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副業的方式

近兩年來,探索副業成為一種潮流,與之相伴的是一個很酷的詞,叫“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瑞克.阿爾伯寫的書《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

比如我們熟知的臺灣“文案天后”李欣頻,她在廣告人,作家,教授,旅行家,演講家等各種身份之間自由切換,遊刃有餘。

在真正探索副業之旅將近2年的時間裡,我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習和實踐,將分享給大家四種探索副業的組合方式。

我們先來看下第一種探索副業的組合方式:鐵飯碗+興趣愛好組合。

鐵飯碗是指工作相對穩定,時間相對充足,但收入比較一般的一種職業。

興趣愛好的範圍比較廣,可以是大眾的這種閱讀,演講,寫作技能的提升,可以是從小到大的一些愛好,比如從小喜歡畫畫,表演等,也可以是一些先天的優勢,比如聲音很好聽,或者長得好看並且很喜歡護膚,穿搭等。

這種組合模式更適合工作上有比較多空餘時間,又渴望擁有更多彩的人生的一類人

以我的故事為例,2017年初,在漸漸適應了所在私企的工作節奏後,我每天會多出幾個小時的空閒時間出來。

起初這些時間完全是被我浪費的,我用來玩手機,刷朋友圈,瀏覽新聞,或者睡覺。經歷了一段迷茫期後,在完成工作之餘,我開始了大量的閱讀,學習的自我提升階段,幾乎每天都要閱讀一個小時的書。

書讀得多了以後,我發現我自己漸漸有了分享的慾望,最初的分享方式是對自己學習後的階段性梳理:分享給自己看。

這就是穩定收入+探索興趣愛好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我的興趣愛好沒有給自己帶來任何的收入,但卻為之後的副業賺錢之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你目前的狀態是工作之餘有比較多的時間,而你又暫時沒有跳槽的計劃,建議不要把時間花在逛淘寶,和朋友閒聊等無聊時間上,因為這不會讓你有任何成長。

在這裡,我還要提醒大家一點,剛開始不用太介意學習固定的一類內容,如果你花過多的時間在思考自己的定位上,反而容易導致遲遲無法行動起來。

另外,關於如何深挖興趣,有機會再說。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選一些工作上也能用到的技能,比如說你是銷售,在空餘時間裡。科學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溝通表達能力上。這種技能不僅對工作本身的提升很有幫助,對你未來開展副業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種探索副業的組合方式——左右腦組合。

這是一種理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共同發展的模式,就像一個計算機程序員精通編程,同時又喜歡寫文章一樣。

理性與藝術其實是非常好的互補,可以給我們帶來更開闊的思維。

仔細對照,在工作上,我是一名金融業務員,在業務生活中,我擁有自己的頭條號,每天都需要一篇文字創作。

說實話,這兩個崗位所運用的並非界限非常明顯的理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但確實也屬於左腦和右腦共用的組合。

在探索副業之旅中,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我不迴歸金融類工作,而是選擇了和金融完全沒有關係的寫作愛好。

左腦+右腦的組合非常好地解釋了這兩種身份存在的合理性,並且給我帶來了更開闊的思維,我完全樂在其中。

這種組合方式,更多的是告訴你要用心去探索,而不是習慣性地自我暗示做不到。我們只要相信自己,不質疑自己,才有機會把事情做得越來越好。

我們再來看第三種副業模式——腦力+體力組合。

這種模式能夠讓人很好地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中相互切換,確保身心的健康已經生活的平衡。

事實上,對於腦力工作者,如果能夠發展出一個體力勞動的副業也是個挺不錯的選擇。

對我自己來說,我並沒有真正發展自己的體力勞動身份,但是我酷愛跑步。

我跑過半馬,速度為五分多鐘每公里,也很喜歡每天通過跑步健身的方式去鍛鍊身體,確保我有足夠的精力來完成主頁和副業帶來的高負荷的工作。

很多人會認為,要完全把工作之餘的時間來探索自己的副業,才可能把副業真正發展起來。這其實是完全錯誤的。也有很多人存在這樣一個誤區,認為自己忙到完全沒有時間鍛鍊身體。

其實,如果想讓自己處在良性循環中,同時做好主副業,一定要重視精力管理。

我的朋友啊強,他是一名設計師,他特別喜歡跑步,業餘時間幾乎都用在研究跑步和到處去跑馬拉松上,前段時間還自學拿到了營養證書,現在從事的副業是業務健身教練和飲食,從而達到健康的效果。

這就是腦力+體力的最佳組合,每一次見到他,我都感覺他很精神,狀態特別好,也特別羨慕他。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第四種副業模式:寫作+教學+諮詢組合。

四種模式當中,我最喜歡這一種,三種身份可以形成完美的循環推動。寫作可以讓我通過文字梳理並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學能讓我通過說的方式分享知識並同時傳達自己的能量,等經驗足夠又可以開展諮詢。

我身邊完全具備了這三種身份所需要的技能的人少之又少,一般情況下,從事培訓工作,銷售,諮詢師或教師工作的人,會比較容易從這個方式進行突破。

我的學員中有一個美術老師啊美,在約了我一對一諮詢後,就定位在了這個組合中。

她通過寫作,以文字的形式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隨後她學習了職業生涯規劃,成為職業生涯規劃師。

一開始她靠給別人做公益諮詢積累經驗,隨著能力越來越強,她開始收費,最高時可以收取高達過萬的諮詢費。知名度越來越高的同時,啊美創辦了自己的訓練營和社群,也多次受邀到多個地方開展演講。

對於大部分人來講,也許已經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積累了很豐富的職場經驗,但是寫作和演講的能力不足,無法很好地通過某些渠道分享出去。

但對於啊美來說,她早就在職業生涯當中將自己的寫作和演講能力鍛鍊了出來。一個人一旦能對自己所具備的知識進行梳理和整合,他的表達能力就能大大提高。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是如果你暫時找不到探索副業的項目,還有一個好的方法是利用好公司的平臺,每個公司,每個行業都有專屬的平臺,利用好平臺的力量,把工作當成事業來經營。

兄弟們,無論這幾種副業探索模式適不適合你,都不重要。我要傳達給你們的一個理念就是,你覺得自己需要改變,需要提升的時候就馬上去做,沒有人能在原地停滯不前,因為這種人會被社會淘汰。

雖說時間不等人,雖說你們可能有的三十,四十或五六十歲,但是那重要嗎?一點都不重要!年齡不是問題,心態才是問題,多少人大器晚成,多少人能在別人認為退休的年齡還能再創一番事業,他能,她能,難道你不能嗎?你難道比他(她)少了一條腿一隻腳嗎?

沒有,我們作為地球人大家在時間上都是平等的,我們的家世,我們的背景,我們的出身沒優勢沒關係,那我們就拼誰更瘋狂,誰更渴望成功!誰更渴望逆襲!找準方向,然後就是幹了,埋頭瘋狂地幹,幹就對了,廢話不多說。我用我自己的經歷說明,只要你去拼,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你不會過得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