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遭监管拷问 会因造假退市吗?

曾经獐子岛的“扇贝跑了”成为资本市场的笑谈,而康美药业更奇葩,一夜之间300亿货币资金“消失了”。

2019年4月29日晚间,康美药业发布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公告称,2018年之前,康美药业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及款项收付方面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导致2017年财务报表进行重述。据统计,修正的财务数据多达14条。其中,经修正后,货币资金有299.44亿元“消失”,也是14条被修改的财务数据中差错数额最大的一笔。

这件事情一曝光出来,近300亿元说没就没,差错金额之大,已刷新A股纪录,让市场极为震惊。

而市场质疑康美药业涉嫌财务造假的同时,也把矛头直指审计机构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应该为康美药业所谓的“财务差错”承当一定的责任。

受此事件影响,4月30日,康美药业股价开始连续杀跌六个跌停板,但在上周五早盘有资金进场撬板,并成功将其拉红,最终以上涨2.56%收报。

据龙虎榜数据显示,这笔撬板资金达6.4亿,全天成交金额达26.09亿。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这极有可能就是一帮专门干撬板业务的资金所为,目的就是帮助利益相关人打开跌停,以防止股价再度跌停,引发股权质押等爆仓风险。去年康美药业跌停的时候,也有撬板资金救场。这种性质的资金并不能扭转股票的走势。周一康美药业股价继续下挫。

除了资本市场反应之外,上交所也出手了。5月12日,康美药业发布公告称,收到上交所2018年度报告事后审核问询函。上交所要求公司从业务板块及毛利率、主要资产及负债项目、经营业绩和现金流三大方面进行补充说明。这三大方面又包括了31个分项问题,要求上市公司需结合目前的资金情况、现存债务的到期时间,说明未来一年的具体偿债安排,明确是否存在难以按期偿还的债务,充分提示相关风险,并说明公司拟采取的应对措施等。发问之全,发问之细,堪称年报问询之典范。这种“盘点式”的拷问最终也极有可能还公众一个真实的康美。

目前市场关心的问题是,康美药业会否因为造假而被退市?近年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造假容忍度极低。就在近期,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上强调,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必须牢牢守住“四条底线”:一是不披露虚假信息;二是不从事内幕交易;三是不操纵股票价格;四是不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目前来看,若按照康美药业的公告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说法,四月份最后一天引起舆论追踪的300亿失踪案就是因为一个重大会计差错而引起。但这显然也经不起推敲。

此外,媒体也开始质疑康美药业的存货问题。据媒体报道,康美药业在2018年卖了130.27亿元的存货,即使假设2018年当年采购当年卖出的存货为零元,2017年12月31日的存货为293.55亿元,那么也至少有163亿元以上2017年以前的存货在2018年12月31日还没有卖出去。在2019年3月31日的一季报中,营业成本总额为34.26亿元,即使把物业租售的营业成本包含在里面,那么2017年以前的存货至少还有129亿元没有卖出去。现实中,存货不可能是在2017年12月31日一天之内产生的,假设是在一年之内比较均衡的产生的话,即使不考虑2017年1月1日之前的存货余额,那么2017年12月31日的293.55亿元存货平均下来的时间大概就在2017年6月30日左右。那么,康美药业的医药存货和保健食品存货的保质期是多少天?哪家医院、哪些消费者会在以后购买康美药业两年前的医药产品和保健食品?如果康美药业承认上述数据是真实的,那么康美药业卖的是陈年产品,如果康美药业否认产品不是陈年的,那么数据就是谎言一部分。

目前监管层介入,最终情况如何,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