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靠什么盈利?

尽管拼多多赴美上市,但各路网友对它的口诛笔伐仍在发酵。



进入正文前,给大家分享两个段子。

“不知道那些嘲讽拼多多的人是啥心态。人家能赚到钱啊,人家坐拥3亿多用户。拼多多咋了,我就觉得挺好的,在天猫和京东我都会担心买到假货,在拼多多我就不用担心,买到的肯定是假货。”

“以下品牌恭贺并多多赴美成功上市:小米新品,大米新品,松下新品,老于妈,粤利粤,雷碧,康帅傅,娃娃哈,大白免,太白兔,七匹狠,绿剪口香糖,可日可乐,必相印纸业,Abidas,Adidiaos服饰…(排名不分先后)”

但是不管怎样,拼多多上市了,股票代码“PDD”。上市当天,开盘价26.5美元,较19美元的发行价上涨39.47%。截止收盘,拼多多股价上涨7.8美元,报26.8美元,较发行价上涨41.05%。按收盘价计算,拼多多市值达到296.88亿美元,在随后的盘后交易中,拼多多股价再度上涨5%。这使得拼多多创始人兼董事长兼CEO黄峥个人财富超过130亿美元,一举超越刘强东,稳居中国大陆富豪第12位。

虎嗅网连续几天发文各个角度剖析拼多多,而与虎嗅齐名的36氪,在拼多多上市后的几天里,竟然对其只字未提,这让我有些疑惑不解了!(这里有些偏题了)



那么,天天在各大微信群,朋友圈,电视媒体刷屏的拼多多,到底是哪些人在用它?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仔细想一想,你第一次是在哪里接触的拼多多?即便想不起来你与拼多多第一次的“邂逅”,那再好好想想,你在哪里看到它的次数最多?



对!没错!就是在微信群、朋友圈还有各种好友群发邀请你帮忙砍价、拼团!

拼多多寄生于微信社交生态,微信有近10亿注册用户,其用户活跃度、用户量级是所有APP中最高的。

我看过很多文章分析,大抵将拼多多用户群体定位在3-5线城市人群及在外务工人员,甚至很多都是农村的陪读家长。他们学历文化程度比较低,消费力相对较低,对网购的习惯往往还未养成,年龄段主要以16-22岁、30-50岁人群为主。流量路径也是从家族亲人微信群,同学微信群等微信社交平台。

他们平常也不会看各种公众号或朋友圈文章,所以能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估计有99%的人都对拼多多无感或是恨之入骨。

拼多多号称有3亿多用户,对这个数据我是将信将疑的!如果它号称3亿注册用户,我是不信的;如果这3亿用户算上了帮忙砍价的,我是信的。

拼多多做到纳斯达克上市,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创造了企业从创立到上市的最短时间记录。拼多多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 ,个人觉得,这一切都和它的推广模式是分不开的。

首先,我们看下拼多多成立以来的融资历史。



然后,我们再看下拼多多赞助的一些节目:

1)《非诚勿扰》,独家冠名

2)《欢乐喜剧人4》,独家冠名

3)《我是大侦探》,独家网络冠名权

4)《快乐大本营》,首席合作伙伴

5)《奔跑吧第二季》,网络总冠名

6)《极限挑战第四季》,特约赞助

……

这些节目里经常会出现“拼多多,拼多多,我和你,拼多多。来一路一路拼多多,不管有事没事拼多多……”的洗脑广告神曲,覆盖了大量用户。而我看到这些广告后,只有一个感触:拼多多,真的有钱烧!无形之中,品牌印象已经深深地植入了你的脑海里,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

但是不管怎样,拼多多上市了,股票代码“PDD”。上市当天,开盘价26.5美元,较19美元的发行价上涨39.47%。截止收盘,拼多多股价上涨7.8美元,达到296.88亿美元,在随后的盘后交易中,拼多多股价再度上涨5%。这使得拼多多创始人兼董事长兼CEO黄峥个人财富超过130亿美元,一举超越刘强东,稳居中国大陆富豪第12位。

除了漫天的电视广告和平面媒体广告外,拼多多也在腾讯社交广告里也扎了根,包括朋友圈广告、公众号推文广告等。但我个人认为,给拼多多真正带来注册用户的,还是那些分享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的砍价链接!

这些砍价链接,都有着怎样的共同点?

1、低价,甚至免费,让很多人无法拒绝。

低价或者免费策略,让很多用户基本上不在乎商品是否是真假,就算是假的,我免费或者花这么点钱得到的,又没多大损失;也不排除很多低价商品高于用户预期,这类用户得到了满足,就会成为拼多多的死忠,之后也会不遗余力地给它宣传。

2、亲民,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或者食品

我见过很多1分钱拼纸巾,洗衣粉的链接,这些都是常见日用品,真假商品对用户影响不大。这类买家基本上都会获得高于预期的购物体验。

3、基于微信生态,分享转发非常方便,传播起来,似病毒般。

拼多多将依托微信的流量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有很多人要问了,拼多多口碑如此恶劣,在微信里如此肆虐,微信为什么还不把它给封了?微信最近不是管控得很严吗?动不动就封号封链接。看到这里,我建议您往上翻一下,看看拼多多的融资记录。

腾讯持有拼多多17%的股份。

了解了拼多多的主要用户群体和推广方式,拼多多到底是如何盈利的?

1、流量变现

互联网时代里的互联网企业,流量=钱!

在当今互联网企业中,流量变现做的最好的,个人认为,首推今日头条。拼多多是一个电商平台,虽然它和今日头条不一样,但流量变现,也有很多种方法。

1)针对外部企业卖广告位。拼多多早期在其他平台花了钱买了很多广告,等它自己掌握了流量以后,又何尝不能将自己的流量卖出去?毕竟坐拥3亿用户呢!

2)低价引流,主推高毛利产品。这是电商最常见的玩法。拼多多主打低价,不用9.9元包邮,1元也包邮!口号喊的很响,可是很多时候你进去之后发现1元也包邮的产品并不是你想要的,你仅仅是因为低价而吸引进来的。既然进来了,那就随便逛逛了,说不定就相中了别的产品了。

2、竞价排名

此处可类比淘宝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卖家钱花的越多,店铺就排得越靠前,获得曝光机会就更多。

3、售卖广告位、资源位

这个和流量变现里的广告位有所不同,那个是可以接平台以外的广告。此处的卖广告位、资源位是针对平台内部商家。

4、店铺装修模板收费

也可参考淘宝。小白去拼多多开店,装修店铺,也需要花一些钱。并且,在拼多多开店门槛极低,开店的人越多,模板卖的越好。

5、收取开店保证金、抽成

正因为拼多多开店门槛很低,商家在拼多多上开店,都会交一定金额的保证金,保证金在商家开店状态下是被冻结的,只有在关闭店铺后才会退还,这给拼多多提供了大量现金流。

未来可能针对特定用户,可能还会在销售额中抽成。

6、上市。

上市了,玩好资本游戏就可以随便赚钱啦!

为什么要跑美国去上市?看了最近网名针对拼多多的看法就知道啦。在中国,根本没有拼多多上市的土壤。A股市场,网名几句口水就足以让拼多多动不动跌停!所以,只好跑美国去啦,毕竟,美国人不清楚中国国情。(此段是我即兴瞎写,一吐心中郁闷)

……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我们在批判拼多多的同时,应当也当尊重它的用户,不应理所当然地将它的用户打上各种标签,定性为一群“没文化的人”。我们不是拼多多的用户,也仅仅我们不是而已,这不过是展现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无它

以上,只是我根据个人经历以及所阅文章总结出来的一些想法,仅代表个人意见(有些观点是别人的,但也是我同意的)望众位读者求同存异,部分观点有不足或疏漏甚至错误之处,望海涵,望赐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