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正直的好县令郑板桥

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早年做县令时,两袖清风,关爱百姓,很受民众拥戴。此年适逢灾年,土地颗粒无收,郑板桥下令打开粮仓救济灾民,他的下属偷偷提醒他,按照制度必须经过上级批准才能开仓放粮。郑板桥说:“百姓饥寒难耐,等到公文下来,早就死人无数了,有责任我一个承担。"同时他下令县中大户人家开设粥厂救济百姓,县衙也出资雇拥百姓修建公共建筑,以工代赈。郑板桥走访县内商家,劝他们有粮食一定要平价卖出,哄抬价格定要重罚。在郑板桥一系列救灾措施下,百姓得以度过危机。

郑板桥为官从不讲排场,当时官员出行鸣锣开道是必行的官仪。郑板桥反其道而行之,夜间出巡不用鸣锣,不用"回避"、"肃静"的牌子,只是让一个衙役打着写有"板桥"二字的灯笼为向导。郑板桥不喜欢在县衙门人办公,常常跑到田间地头与农民谈农事,体察民情。

郑桥板为官十二载,两袖清风,但终因性情孤直,未深谙做官之道,遭到了弹劾。郑板桥离任时,所有行李不过毛驴三头,一头自己乘坐,一头驮着他的书籍,一头仆人乘坐。御任之后到了杨州这个人文之地,在这里卖画度过了自己的晚年。他的画风独特,求画者络绎不绝,尤其是画的竹子,受到广泛推崇,竹子也代表了其性格高风亮节有气质。

乾隆三十年,郑板桥去世,葬于江苏兴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