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迅捷高效地灭蜀,对想要迅速创造丰厚业绩的我们有何启发?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想创造丰厚的业绩,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财富,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造福自己的家族及国家。

可是,我们往往在平时的繁忙中平庸无能、碌碌无为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劳动着,难以有所成就,只能养家糊口。

那我们究竟该怎样去迅速创造丰厚的业绩来造福自身呢?

或许,研究下桓温灭蜀的历史,我们会从中总结出有用的价值和启发。

桓温,是东晋宣城太守桓彝的长子,苏峻之乱时,桓彝被苏峻的部将江播、韩晃杀害,叛乱被平定后,韩晃被杀,江播被朝廷赦免。

桓温迅捷高效地灭蜀,对想要迅速创造丰厚业绩的我们有何启发?

快意恩仇、报仇雪恨的猛人桓温

不过,当时年仅十五岁的桓温,牢记父亲的大仇,勤练武艺,锁定仇人江播,伺机而动。

三年后,江播去世,江播的儿子们为父亲筹办丧礼。

这时,桓温怀揣利刃,以上门吊唁为名巧妙进入江家,在确认江家三个儿子都在后,桓温干脆利落地将江家三子尽数杀死!

真是君子报仇,三年不晚。

为报父仇而杀仇人之子,桓温此举,并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相反,因为江播曾为叛臣,那江播之子亦为叛臣之后,所以桓温通过手刃仇人,获得了效忠晋朝、孝顺父亲的好名声。

凭借这些好名声,以及与世家大族、贤人雅士的积极结交、友好往来(如与陈郡谢奕交情甚笃,与颍川庾翼一样胸怀大志、志同道合,与沛国刘惔(dàn)以赌博相交,遂关系亲密,与陈郡殷浩以玩竹马相交等),成年后的桓温,在以上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得以娶晋朝皇帝司马衍的姐姐南康公主为妻。

如此,桓温以皇亲国戚兼琅琊太守的身份正式进入官场。

不过,与喜好无用清谈、热衷攀比家世的那些世家大族子弟们不同,桓温崇敬的是名将刘琨,那位曾与祖逖一起驱逐胡人,意欲克复中原大地的英雄。


桓温迅捷高效地灭蜀,对想要迅速创造丰厚业绩的我们有何启发?

桓温的偶像-闻鸡起舞勤奋练武、学习的祖逖、刘琨

所以,桓温热衷于激情豪迈的军旅生活,热衷于心怀壮志地研究北伐、克复中原。

大丈夫,若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这句话,是桓温说的。由此可见,他想建立的功业,既可能是流芳百世地精忠报国,又可能是遗臭万年地谋朝篡位。

亦可见,桓温对于成就事业的渴望,即使有可能会导致他行差踏错地遗臭万年,他也要积极进取、努力奋斗地创造一番功业,以不枉此生,真是为成大业而矢志不渝、不顾一切。

公元346年,被东晋重臣何充推荐,而主政荆州、主持西线军务的桓温,将要伐蜀,做决定前,他打算询问众僚佐的意见。

然而,大多数僚佐都认为蜀地险远,不易攻取。

这时,江夏相袁乔进言道:“决断攻略天下这样的大事,本来就不能按照常理来进行推测。如何做决定,聪明智慧的人早已胸有成竹,不用等众人的意见与自己一致时才去施行。”

桓温听后深以为然,忙问道:“彦叔(袁乔字)有何高见?敬请赐教。”

袁乔条分缕析地回答道:“如今,天下可成为我军之患的,就是北方的赵国和西方盘踞蜀地的汉国,虽然汉国占据着险峻坚固的蜀地,可它比起赵国来说,确实更为弱小,所以,比起讨伐北方幅员辽阔的赵国,攻灭西方弱小的汉国,明显更容易,也更为可行。现在的汉国君主李势,行事骄奢淫逸盘剥百姓,执法随心所欲草菅人命,管理大臣非杀即打非打即骂,如此不得人心管理混乱,导致国内叛乱四起、人民怨声载道。更重要的是,李势依仗着国家位处险峻偏远的地方,不重视加强战备。有这样促成内乱又不防范外敌的君主当政,真是天赐良机,如今我们只需率领一万精锐部队轻装疾行,趁敌忙于处置内乱时浑水摸鱼地攻入其险要之地,等到敌军发觉,我军已攻入其腹地,到时将军再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攻破其都城,那蜀地可一战而定矣!”

桓温听后,虽认可但还是忧心忡忡地问道:“你说的很对。可是大家都认为如果我们去进攻蜀地,攻下攻不下还不一定,这是其一难;第二难是,如果我们进攻蜀地时,石虎率赵军来攻荆州,我们后方空虚,进军时又鞭长莫及难以回救,到时该怎么办?”

袁乔思考后冷静回答道:“将军不必担心,首先,北方胡人不一定能及时探听到我军的虚实;其次,即使石虎用间高强,探听到了我军在进攻汉国,也会认为我们在后方部署有严密的防备,一定不敢轻举妄动;最后,就算石虎肆无忌惮地要南下进攻,对荆州有所袭扰,我们在长江布防的各路陆军、水军也足以令石虎望城兴叹、望江兴叹。所以,将军不用担心后防这个问题。至于蜀地,只要治理好的话,往往会人口富庶、军资富饶,所以当年诸葛亮曾经凭借这种优越条件与强大的曹魏抗衡争胜,如今若我军攻下蜀地,据而有之,再妥善治之,那么便会给国家创造极大的利益。此外,若夺取蜀地,将军的北伐也会既后勤保障更加充裕,又会有蜀中偏师向北襄助,何乐而不为?”

桓温听后,恍然大悟地赞赏道:“彦叔说得好,既然如此多利少弊,那我意已决,即刻做准备,出兵伐蜀!”

于是,当年十一月十一日,桓温委派安西长史范汪主持荆州留守事宜,向东晋朝廷上表伐蜀后,不待朝廷回复,便亲自指挥南郡太守司马无忌、益州刺史周抚率领一万多精锐晋军乘船向四川进军,同时桓温派袁乔率二千军队为前锋。

桓温的上表被东晋朝廷收到后,群臣都认为进攻蜀地的道路艰险异常且颇为遥远,桓温兵力不足,又深入敌国内部,很容易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不过,只有桓温的好友刘惔认为,桓温一定能得胜而归。

朝廷当政者何充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呢?”

刘惔老于世故地答道:“凭我与桓温打交道时的了解,桓温是个喜欢赌博的人,平时他赌博时,非常谨慎,不能确定取胜时,他往往不会下注。所以,我判断,桓温是有充分获胜的把握后,才决定出兵伐蜀的。只是,桓温攻下蜀地后,可能会功高震主、专权跋扈啊。”

何充听后既犹疑又恐惧,犹疑的是桓温究竟能否获胜,恐惧的是将来桓温若专权跋扈,自己该怎么与其抗衡。

公元347年三月,经历千里远征,桓温军进攻至彭模。

这时,参军孙盛这样建议桓温道:“将军,我们还是兵分两路吧,如此两路军队齐头并进,成掎角之势,能够互相接应,而敌军迎击我们,也会因兵力分散,而比较好对付。”

不过,袁乔听后,则反对道:“此举万万不可,如今我们不远万里地率领一支孤军深入敌境,作战胜利了就可建立不世大功,失败了就将面临被俘被杀的凄惨命运。既然风险如此之大,我们就应该集中兵力,鼓舞众将士团结协作、齐心合力地英勇奋战,如此我们还有可能会获得连续的胜利,直至攻灭汉国。如果我们分为两军,则可能众心不一地顾此失彼,万一在进军途中,一路军失败了,敌军就可以集中兵力,对另一路本来很强但分兵后较弱的军队实施合围,那时攻灭汉国的希望,就会彻底破灭!因此,将军,现在我建议,全军应该迅速进军,为保证速度,可以将全军的釜甑(zèng,古代炊具)尽数舍弃,然后我军仅带三天的干粮,以破釜沉舟、决死争胜的信念去迅猛进军,这样我们就一定能攻灭汉国建立大功。”

桓温听后,权衡好利弊的他部分地采纳了袁乔不分兵的建议,对袁乔更加信任。

同时,桓温命部将孙盛、周楚率领少数瘦弱的士兵守卫后勤物资,自己则亲率大部分精悍晋军直接向汉国都城成都进发。

桓温迅捷高效地灭蜀,对想要迅速创造丰厚业绩的我们有何启发?

桓温攻灭汉国形势图

进军途中,桓温军遭遇到汉国君主李势兄长镇南将军李权统率的军队,双方展开野战,交战了三次,桓温激励士兵不成功便成仁地奋勇拼杀,由于李权的军队疏于训练,李权又统兵能力不强,所以李权军三次皆败。

于是,兵败溃散的李权军只好仓皇逃往成都。

不久,汉国镇军将军李位直接向桓温投降。

而汉国君主李势的叔叔、右卫将军李福则欺软怕硬地率军进攻彭模,想击败桓温的后勤部队,切断桓温的退路。不过,孙盛、周楚等人凭借有利地形巧妙设防,待敌进攻疲累后趁机反击,李福军大败,无奈撤回。

最后,不甘失败的李势将国内全部军队都调往成都,并将军队开至成都城郊的笮(zuó)桥,想与桓温做拼死一搏。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桓温也督促晋军为争夺最后的胜利、要不顾一切地向汉军奋勇冲锋,晋军远来辛苦,也知战败后必死无疑,又见极有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所以就不顾生死地向前拼死冲杀。

不久,汉晋两军初战结果显现,桓温的前锋军死伤惨重作战失利,参军龚护不幸战死,同时一支弓箭射到了桓温的马头,马匹吃痛惨叫倒伏于地,桓温栽落马下,所幸,他被行动迅捷的部将们从箭雨中抢回。

将乃军之胆,一见主将狼狈不堪,全体晋军都发憷起来,幸亏桓温及时振作,以胜败乃战争常事鼓励士兵,并打算撤军修整下,再战汉军。

然而,就在桓温下令要鸣金收兵时,由于一路上都是在疯狂的奋勇进军,所以鼓吏习惯性地在听令后继续击鼓。

一听己军鼓声大作,晋军将士们一路进军的劳苦、牺牲及前进惯性被警醒,一想到所付辛苦、牺牲总要有个说法,所以全体晋军重新振作起来准备继续进军拼杀,这时,桓温部将袁乔一见士气可用,便顺水推舟地拔剑在手大声激励道:“将士们,桓大将军下令做最后一次冲锋,我们继续冲杀啊!”

同时,桓温也身先士卒且声嘶力竭地激励全军做最后一次决死冲锋,并命鼓吏继续击鼓振奋士气。

俗话说,将怀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

于是,在桓温和袁乔的率先决死冲锋下,士气大减的晋军又重新振作起来,他们追随桓温和袁乔的步伐,向汉军发起冲击。

汉军在前几次作战中也耗尽了士气和力气,再加上李势平时对军队缺乏训练,且不懂得在关键时刻激励士气,所以汉军在训练有素之晋军的数次顽强冲杀下,便力不能支地狼狈逃跑,李势约束不住,也只好跟着狼狈逃回成都城中。

随后,桓温组织晋军攻至成都城下,并放火焚烧成都的小城门,不久,城门被烧毁,晋军乘机攻入城中,李势从东门逃跑,城中的文武百官向桓温投降。

不久,在部将们的劝说下,李势先向桓温送上降表,再自缚其身、带了口棺材,来成都向桓温投降。

桓温在安定成都城内局势后,亲自迎降,并将李势及十余名亲属安顿好(押送到了东晋都城建邺)后,桓温以邓艾和钟会为鉴,一没有居功自傲、二没有蓄意谋反,他在成都城待了一月,既平定了李势旧臣们不甘心失败的反叛,又擢拔原汉国的一批贤能之士继续管理蜀地,鼓励蜀地百姓发展生产,蜀民见除旧立新后的统治者爱民为民,都非常高兴。

至此,东晋统一了南方,与后赵国隔秦岭、淮河一线呈南北对峙的局面。

桓温灭掉汉国,仅用了半年多实践,且只动用一万多人,与秦国灭蜀、东汉灭蜀、曹魏灭蜀相比,桓温的灭蜀,既用兵较少,又用时较短。

桓温的高效灭蜀,令他摆脱了东晋朝臣的控制,成为一名真正独立、功高强悍的方镇之将,从此桓温可以凭借蜀地的富饶和荆州的强军去放手北伐了。

桓温的高效灭蜀,能给也想又好又快地创造业绩的我们什么启发呢?

其一,树立一个指导自己人生之路的偶像或榜样,树立一个警醒自己避免犯错、遇错就改的反面教材,来双向指导自己趋利避害、以史为鉴地规划好人生。

如刘邦,以礼贤下士、率领诸侯联军对抗秦国的信陵君为偶像,所以刘邦懂得礼贤下士地招贤揽才,懂得率领诸侯联军去对抗势如虎狼的项羽军;同时,刘邦以统率秦军攻灭六国的嬴政为偶像,以彻底废除分封制、完全实行郡县制,对百姓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对外南征北战、穷兵黩武的秦始皇为反面教材,所以刘邦懂得实行群国并行制来有效招揽众诸侯为其卖命地干掉项羽,同时还有效缓解分封制的历史惯性、有效利用郡县制快速集聚国家实力的优点,所以刘邦懂得清静无为、轻徭薄赋地鼓励百姓安心发展生产,所以刘邦懂得马放南山、与匈奴和亲、与南越友好往来地避免穷兵黩武,给百姓和军队以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的和平环境。所以汉朝得以如秦朝那样建立,又能避免如秦朝速亡那样,反而得以长治久安。

如诸葛亮,以辅佐齐桓公治理齐国、称霸诸侯的管仲和辅佐燕昭王富强燕国、攻占齐国的乐毅为榜样,所以诸葛亮得以辅佐刘备治理好荆州和益州,继而统率汉军攻伐关中和陇西,谋夺中原;同时,诸葛亮以僭位丞相、威逼皇帝、经常屠城杀降的曹操为反面教材,尊敬皇帝、恪守臣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爱民如子地治国理政、治军打仗,所以诸葛亮比曹操更有忠诚的久远美名,比曹操更有用兵时与民秋毫无犯的高洁大义。

如桓温,以中流击楫、闻鸡起舞的祖逖、刘琨为偶像,以割据一方起兵叛乱的王敦、北伐不利的庾亮为反面教材。

桓温迅捷高效地灭蜀,对想要迅速创造丰厚业绩的我们有何启发?

中流击楫、矢志北伐的东晋名将祖逖

由此可见,在我们这个各领域均有无冕之王的互联网时代,树立一个值得效仿的偶像或榜样,激励我们向其学习奋发向上,既容易又清晰化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一个或多个值得借鉴其教训的反面教材,警醒我们避免犯错、自甘堕落,可谓至关重要。

其二,跟着榜样树立高远的志向后,再寻找意趣相投的人,跟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互相勉励,互相给出建议和批评,共同改进,共同奋斗,是创造非凡业绩的正规捷径。

如孙武与伍子胥,皆逃离祖国家庭破碎,皆熟读兵法喜好兵事,所以他们能够肝胆相照地齐心协力、出谋划策,助吴王阖闾攻入楚国郢都,创下不世功业;

如刘邦,寻找到志同道合之伙伴后,再与能管理好后勤的萧何,屡出妙计的张良、陈平,用兵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巧用游击战术偷袭对手粮道的彭越,作战英勇一往无前的英布等合作伙伴,职责分工明确、团队有效合作地共击项羽,所以刘邦才能在短短的三年半时间内就击灭项羽、建立汉朝;


桓温迅捷高效地灭蜀,对想要迅速创造丰厚业绩的我们有何启发?

找到志同道合伙伴,并共同合作创造丰厚业绩的刘邦

如桓温与袁乔,皆不喜空谈,皆崇尚实务,皆见识深远超出常人,且关键时刻都能当机立断地给出合理意见、作出合理安排,再巧用运气奋勇制胜,所以他们能够在短期内合作灭汉,功成名就。

智者发于未萌,而愚者困于所溺。

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中,要结交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比过去信息不畅、交通阻隔的古代,要容易得多(可通过微信或其他社交平台的学习群、共同爱好群来寻找、可以通过众多自媒体平台来寻找等)。如此情况下,我们多去结交那种在做事前就想到各种可能状况并能提供妥善处理措施的智者,尽量远离在喜好之事(如打游戏、刷视频、逛商场等低级趣味)上沉溺而无法自拔的愚者,如此才是创造丰厚业绩的与人交往之道。

总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亲贤远佞、亲智远愚,如此桓温才能攻灭汉国,如此我们才能创造不凡业绩。

其三,有时,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平时在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关键时刻,幸运可能会不期而至地帮助我们创造非凡的业绩;若平时不做各方面的准备,关键时刻,即使有运气来临,也会与之失之交臂地继续平庸、难以成功。

如周瑜,平时注意训练水军,所以能凭借冬季较为稀少的东南风,得以因风纵火,火烧曹操的连环水军,击败数倍于己的曹军;

如朱元璋,平时注意陆军与水军的及时转换式训练,所以能凭借突如其来的顺风,得以因风纵火,火烧陈友谅的连环水军,进而击败数倍于己的陈友谅军;

如桓温,平时注意关注汉国内情和赵国外战态势,注意训练军队及时出击,所以凭借汉军猝不及防的错误攻防和鼓吏的以退为进,桓温得以侥幸击败汉军、攻灭汉国。

从中我们也要看到,将来的业绩丰厚、事业成功,越来越需要群体的团队合作和自身技能、事业规划、能力实践、思维反思、人生格局、个人心态等各方面的充分准备,才能辛苦促成。而幸运的机会也往往只会留给以上有准备的人。

所以,平时的积攒人脉、积蓄实力以至有备无患,关键时刻的见机而起勇敢奋进,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实力,幸运的机会,往往只是锦上添花。

愿我们能够树立榜样和反面教材,趋利避害地发展自己,强大自己;愿我们能够寻找并找到志同道合的战略合作伙伴,去互帮互助、事半功倍地共同成长、共同创业;愿我们能够平时做好技能、心态、格局、规划、实践、反思等各方面的准备,在遇到好运时寻机而起勇敢奋进。

加油,想创造丰厚业绩的兄弟姐妹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