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寸不烂之舌保命的辩士

说起历史,大部分人的印象可能是严谨的、乐观的、甚至是古板的。其实,历史上有太多有趣的人和事,快来分享吧: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了汉朝开国功臣的悲情人生,功高盖主,却落了个夷灭宗族的下场。

用三寸不烂之舌保命的辩士

而见证这一历史有一个叫蒯通的辩士,却能用三寸不烂之舌保全性命,可称得上“传奇”。

楚汉争战之时,范阳辩士蒯彻(因避武帝刘彻讳,而称蒯通。)见韩信善于用兵,治军严谨,能成大业,便投在韩信帐下,劝韩信攻取齐国,使韩信很快占据了黄河下游大片地方。蒯彻见时机成熟,劝韩信自立为王,韩信念及刘邦好处,执意不从。蒯彻说:“古语云: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韩信仍不以为然。蒯彻对天长叹曰:“韩信,武夫也,不足与之为谋。”于是装疯离韩信而去。

用三寸不烂之舌保命的辩士

果不出蒯彻所料,吕后趁刘邦不在京都,假传圣旨召韩信入宫,诬韩信谋反,处以极刑。临刑之时,韩信长叹一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刘邦回都听说了韩信的临终遗言,便四处派人寻找蒯通,找到后直接押解到长安。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呼,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遂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用三寸不烂之舌保命的辩士

寥寥数语怎么说动刘邦了呢?因为蒯通说得有道理呀,“狂犬吠尧”的故事太有说服力了;其次,蒯通是个难得的人才呀,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如果韩信听了蒯通计还真不好说,现在是谁人之天下;第三,正如蒯通言,天下初冬定,各集团势力是杀不完的,何不利用蒯通安抚天下人呢?

实际上,蒯通还受到刘邦的重用,当了曹参的幕僚。也有人考证《战国策》就是蒯通撰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