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關區多措並舉整治市容市貌側記

“創建衛生城市最受益的當然是咱老百姓,說啥也得支持。”在洹北小區居住的李瑞香說,創建衛生城市的成果,讓他和周圍的居民很受益,家門口的路平了,道路乾淨了,樓院裡衛生死角的垃圾也不見了。不僅是李瑞香,還有許多細心的居民都發現最近的北關區有些“不一樣”,而這些改變帶來的最直接的體驗就是讓不少市民覺得身邊環境更乾淨、更敞亮了。近段時間,北關區多措並舉對城區的市容秩序和環境衛生進行集中整治,使得市容市貌有了顯著改善,刷新了城區“顏值”。

清潔不留死角

“自去年6月城市清潔行動開展以來,按照要求,轄區各街道辦事處在每週一和每週五全面開展大型清掃活動自查問題的基礎上,還專門成立了城市清潔行動督導組,針對轄區存在的髒、亂、差等問題每天在路面上進行不間斷督導,對在督導過程當中發現的問題下達督辦單,轄區各街道辦事處在接到督辦單後,要求其必須限期完成整改並將整改信息及時上報,通過自查、督查、巡查、回查等方式,確保城市清潔不留死角。”7月5日,北關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紀檢組長申海峰告訴記者,在城市清潔行動開展之初,督導組的工作人員在路面督導時隨便走到一處都能發現問題,每週寫滿各類問題下達給各街道辦事處要求整改的督辦單有200餘張,一年後,這個數字從最初的每週200餘張銳減到50餘張。

“在督導組工作人員的眼中,城區面貌的改變就體現在這手中的一張張督辦單上,從督辦單數量的銳減上,就能看到我們城區的環境衛生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申海峰說,隨著城市清潔行動不斷深入開展,督導組每天的工作也從之前的“上街就能發現問題”變成了如今的“背街小巷找問題”, 讓城市清潔不留死角、不存盲區。

如果說城市清潔行動督導組的工作人員在從手中的督辦單看到城區面貌發生的悄然變化,那麼這種變化對於居住在健康路大公房小區的市民陳建國來說則顯得更為直觀。“我們小區屬於老舊小區,自創建衛生城市活動開展以來,小區破損多年的路面被重新平整,牆面粉刷一新,樓院內也配備了新的密閉垃圾桶,每天出門上班時都能感受到小區衛生面貌發生的變化。”陳建國說。

除了積極推進城市清潔行動以外,北關區還對全區101座非環衛管理公廁進行全面整治,在制訂獎補方案和整治標準的同時,成立了專門督導組對整治情況進行督導檢查。截至目前;已有9座非環衛管理公廁達到二類標準,還有67座正在進行升級改造,其餘均已達到三類標準。

對症下藥重拳出擊

一直以來,佔道經營、店外經營在影響市容秩序的同時,也是產生髒、亂、差的源頭,但取締佔道經營工作始終在“取締——回潮——再取締——再回潮”的惡性循環中徘徊,成為城市管理當中的一個頑疾。為了解決這一頑疾,北關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在向商販宣傳各類佔道經營對市容環境、城市秩序帶來的負面影響和危害,讓市民自覺理解和支持執法工作的同時,對轄區友誼路、東工路與燈塔路交叉口、平原路與永安街交叉口、火車站和汽車站等重點路段的佔道經營、店外經營現象進行摸底排查,採取重點盯防、定點蹲守和流動巡查相結合的方式,持續加強對佔道經營、戶外經營的整治力度,上週共清理佔道經營1088處,店外經營612處,亂堆亂處242處,亂扯亂掛188處,使得轄區市容市貌得到進一步改善。

今年5月以來,北關區先後對平原路、東風路、永安街等路段上私自將住宅開設門口進行經營的商戶下達了限期整改通知單,對拒不配合整改的商戶,依法對其私開門口進行封堵,截至目前,已經對100餘個私自開設的門口完成封堵,美化了街區形象。

“與此同時,針對群眾反映強烈、影響城市規劃的違法建築進行深入排查、登記造冊,並建立拆除臺賬,特別是對萬金渠水系、殷墟王陵遺址範圍內的違法建築一經發現,堅決拆除,絕不手軟。”北關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副局長王利民說,今年上半年,執法人員先後拆除萬金渠、殷墟王陵遺址周邊、洹河入口等處的違法建築3658處,面積約18萬平方米。

隨著城區市容秩序和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的深入開展,如今走在北關區可以發現,以往的佔道經營現象少了,道路順暢了,出行環境也更美了。“以往上下班經過永安街回家時,各種店外經營、戶外經營現象屢見不鮮,造成交通擁堵,附近居民也是飽受其擾,如今隨著城區市容秩序和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的深入開展,以往佔道經營、店外經營現象不見了,許多違章建築也被拆除了,居民生活更舒心了。”對此,家住清流街的劉女士深有體會地說。

“下一步,我們將在鞏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推進市容市貌整治工作,為廣大市民營造一個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讓更多的轄區居民享受到‘創衛’複審工作帶來的福利,不斷提升城區品位,圓滿完成‘創衛’複審任務。”談及下一步工作計劃,北關區副區長李鵬海信心滿滿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