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我们大人给孩子创造的环境影响了孩子。这句话对吗?

美羊羊遇到大灰狼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否认环境对个人的熏陶和塑造作用,但也不能忽视教育的作用。

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外因只是条件,或者促进,或者阻碍。我们不能片面认为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孩子就一定有一个好的发展前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尽力创造好的环境条件,还要有良好的教育引导孩子,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要引导孩子做好终生教育的准备。

2、我们都学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在孟子的成长过程中,孟母为了给孩子创造好的环境条件,三次搬家,最后一次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跟着学生学习礼节和知识,但是孟母更注重对孟子的教育,子不学断机杼就是最好的例证。

从古人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环境和教育的重要作用。孩子生来不懂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育责任人,不仅要给孩子良好的环境,也有给孩子很好的教育,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





地衣生物学堂


当我们听到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大人给创造的环境影响了孩子时,有的人会说,这和大人有什么关系,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但也有人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同样也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的问题就能折射出父母身上的问题,而我显然是赞同第二种人的观点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和父母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那这些问题究竟来源于何呢?比如孩子的叛逆,顶嘴,离家出走,等等问题,归根究底我觉得父母有一大部分责任的,甚至所有,我们很多人都听过赤子之心,这里的赤子就是指刚出生的孩子的心,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在从小到大的环境熏陶下,久潜移默化的决定了孩子是什么性格,孩子的精神层面样子。

在生活中有一些父母与其说是大咧咧不如说是不负责任,它们每天只顾打麻将,打牌,喝酒等等这既是对孩子的极度不负责任,同样也是对自己的极度不负责任,还有一些家长在辅导孩子的时候没有耐心,总和孩子喊叫甚至出手打孩子,还有一些离异的单亲家庭,孩子从下就没有安全感,自卑,试问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心理能健康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另外一部分人,它们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问题的折射呈现体,所有这些父母在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做事方式,可以这么说孩子长大后的处理问题方式的第一感就来源于父母的处理问题方式,这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几乎都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假以时日必定有一番作为。

因此我们应该像第二种父母学习,给孩子一个完整快乐的童年,让孩子茁壮成长。所有我认为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我们大人给创造的环境影响了孩子是对的。

点赞👍加个关注吧🥳一起携手成长❤️,

谢谢🥰


魔途之路


这句话,不完全正确。

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环境影响人,也造就人。但,环境只是外因,孩子的主观及其能动性是内因。外因影响着内因,内因通过外因而发生作用。



01 从家庭方面来说

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学龄前儿童来,受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最多,尤其是启蒙教育阶段。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孩子。孩子成长发育到一定阶段,也能感受到家人的喜、怒、哀、乐。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疼爱,无不尽其所能全面呵护,期盼着孩子茁壮成长。此乃人之常情。

◑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可以说孩子进入了无忧无虑的快乐成长时期。家庭成员,老师甚至是同学,无不影响着孩子的潜意识的模仿能力,也为他们提供了模仿的环境。

◑八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随着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开始,正式受到三位一体的影响,即家庭、学校、社会。如果说儿童的心理发展,更多地依赖于自身生理上的成熟和家庭学校的影响,那么青少年心理发展和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充分显现出青春期心理的社会性特点。在孩子身上,有不同程度的具有动荡性和敏感性。他们情感的表示,开始具有一定的曲折和纹饰的特点,有时也想博得周围人对他们的行为的认可。所以,此时影响孩子的外来因素,不仅仅是来自于家庭所给孩子创造的环境。

当然,在孩子没有自己独立的意见、见解,或其它疑虑急待解决之时,还是偏重于相信父母的意见和建议。

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他们对父母的看法逐渐的改变,并有一个过程:父母无所不能---父母还行----父母不都行---父母亲跟不上形势了……

这样一个过程伴随着孩子,实属正常,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他们。至少,说明孩子已经长大,有自己的看问题的角度,也许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不是对父母意见或者是看法的全盘否定。家长也没有必要为之生气或愤怒,感觉孩子大了,你管不了了。在这种意义上说,并不是我们家长给孩子创造了一个不听话的环境。



02 环境熏陶人

有时候,家长从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角度考虑,人为地为孩子创造一个,在自己和别人看来都相当优越的生活学习环境。可是,由于孩子的自身原因,不适宜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和学习,又由于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因此与家长产生了抵触情绪。孰是,孰非?有时很难定论。,此时,家长好像反而落个“出力不讨好”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所以,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不论是我们家长,还是学校,都是应该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03 “惯子不孝,肥田收瘪稻”

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性,孩子的成长也不例外。家庭、学校和社会,只有遵循人教育发展规律,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诚然,如果家庭过度地溺爱,总是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味地给孩子创造极为舒适安逸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孩子养成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坏习惯,,那么,就有可能是孩子失去了将来走向社会的动力以及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不仅葬送了孩子的前程,也更害了家庭。更有甚者,孩子总认为,眼前,家庭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如此,丝毫不存感恩之心,难道还期待着他们以后能为家庭和社会做多大的贡献?

总之,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作为环境中的孩子,更应该和环境和谐发展,重视主观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者,家庭、学校和社会,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积极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充分利用当前的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以后走向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圩鑫法务


对题主的问题,我认为是对的。但是,我作为一名老师兼家长,我希望孩子们是“懂事的”,而不是“听话的”。

话不多说,下面开始讲我的两个观点:

一、为什么认为是对的?

在多数中国家长的观念里,遵循家长的意愿就是听话,不遵循就是不听话,不听话就不是好孩子。凡事没有绝对,显然“没有不听话的孩子”这句话也不那么正确。

但,孩子终归是“斗不过”家长的。我经常在学生们的作文里了解到孩子们是怎么一步步听话起来的。而这些原因总结起来,就是父母创造了让孩子听话的环境。

比如,张同学每次不听话他爸爸就会打他,挨打次数多了,张同学开始试着顺从父亲;比如

,李同学每次不听话她妈妈就会当着全村人数落她,次数多了,敏感的李同学也开始不再顶撞母亲了...

也许我的例子有一些极端,但事实就是如此,假若父母创造了特定的环境去逼迫孩子,哪个孩子会不听话?试问,这些听话了的孩子,真的是真心听话的吗?孩子听话真的是对孩子有益的吗?

二、为什么希望是“懂事的”,而不是“听话的”?

其实所有人都明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一辈子的老师,也都明白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古有孟母三迁,就是因为想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

而父母的言行举止方式方法,其实也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只需要创造环境来引导孩子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懂事的孩子自然也是听话的了

懂事,是方法论;听话,是结果论。

无论听话还是懂事,本意都是希望孩子好。那么,我们就要给孩子讲事实摆道理举例子,一步一步引导他走向正确的轨道。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告诉他听从我们的就是对的。

对于一个明事理的孩子来说,他会在对的场合做对的事,在不对的场合不做不对的事。


TeacherWu


我认为这句话说得非常对。每个孩子都是小天使,没有哪个孩子出生就是恶魔,父母给孩子创造的环境至关重要。做为父母的我们,常常会以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可她们也会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是否认真去聆听过她们的想法?为什么现在家长们总是说孩子越来叛逆了,因为家长们长期的压制,孩子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当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做出极端的事情。我因为种种原因,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生活了两年,那是一年级下学期,正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间。一个六岁的孩子,没有父母的陪伴,在那样的环境中很难养成好的习惯。当我工作稳定后,我立马将孩子转到身边生活。刚开始沉浸在欢聚的喜悦中,并没有发现异常,慢慢的我发现孩子有一些非常不好的习惯。可这时孩子已经大了,想要她改掉身上那些坏毛病,我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她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引导她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她能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遇到的困难。你们说对吗?


倩倩的美好生活


环境影响孩子,这句话其实我们都认同,为什么现在会对这句话有疑问呢?因为我们不知道要给孩子创造什么样的环境来培养出一个听话的孩子。

比如,在陪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上,创造什么样的环境才能让孩子乖乖的写作业呢?

一个朋友曾经抱怨,自己6岁的儿子每次写作业时都会找出千奇百怪的理由,十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足足耗够一个小时才能勉强写完。我问她,“孩子写作业时,你在做什么?”她说,“我什么都不干,在旁边看着他呀。”我告诉她,下次孩子写作业时,你在旁边也写,看孩子是什么反应。

几天后,朋友告诉我,自从她开始和孩子一起写作业之后,孩子写作业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自己也轻松了很多。

和孩子一起写作业并不是我的原创,我也是在经历了鸡飞狗跳的陪写之路后,借鉴别人的经验,才摆脱了陪娃写作业时血压飙升的困境。

在孩子写作业时,如果家长在旁边时时盯着,不时的指点孩子的错误,偶尔的在批评几句;或者,在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在旁边刷手机、看视频,孩子怎么能安心写作业?

既然孩子每天需要写作业,那家长不妨每天也给自己布置点作业,和孩子一起学习、写作业,或者完成自己的工作。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孩子肯定会慢慢理解写作业的意义,自己主动完成作业。

孩子听不听话,要看家长给孩子创造了什么样的环境。


我家小豆苗


一般家长,老师,都喜欢想听话的孩子,因为听话的孩子不调皮,不恶搞,做事按照大人的意愿来,大人总喜欢用乖巧懂事来形容这样的孩子,这些孩子往往成绩也不会太差,但是根据研究表明,往往那些成绩在前十名的孩子往往没有太大的成就,反而那些十几名的孩子办事能力强,而这部分孩子就是有些调皮捣蛋,又有一些小聪明的人,基本上是家长和老师心中不太听话的孩子。他们往往不太用心学习,基本稳定在中上等,但是只要他们稍微花点时间在学习上,成绩就上去了。但是太听话的孩子往往都没有孩子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也没有孩子改有的天性。

我们家大女儿就是那个特别不听话的孩子[捂脸],想法多,自我主见很强,心思活,学习上能偷懒就偷懒,能投机取巧就投机取巧,用心了也能考第一第二,稍微不用心了也就奔十去了,所以我也经常很头大,老师也经常跟我说,孩子成绩不稳定,不用心,耍小聪明,一个女孩子,爱打“迷你世界”游戏,喜欢编程,喜欢滑板,耍酷,喜欢电子音乐,都是跟那种邻家女孩格格不入系列,但是我们也不能把这样的孩子去敲打成那种听话的孩子,孩子天性就是这样,后天再怎么去改,也改变不了她的性格,我所能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适当的引导,没有其他办法。所以说,听话的孩子也不一定就是环境因素,自律的孩子生来就是乖巧懂事,但大部分孩子还是总有孩子最基本的天性,淘气,捣蛋。




努力爬呀爬的蜗牛


世界上本没有熊孩子,有的只是不会教育的家长。家长创设的环境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所以不同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各不相同。

古有孟母三迁,孟母为了让孟子不受居住环境的不良影响,不惜三次搬家,最好才在学宫对面定居下来。正是孟母能够清晰认识到这环境能影响到孩子,才成就了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如今每个父母也都在努力挣钱,为了给孩子提供学区房,提供更好的教育。小孩模仿力强,对周围的一切耳濡目染,所以大人要尽可能的创造一个对孩子有利的环境。

一个成天玩手机的父母,孩子又怎么会认真的写作业呢?所以教育孩子也需要从父母做起,只有我们给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孩子才能更好的发展。



罗罗罗罗罗


这句话确实是有道理的,现在经常会听到家长们讲我家孩子不听话调皮不好教育,那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会不听话呢?

1.太过于溺爱孩子使其变得骄纵;很多家庭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把孩子当成是掌上明珠,把孩子捧得高高的,什么事情都依着孩子顺从孩子,这样做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形成了小霸王脾性因为得到的太容易了需要什么就有什么,想怎么做肯定没人说都会顺着我,给你形成了错误的观念。

2.家庭成员教育意见的分化;现在年轻父母都需要工作打拼,孩子多数跟家里老人生活时间长,大家都知道老人疼孩子,有时候是不分事情、不分轻重,当然不光是老人父母之间的教育也是有差异的,这就给孩子形成了庇护所,很多时候你们会发现孩子单独跟某一位家庭成员在一起的时候特别乖巧一旦家庭成员多了就各种不听话了。这就是家庭成员之间意见分化造成的。

3.孩子本身天性纯真看到问题单一,当他们习惯了被溺爱之后心中就有一种思维,天下我老大,一切事情就必须由着我来、顺着我愿。

那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呢?

1.换位思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把自己带入成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2.以朋友的身份去对待孩子,跟孩子建立友谊不搞上下分级,教育过程中把孩子当成自己朋友来对待,用朋友的语气跟孩子沟通,让他感受到平等与尊重。

3.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不能着急否定孩子,很多时候,我们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常常伴随着否定!比如:你这么这么做是错的!应该这样做!;不对,不对,你怎么这么笨!这件事是这么做的吗?起来,我做给你看!其实我们应该多聆听孩子的想法,用沟通的方式来纠正孩子的错误,先表扬孩子好的地方,再说孩子不足的地方!用先褒后贬的顺序依次指出孩子观点的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月亮的窝


我认为这句话和“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有相同的意思,我觉得不完全对。

我们举几个例子一对比就会发现,孩子长成什么样受外界影响但并不全部都由外界环境决定。

第一,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小时候经历过不同的环境,每一个环境都对孟子产生影响。当他们挨着墓地的时候,孟子就学祭拜,玩游戏也玩儿办丧事的游戏;当他们居住在集市附近,孟子便学会了买卖和屠杀;最后居住在学宫旁边的时候,孟子开始学鞠躬行礼和进退的礼节。这个时候孟母便安顿了下来,也为后来孟子的成才营造了一个好的环境。

第二个例子是仲永的例子,我们都知道一篇课文叫《伤仲永》,文中仲永天资聪颖,五岁能作诗。但是他的父亲却没有给如此聪慧的仲永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导致仲永十二岁时已经泯然众人矣。

第二,天赋决定人的发展。

我们熟悉的一篇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小时候环境并不好,没有条件让他看书,所以他说“余幼时即嗜学,家穷,无以致书以观。”即使这样的环境,但是他却依然能够自己想办法:“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从这个事情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环境虽然恶劣,但是却并没有影响到他。

所以,如果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要单单从外部环境分析,还要从他自身找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