來,我們又開課《把孩子訓練進名校》系列課。課程後,很大比例的孩子的成績有大幅度提高。我總結了其中的奧妙,好的老師和好的學校必須做到三點:

①激發孩子學習動力

②訓練孩子學習能力

③提高孩子學習方法

這三點能同時做到,孩子就變成了好孩子和聰明的孩子。

第一點,學習動力源於心,所以,學習動力不能靠聰明,更沒有天生之說。如果有天生之說,那就是父母很卓越,因此形成的家庭教育場很棒,耳聞目染地就給了孩子學習動力。學習動力只能被激發,被磨鍊,還要被嚴酷地磨鍊。一個字,煉,煉心,帶著火、帶著苦去煉。

強大的學習動力就是愛迪生所說的勤奮,就是刻苦,就是拼命,就是廢寢忘食,就是夜以繼日,只爭朝夕。沒有強大的學習動力,一切優秀和卓越無從談起。只是很多孩子不願意被煉,很多家長捨不得孩子被煉,很多老師不敢去煉孩子。聰明就沒了!

三點中的另外兩點,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源於腦。這兩點裡面會有一點天分,正如愛迪生所說的,佔1%。但,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提高主要還是要靠訓練,反覆訓練,持續訓練,科學訓練。一個字,練,練思維。其訓練的原理是什麼呢?

人的腦就是一個硬盤,也是一個芯片。

首先,人腦是一個硬盤,專門負責記憶,記憶各種知識點。大腦的記憶容量非常大,人到老只用了大腦的一點點容量,有人說只用了不到1%。記憶一個知識點不需要靠聰明,只要靠重複即可。一遍記不住,就重複3遍;3遍記不住就7遍、14遍。總之,只要勤奮就能記住任何想記住的知識點。這個重複就是愛迪生所說的勤奮。春節期間播放的第5季《中國詩詞大會》,有一個5歲多的小男孩可以記住3000多個漢字和580多首古詩詞,還參加了《挑戰不可能》的央視節目,挑戰背詩詞,並挑戰成功。節目裡給出了答案,這個“天才”小男孩怎麼產生的,是他奶奶對他的訓練。

同時,人腦又是一個芯片,計算芯片、運算芯片。芯片的計算能力需要計算思路和計算準確。人腦裡儲存的計算思路是一個大集合,由很多很多單體的計算思路組成,可以是幾十個、幾百個,甚至是幾千個。每一個題型就是一個計算思路,比如幾何、三角函數、追擊問題、微積分,閱讀理解,等等。這些計算思路可以是獨立的,也可以相互關聯、相互支持。每一個計算思路就如同計算機芯片裡的一個計算模塊、計算包。

所謂聰明的孩子就是大腦芯片裡儲存的知識點非常多,儲存的計算思路很多、很綜合,面對各種題型都能迅速找到解題思路,並且計算準確。

這些眾多的計算思路如何才能刻進孩子的大腦芯片裡?只有一條路,還是非常簡單的路,刷題!刷題就是訓練,針對每一種題型進行大量刷題,同時進行歸納總結提煉,總結提煉出自己得心應手的規律,也就是解題思路。只是刷題時,如果再有一位老師教練協助分析總結,效率和效果就會更好更高。

這種大量的訓練就是勤奮!孩子越勤奮,牢記的知識點越多,計算思路越多,就顯得越聰明。

以前,我不喜歡題海戰術,現在我喜歡了,不僅喜歡,而是熱愛。

以前,我不喜歡奧數,現在我喜歡了,不僅是喜歡,而是熱愛。

很多家長不懂教育、不懂教學,總是被一些不正確的社會思潮帶進陰溝裡去,什麼快樂學習,什麼作業太多,等等。

學習必須是苦的,必須是反人性的。小的時候不吃苦,長大了,可能連吃苦的機會都沒有了。很多家長既捨不得磨鍊孩子,又捨不得訓練孩子,那怎麼考進名校?

今年春節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闖入,我們只能呆在家裡。剛好,我可以訓練我6年級的兒子,還不算嚴酷訓練,大致訓練內容如下。

他每天除了要完成學校作業之外,還必須做以下額外的訓練:

①每天早上,起床後就讀一本中國歷史,《哈佛極簡中國史》。每天讀兩章,並寫一段讀書筆記,發進微信朋友的。寒假讀完這本書,我希望他系統地瞭解中國史,然後在細化。

②每兩天背一篇《新概念英語》第2冊的一篇課文。不僅要背誦,還要默寫。

③每天要做6年級的奧數題。一開始,他拿到題就很懵,現在也就訓練了20多題,就可以解開一些很難的奧數題了。

④不下雨時,每天去小區籃球場訓練籃球。謝天謝地,我們小區人很少,可以躲開病毒,安全地訓練。才訓練了3次,總共訓練時間也就只有2個左右小時,投籃也只有不到500次,他2分線附近投籃命中率從30%提高到70%。投籃就是一種肌肉記憶,就是一種感覺,只要多投,就一定能找到命中的感覺,並且還能固定那種感覺。平常刻苦訓練,比賽時,才能發揮著主力作用。更刻苦訓練,才能成為場上的關鍵先生。剛剛英年早逝的NBA巨星科比先生說,你見過早上4點的洛杉磯嗎?他在籃球場上的偉大完全來源於他的苦練。

我終於從這些案例中親身證明了愛迪生的話是對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

勤奮,就是磨鍊,就是要訓練,並且是嚴酷地煉與練。學霸必可被訓練而至!

天才都是普通人。只是做了普通人不願意做的普通的事兒而已,名之曰勤奮。努力就是勤奮,勤奮就是“3-7-21”法則,具體說就是按照一個規律堅持做3次7次21次49次100次,3年7年21年49年,你看看會發生什麼奇蹟?

愛迪生其他的話也是對的(如果你還不理解,那就傻乎乎地相信即可)。

①世間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艱苦辛勤的勞動而能夠得到的。 ---愛迪生

②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愛迪生

③大多數人失去工作,是因為這些工作披著“辛勤”的外衣。---愛迪生

④我不以為我是天才,只是竭盡全力去做而已。 --愛迪生

你何時開練(煉)?

附圖是一個小學數學題,大學的你會做嗎?想知道答案,就私信我吧。

姜老師初六感悟:我終於發現愛迪生是對的。

2020年1月30日23點完稿,31日1:48分修改完稿

姜老師初六感悟:我終於發現愛迪生是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