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校開學繼續後延;博士生未獲學位狀告母校勝訴

教育部最新回應:高校開學可能繼續後延

教育部:高校開學繼續後延;博士生未獲學位狀告母校勝訴

3月13日晚,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登峰接受央視主持人白巖松連線採訪,回應了高校何時開學等相關問題。

王登峰表示,大學生的開學涉及到跨省流動的學生。目前,我國有4000多萬大學生,其中有1000多萬是跨省流動,其他3000萬是在省內流動。如果加上中小學,整個學校開學就是3個多億的人口在全國範圍內流動,將會呈現出人員流動範圍最廣、聚集程度最高的特點,對社會的影響也最大,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

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解決就近的中小學開學的問題,在中小學基本上開學或者在疫情得到更進一步控制的前提下,再考慮大學的開學。所以可以明確,大學開學要相對往後延。

因論文數不夠申請學位被拒,博士生起訴母校,一審判決勝訴

教育部:高校開學繼續後延;博士生未獲學位狀告母校勝訴

2019年3月,上海大學博士畢業生柴麗傑因學位申請遭拒將學校告上法庭,引發社會關注。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2020年3月10日,柴麗傑已收到一審判決書。法院判定,被告上海大學對原告柴麗傑於2018年11月提交的博士學位申請,未組織學位評定委員會予以審核評定的行為違法。

柴麗傑是上海大學應用經濟學專業博士生,於2017年12月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卻一直沒能獲得博士學位。

原因在於學院認為柴麗傑“科研不達標”。按照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的培養方案規定,博士生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至少3篇三級期刊論文。而柴麗傑僅完成校級學位授予細則規定的2篇論文指標。

多次試圖解決無果後,柴麗傑最終對母校提起了行政訴訟。

論 文

教育部:高校開學繼續後延;博士生未獲學位狀告母校勝訴

不合格144篇,江蘇公佈碩士學位論文抽檢結果

近日,江蘇省教育廳發佈了《2019年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評議結果的通知》。通知稱,教育評估院按照3.5%的比例從51200位應屆碩士畢業生中共抽取1790篇學位論文(學術學位論文806篇、專業學位論文984篇)。

學術學位論文中,平均合格率為 15.34%,比上年降低 0.51%;平均不合格率為1.57%,比上年上升 0.19%。

不合格率最高的是南京藝術學院,達8.33%,其次是蘇州科技大學5.56%。南京大學的學術學位論文不合格率為2.74%,排名第十。

專業學位論文,平均合格率為 28.42%,比上年降低1.73%;平均不合格率為 3.59%,比上年降低 0.1%。

其中兩所高校的論文不合格率在10%以上,江蘇理工學院16.67%和淮陰工學院11.11%。

40篇不合格或存在問題,廣東公佈碩士學位論文抽檢結果

近日,廣東省學位委員會通報了2019年度碩士學位論文抽檢結果。此次共從廣東省27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的13074篇學術學位論文中,抽取793篇送審。另外,對部分高校保密期滿的97篇學位論文全部送審,合計送審890篇。

從結果來看,廣東省送審的890篇論文中,有8篇論文被認定為“存在問題學位論文”;另外32篇論文,各有1位專家評審意見為“不合格”。

此次共有兩所高校論文抽檢數超過100篇,其中中山大學被抽檢論文數量最多,共189篇,存在不合格和問題論文數量共7篇。華南理工大學被抽檢125篇論文,存在不合格和問題論文數量共4篇。

人 事

教育部:高校開學繼續後延;博士生未獲學位狀告母校勝訴

北大副校長陳寶劍再添要職

北京大學官網日前顯示,1979年出生、此前擔任該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的陳寶劍已於今年2月出任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一職,並繼續擔任副校長。

陳寶劍,江蘇徐州人,曾先後於北大哲學系、政府管理學院就讀,法學博士。

2005年碩士畢業後,陳寶劍留校工作,歷任北京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團委書記、社會學系黨委副書記、校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房地產管理部部長等職務。

2012年起,33歲的陳寶劍開始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助理。2017年7月,38歲的他被正式任命為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吉林大學迎來新黨委書記

教育部:高校開學繼續後延;博士生未獲學位狀告母校勝訴

3月13日,吉林大學召開教師幹部大會,宣佈姜治瑩同志任吉林大學黨委書記(副部長級)。

姜治瑩,男,漢族,1961年3月生於吉林敦化市,研究生學歷,哲學博士學位。

1984年7月參加工作,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在職博士研究生畢業,教授。曾長期在吉林大學學習、工作,後調吉林省長春市任職。2012年3月起,歷任吉林省長春市市長,吉林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政法委書記;2017年7月任吉林省委常委、延邊州委書記。

人 物

師從施一公,西湖大學博士後獲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

據西湖大學公號消息,如果不是新冠疫情突襲全球,3月12日,該校博士後白蕊應該身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參加屬於她的頒獎典禮。

今年2月,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27歲的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獲得“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這一獎項每年僅頒給15人,白蕊是亞太區今年摘得該項榮譽的3位科學家之一

白蕊本科就讀於武漢大學,博士師從施一公,研究方向為研究利用結構生物學的手段來探究RNA剪接的分子機理。攻讀博士期間,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8篇,其中5篇發表於《科學》,3篇發表於《細胞》,引用次數600餘次。

2018年入選由中國科協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當年全國僅5人獲得該榮譽。博士4年畢業後,赴西湖大學繼續跟隨施一公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放棄美國終身教職,鮑惠銘教授全職加盟南京大學

日前,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教授鮑惠銘宣佈已提交辭職信,並將於2021年8月底正式成為南京大學全職教授。

回國後,鮑惠銘將在南京大學創建“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該中心擁有2000平米的超大空間實驗室,配備有最先進的科研設施和實驗室設備。

鮑惠銘,1986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1998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地球化學博士學位,1998~2001年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做博士後。從2001年起,任教於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2011年當選為美國AAAS會士。

近年來,其領導的團隊奠定了利用穩定同位素非質量分餾信號研究重大地質事件、地球環境變化等科學問題的國際地位,並榮獲美國環保總署2011年“年度科學技術成就獎”。

逝 者

痛惜!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寧津生逝世

據光明日報公號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寧津生,3月15日於武漢逝世。

寧津生,1932年10月出生於天津,安徽省桐城縣人。1956年畢業於同濟大學,畢後任教於武漢測量製圖學院(後更名為武漢測繪科技大學,2000年與原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等一起組建新的武漢大學)。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寧津生長期從事大地測量領域的研究,在大地水準面、地球重力場模型、國家天文重力水準網等方面成果顯著,被譽為“大地之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