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在於擁有正確的人生觀,使寶貴的生命煥發燦爛光輝。


生命的意義,在於擁有正確的人生觀,使寶貴的生命煥發燦爛光輝。

羅曼·羅蘭說過:“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你能消費什麼,而在於你能生產什麼。名人戴塊電子錶,還是名人;普通人咬咬牙買塊勞力士,還是普通人。

明天和意外,誰也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一定的積蓄是我們面對意外最大的底氣。所以,我們要在安逸中,提前蓄勢,才能在寒冬裡,等到春天。

生命,永遠高於一切。請珍惜生命,不要為情所困。博學的人,知識滿籮。懶散的人,力氣蠻多。正直的人,雙腳不會哆嗦。墮落的人,眼睛到處搜索。

做人就要做個好人,不要做個壞人。真理往往簡潔明瞭,也許一群螞蟻,就詮釋了生命和團結的偉大;也許一個微笑,就包含著自信和善良的力量;也許一抹雲彩,就彰顯了生活與自由的美好。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不理會鬧鬨的微笑,更是一種大氣而並不陡峭的高度。

學會適應,讓你的環境變得明亮;學會調節,讓你的心情不再憂傷;學會寬容,讓你的生活沒有麻煩;學會奉獻,讓你的生活充滿陽光。

人最大的愚蠢,是怨天尤人老子說:“大道之行,不責於人。”真正優秀的人,都懂得遇事不責備於人。而有些人在遇到事情之後,經常無意識地抱怨,連自己都無法察覺。

抱怨之人心中會有怨氣,怨氣橫生,周遭的氣場肯定不好。不好的氣場時時刻刻影響著自己,讓自己逐漸喪失鬥志和信念,從而使人越來越不順。

所以,千萬不要抱怨,抱怨會帶來災難。遇事不責備,是一個人的頂級修養古語云: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人在遇到事情時,如果只懂得責備他人,不想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只能讓事情更加的惡化。

一個人唯有懂得自省,才能看清自己的錯誤與不足,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遇事不指責,不僅會讓事情更好處理,而且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

小事見人心,大事見感情。對於丈夫的安慰,大多數網友紛紛表示,羨慕孟女士嫁對了人。

事情已經發生,即便再責備也無濟於事,只能是徒增傷痛。古語云: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做人,寬容大度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美德,原諒別人的錯,解脫自己的心。

誰都有犯錯的時候,交往都有誤解的時候,懂得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善良。

停止對身邊人和事的指責,修一顆寬容之心,養一張寬容之嘴,你的生活越來越順利。

自省,方能成就一切《孟子》雲:“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遇到不順的事情時,懂得反躬自省,從自身出發找問題,往往都能取得不錯的效果。而時時刻刻懂得自省的人,在事業成就上也都不會差。

人生在世,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凡事都找別人的毛病和問題,不僅不會很好的解決問題,反而讓自己陷入無休止的抱怨中。

真正優秀的人,都懂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不僅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智慧。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缺點,不要一味地指責,多用寬厚之心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將心比心,這是一個人最大的善良。

生活中,少一些抱怨與指責,多一些自我反省。人人都有缺點和不足,量人先量己,責人先問己。無論幹什麼,知道自己不足才能避免犯錯,看清自己缺點才能揚長避短。

抱怨不僅會給一個人帶來煩惱和壓力,還會消磨一個人的意志。古語云:“靜坐常思己過,失敗莫論人非。”遇到事情,不要找別的藉口,冷靜下來反思自身,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自己,才能更正確的認識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的成與敗都是自己決定的,反思自身,才能讓自己越來越優秀。從現在開始,用一顆自省的心來對待世間紛擾,你的人生會越來越美好。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每個人都只有一個人生。人在世上生活,必須做選擇和決定,也會遭遇疑惑、困難、挫折,皆需要力量的支持。

在一切力量中,最不可缺少的一種內在力量,就是覺醒。覺醒是人人可以開發和擁有的力量,也是人生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力量。

那些外在的力量,例如你已經獲得的權力、金錢、名聲、地位,也許可以使你活得風光,但惟有內在的力量才能使你活得有意義。

那麼,讓什麼東西覺醒呢?當然是你身上那些最本質的東西,它們很可能沉睡著,所以要覺醒。我認為,人身上有三個最本質的東西。

生命的覺醒。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首先是一個生命,也終歸是一個生命。這是一個多麼簡單的道理,卻很容易被我們忘記。

我們在社會上生活,為獲取財富、權力、地位、名聲等等而奮鬥,久而久之,往往把這些東西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了,甚至當成了人生主要的乃至唯一的目標,為之耗盡了全部精力。

生命原本是單純的,財富、權力、地位、名聲等等是後來添加到生命上去的社會堆積物。

既然在社會上生活,有這些堆積物就不可避免,也無可非議,但我們要警惕,不可本末倒置。

生命的覺醒,就是要透過這些社會堆積物去發現你的自然的生命,牢記你是一個生命,對你的生命保持一種敏感,經常去傾聽它的聲音,時時去滿足它的需要。

生命的需要由自然規定,包括與自然和諧相處、健康、安全等等,也包括愛情、親情、家庭等自然情感的滿足。

這些需要平凡而永恆,但它們的滿足是人生最甘美的享受之一,帶給人的是生命本身的單純的快樂。

你誠然可以去追求其它種種複雜的快樂,可是,倘若這種追求損害了這些單純的快樂,其價值便是可疑的。

自我的覺醒,你不但是一個生命,而且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一個自我。

首先,這個自我是獨一無二的,世上只有一個你。其次,這個自我是不可重複的,你只有一個人生。

因此,對你的人生負責,實現你之為你的價值,是你的根本責任。自我的覺醒,就是要負起這個根本責任,做你自己人生的主人,真正成為你自己。

成為你自己,這可不是容易的事。人們往往受環境、輿論、習俗、職業、身份支配,作為他人眼中的一個角色活著,很少作為自己活著。

為什麼會這樣?一是因為懶惰,隨大流是最省力的,獨特卻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

二是因為怯懦,隨大流是最安全的,獨特卻會遭受輿論的壓力、庸人的妒恨和失敗的風險。

可是,如果你想到,世上只有一個你,你死了,沒有任何人能代替你活;你只有一個人生,如果虛度了,沒有任何人能夠真正安慰你——那麼,你還有必要在乎他人的眼光嗎?

在人生的態度上,人應自己做主,有明確堅定的價值觀,有自己處世做人的原則,在俗世中不隨波逐流。

在事業的選擇上自己做主,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感到內在的愉快和充實。

靈魂的覺醒,世間一切生命中,惟有人有自我意識,能夠知道自己作為生命個體的獨特性和一次性,知道自己是一個“我”。

但是,無論你多麼看重這個“我”,它終有一死,在人世間的存在是有限而短暫的。

這就發生了一個問題:人生究竟有沒有更高的具有恆久價值的意義,此種意義不會因為這個“我”的死亡而丟失?

其實答案已經隱藏在問題之中了,我們即使從邏輯上也可推斷:要找到這種意義,惟有超越小我,把它和某種意義上的大我相溝通。

那麼,透過肉身自我去發現你身上的更高的自我,那個和大我相溝通的精神性自我,認清它才是你的本質,這便是靈魂的覺醒。

我們在經歷著世間種種美好的同時,也會在承受著世間種種 的不容易,只是,有時候,這些不容易我們難以啟齒,或者,我們不想說出。每個人有每一個人的境遇,每一個人活著,肯定都會有自己這樣那樣的苦衷,境遇不同,生活的品質也會不同。我們只有學著愛自己,學著努力化解自己心中的悲苦。

用自己像迎春花一樣的美好姿態,去迎接明天的太陽。換句話說,人之所以活著,就是為了滿足各種感官需求,進而獲得一種存在感體驗感,去體味“我還活著”的滋味。

然而,任何一人,總會一天天變老;病痛,總會越來越頻繁地找上門來;身體的一些機能,總是要逐漸退化甚至完全喪失。

性格寫在臉上;人品刻在眼裡;生活方式顯現在身材;情緒起伏表露於聲音;家教看站姿;審美看衣服;層次看鞋子;投不投緣,吃一頓飯就能知道。你只要有足夠的閱歷,其實,“人是可以貌相的”。

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這句話主要是揭示了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說人的生命就像一根蘆葦,很脆弱。另一方面強調人的高貴在於人具有思想。他還說,人的全部尊嚴來源於人的思想,人的偉大就在於人能認知自己與宇宙。

他的這段話被廣泛引用,十分流傳。因為他不僅看到了人的劣勢,也看到了人之為人的特性。思想並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少數人的專利。人人都有獨立思考的權利。人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思想。不迷信他人,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有自己的標準與尺度。這才是一個有尊嚴的人。

柴靜說,歲月讓人從批判走向建設。是的,走進歲月深處的我們,已經學會在每一個安靜的夜晚,去觀看內心那顆照亮自己的太陽。並且在自己與自己的對話中,逐漸反思自身的不足,慢慢理清楚未來的方向。至少我們已經可以不再怨天尤人,不再等待觀望,而是向內心開拓,汲取力量,從而在堅守中前行,在磨礪中成長,在安靜中從容。

踏進這樣的生命年輪,現在決定我們外在行為的,恰恰是那些早已形成卻又深埋在心底不易察覺的認知。過去那一次次看似不經意的選擇,則將我們引向獨一無二的人生旅程。我們渴望獲得他人的尊重。但我們也深知所有的尊重必須由我們自己去贏得。而要贏,首先我們自己要尊重我們自己。

尊重自己內心的想法,看法。不說違心話,不辦違心事。做一個有態度的人,一個有思想的人。該說就說,該做就做。當然尊重自己不是任性而為,無理取鬧,而是建立在合情合理,互相理解的基礎上。如果是異樣八怪,逞強好勝,只能適得其反。

所以,一定要做一個有思想的人。 想起一個人,他就是英國劍橋大學赫赫有名的霍金教授,1963年被診斷患上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此後便長期被禁錮在一把輪椅上。然而,他眼界開闊,心胸豁達,他的思想和視線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致力於去解開宇宙之謎,成為當代最偉大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專家,成為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他最欣賞《哈姆雷特》中的一句臺詞:我可以被關在核桃殼裡,但還是把自己當作無限空間之王。他以這句臺詞作為自己著作的書名,出版了《果殼裡的宇宙》一書。

眼界,註定心的格局。格局,框定人生的命運。眼界有多寬,境界有多寬。境界有多寬,思想有多深。思想不僅要有知識,還要有所見識。少見多怪者,常是煩惱的製造者。而有思想的人問題看得透,心結打得開,遇事善體諒,情緒能釋放。

焦慮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問題,焦慮成了困擾現代人最大的疾病。尤其今天,焦慮鋪天蓋地,焦慮無所不在,焦慮每時每刻,焦慮像一把野火,將每一個人每一顆心燒得熊熊難安。

有無數的文章在教我們如何不焦慮,我要說的是,好的人生,它從來不焦慮。

好的人生,永遠懂得自己做什麼,自己要什麼?焦慮是因為我們看到的太多,想要的太多,我們惟恐腳步來不及,唯恐速度趕不上。人家已經一千萬了,我才只有一百萬。人家已經教授了,我才講師兩年。人家已經周遊世界了,我還連國內的風景沒看上一半。

這樣的心態下,你不焦慮誰焦慮?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位置。我們窮其一生,不是去坐上那個最最耀眼最最輝煌的位置,而是找準自己的位置。

好的人生,它就這樣一直在路上。它不會忽左忽右,不會隨著風向去改變自己行走的方向。他知道自己向東,就會永遠向東。而不是聽見南邊有浪,就忽然撲向南邊。聽見北邊有潮,就又猛轉頭撲向北邊。

給自己一個永恆的方向,且不為任何風向而變,這才是堅定的人生。這才是抵抗焦慮最有效的方式。

好的人生,要的永遠不是多,而是最該要的那一點。世界如此之大,誘惑如此之多,就算你把自己累死忙死,也不可能把世間所有的誘惑採到手中,也不可能把世間所有的功名攬在名下。

好的人生,不是以多與少來衡量來界定,而是準確地指向某個必須到達的位置。就是我這一生奔什麼而來,我想要的是哪一種生活,而不是全部。

好的人生,永遠是沉浸於自己而勿顧他人的。沉浸於自己,是指沉浸於自己熱愛的事業,沉浸於自己專注的目標,沉浸於自己忘我的奮鬥與努力。

但是太多太多的人,一生也擁有不了這份沉浸。他們整天昂著頭豎著耳朵,真可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鄰居有多少錢多少套房幾家門面,過去的同學有幾個廠子幾輛車幾個秘書幾個司機。某某大款又娶了幾零後,給前妻給了幾百萬外加幾幢別墅。天啊,你知道這麼多幹什麼?

雜草長多了,莊稼就不長。心裡裝的外人多了,自己便沒了地方。交的朋友多了,就不知道自己是誰。好的人生,永遠以自己為主心。是以自己嚮往的事業為中心,是以自己要開闢的途徑為中心,是以自己對生活的感受為中心,更是以自己的家庭為中心。

好的人生,永遠是有成就感的。為自己慶賀的人,才是真正懂生活的人。我們為什麼焦慮?說白了就是對自己的迷失。因為心中缺少理想,因為心中沒有目標,也因為一生找不到一樣為之去奮鬥為之去努力為之去發瘋發狂的事業。

遊離於生活之外,遊離於自己之外,遊離于堅定之外,這才是焦慮的根本。

好的人生,永遠是內視的。因為它顧不上去看別人的風景,即或看,也是想從他人身上汲取好的經驗接受好的教訓,而不是隻盯著人家擁有了什麼。因為我們缺,所以我們才瘋狂地覬覦瘋狂地窺視。才幻想哪一天能把別人擁有的給得來。

好的人生,從自己開始又歸於自己。因為他有目標有方向,所以他知道每一天該去做什麼,每一步該怎麼走。

好的人生,永遠不是用誇張的口氣或極盡羨慕的目光去看待他人的生活與所得,而是用全部的熱情全部的溫暖來祝賀自己取得的成功。共勉!

作者;青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