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拖延症?

餘生Qq


控制拖延之前,首先要明確您是屬於那種拖延症。下面是拖延症的幾種主要分類和症狀,方便您對號入座,對症下藥:

第一種拖延症,叫做期限性拖延。

這種拖延症幾乎普遍存在於大多數都市人群中。在您的學習和工作經歷中,幾乎每一天,都伴隨著讓人不快的期限性任務。上學的時候,需要面對的是明天交作業、下週一測試,這種讓人毛骨悚然的期限。而在工作的時候,需要面對的期限性任務就更多了,幾乎每項工作都有固定的完成期限,無論你有多麼不願意,那個期限都在等著你,比如下班前做完、下週一交報表這種話是不是聽得耳朵都要起繭子了?

面對這種期限的時候,拖延症患者的首先反應是四個字:時間還早,然後愉快地玩玩手機,刷刷網頁,等到最後期限即將來臨的時候,才會焦灼不安,拼命補救,甚至明明第二天就是某項工作的最後期限,可是你頭一天晚上還會忍不住玩手機到深夜。最開始的時候,你可能會想,再玩會兒,等到明天早上早點到公司去也來得及,但是一不留神就玩到了半夜兩點,第二天早起當然是不可能的,任務就理所當然地被拖延了。這就是期限性拖延。

第二種拖延症,叫做自設障礙拖延症,這是表現形式最明顯,對個人發展影響也最嚴重的拖延症,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自我懷疑和抑鬱症。絕大多數人之所以沒有幸福感,都來源於此。

在學習和工作中,肯定遇到過這樣一種人,隨時隨地都在抱怨——在學校,則抱怨老師不公、學校條件太差、考試內容太偏;在職場,則抱怨同事難以相處、上司不近人情、市場環境惡劣。總而言之,這類人為了推遲完成任務,能憑空想象出無數種創意十足的困難,然後心安理得地推遲學習和工作任務。

這種拖延症你有沒有,我不知道,但是我以前肯定有。在上學的時候,我曾經無數次地發生過忘帶作業、作業被偷、作業著火了這種匪夷所思的慘劇,也曾經被老師當場帶回家去找作業,結果當然是沒找到。原因很簡單,因為根本就沒做嘛。甚至很久以前在公司,當時有一天下午要交一個重要的報表,結果當天中午,全公司斷網了!這對一個自設障礙的拖延症患者來說,是多麼雪中送炭的福音,於是我又成功地拖了一整天。

第三種拖延症,叫做分心拖延。這很可能是一種在信息時代更加常見的拖延症類型,信息時代的我們,每天都浸泡在信息的海洋裡。

全世界各個角落,各色人等,發生的各種事情,都會用無數方式進入你的視野。每天早上打開電腦,明明想著處理完一件事,結果突然彈出來一個新聞八卦。你能怎麼辦?你也很絕望啊,不點又忍不住,好吧,順手點進去,然後一早上就沒了。各種延伸閱讀的鏈接,有圖有真相的追蹤,甚至普普通通一個新聞事件,能分成五六季,跌宕起伏起承轉合地陸續發出來。太有意思了,你追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午飯時間到了。

所以說,分心拖延,幾乎普遍存在於我們每個人身上。網絡時代信息爆炸,每時每刻都在吞噬你們的時間,讓你們的學習和工作變得困難重重,效率低下,嚴重影響後續發展。後果雖然嚴重,但是也必須得明確一點,這種拖延,並不是心理疾病,如果我說讓你們靠意志力戰勝誘惑,那明顯言不由衷。戰勝這種拖延症,需要更科學的方式,這就是我下面要講到的終結拖延症的三種方法:認知方法、情緒方法、行為方法。

我們先來說第一種方法,認知方法。

認知方法很好理解,就是首先從思想角度,客觀認識自己有拖延症,並且建立改變的決心。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拖延症大多數人都有,但是下決心改變的人並不多。為什麼?因為輕微的拖延症,不僅不會影響生活,反而會讓一個人顯得親和,更加容易構建人際關係。這也是戰拖的障礙之一,所以說,想要終結拖延症,首先就需要客觀認識拖延症。簡單來說,你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掙脫自我意識的控制,從客觀角度觀察自己的行為和拖延症症狀,並確定有沒有改變的必要。

第二種方法:情緒方法。那什麼是情緒呢?情緒就是我們面對世間萬物和眾生所產生的反應:有的人和事物會讓你愉悅;有的會讓你憤怒;而有的,會讓你忍不住悲傷。情緒像不像是完全自發的本能反應,而不是由理智所決定。比如我們在面對災難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產生悲傷和同情的情緒,而不是由理智下達命令,說你給我哭!是不是這樣?

對情緒和理智的這種關係,威廉·克瑙斯在《終結拖延症》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比喻:馬兒和騎士。情緒是一匹馬,理智就是這匹馬的騎士。馬代表我們用以逃避壓力的衝動和激情,只知道兩件事:如果感覺不好,就光速逃跑;如果感覺愉悅,就小跑著湊上去。這匹馬的特點,就是嗅覺敏銳,能夠快速識別甚至預知危險,並提前帶著騎士逃跑,它才不管情報是不是錯誤,會不會虛驚一場呢,靠本能行動,才是它的唯一主張。但是騎士不一樣,騎士是一個人的高級思維過程。騎士會推理、判斷,控制行為,甚至會鋌而走險。具體來說,就是在推動計劃的過程中,適當地讓情緒控制行為,比如看場電影,玩兩個小時遊戲,等它高興了再回來工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首先要確定一個觀念,我們是人類,高級動物,理智是我們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重要特徵,千萬不要讓你的馬兒控制行為。否則,會陷入平庸和一事無成的陷阱。

最後一種方法:行動方法。

有一個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戰拖也是這樣,掌握了認知方法和情緒方法之後,如果不進入行動方法,那跟紙上談兵有什麼區別?

首先,你要做的事,是馬上決策,從根源上斬斷拖延症寄生的土壤,在一些不用付出太多努力就可以做完的事情上,需要做到馬上行動。比如晚上12點之前關燈睡覺、下午三點打一個重要的電話、回一封電子郵件,諸如此類,不用付出太多努力,就可以做完的事情上,需要馬上行動。時刻記住,讓你的騎士控制好馬兒,千萬不要找藉口拖延這種看似簡單的小事,不然會功虧一簣。

然後,在一些長期症狀上,屏蔽情緒影響,制定出簡單的行動計劃。比如面對一項複雜的工作,不要自設障礙放棄,也不要被動等待時間期限到來,首先冷靜地思考完成這項工作,需要做什麼,分為幾個步驟,需要多少時間。制定好計劃以後,也先不要興沖沖地一頭扎進去。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這樣做很容易三分鐘熱度,隨時都有可能半途而廢。你需要先分解計劃,提煉出幾個很容易完成的步驟,一邊刷著網頁,一邊順手把這些步驟完成。就像面對一份數學試卷,大題先放著,先把選擇題做完,這多簡單,說白了就是寫幾個字母而已,輕鬆容易。

接下來就是硬仗了,面對那些困難重重,長期被拖延症佔據的重災區,要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威廉·克瑙斯提出了一個好用的方法,叫做五分鐘原則,供你參考。

五分鐘原則,實踐起來相當簡單,就是你在做那些重大事項的時候,首先安排好第一個五分鐘做好哪部分,還是以數學試卷打比方,你可以先安排用五分鐘時間做三道選擇題。這並不是多麼困難的安排,也不用花太多時間。這樣做的好處是,讓你卸下心理包袱,避開巨大的任務量帶來的沉重壓力。畢竟面對三道選擇題的壓力,跟面對一整張考卷帶來的心理壓力是完全不同的。

等執行完第一個五分鐘計劃以後,你需要接著做第二個五分鐘計劃,這樣持續推進。說不定你會在不知不覺間,就完成了這張考卷。當然,也有人會說,這樣做很容易厭煩。沒關係,在你嚴格執行完幾個五分鐘計劃之後,可以接著制定幾個五分鐘娛樂計劃,適當解壓,只要不讓你的馬兒帶跑了就行。需要提醒一點的是,五分鐘原則中所說的五分鐘是虛指,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按照實際情況做控制拖延之前,首先要明確你是屬於那種拖延症。下面是拖延症的幾種主要分類和症狀,方便你對號入座,對症下藥:

第一種拖延症,叫做期限性拖延。

這種拖延症幾乎普遍存在於大多數都市人群中。在你們的學習和工作經歷中,幾乎每一天,都伴隨著讓人不快的期限性任務。上學的時候,需要面對的是明天交作業、下週一測試,這種讓人毛骨悚然的期限。而在工作的時候,需要面對的期限性任務就更多了,幾乎每項工作都有固定的完成期限,無論你有多麼不願意,那個期限都在等著你,比如下班前做完、下週一交報表這種話是不是聽得耳朵都要起繭子了?

面對這種期限的時候,拖延症患者的首先反應是四個字:時間還早,然後愉快地玩玩手機,刷刷網頁,等到最後期限即將來臨的時候,才會焦灼不安,拼命補救,甚至明明第二天就是某項工作的最後期限,可是你頭一天晚上還會忍不住玩手機到深夜。最開始的時候,你可能會想,再玩會兒,等到明天早上早點到公司去也來得及,但是一不留神就玩到了半夜兩點,第二天早起當然是不可能的,任務就理所當然地被拖延了。這就是期限性拖延。

第二種拖延症,叫做自設障礙拖延症,這是表現形式最明顯,對個人發展影響也最嚴重的拖延症,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自我懷疑和抑鬱症。絕大多數人之所以沒有幸福感,都來源於此。

在學習和工作中,肯定遇到過這樣一種人,隨時隨地都在抱怨——在學校,則抱怨老師不公、學校條件太差、考試內容太偏;在職場,則抱怨同事難以相處、上司不近人情、市場環境惡劣。總而言之,這類人為了推遲完成任務,能憑空想象出無數種創意十足的困難,然後心安理得地推遲學習和工作任務。

這種拖延症你有沒有,我不知道,但是我以前肯定有。在上學的時候,我曾經無數次地發生過忘帶作業、作業被偷、作業著火了這種匪夷所思的慘劇,也曾經被老師當場帶回家去找作業,結果當然是沒找到。原因很簡單,因為根本就沒做嘛。甚至很久以前在公司,當時有一天下午要交一個重要的報表,結果當天中午,全公司斷網了!這對一個自設障礙的拖延症患者來說,是多麼雪中送炭的福音,於是我又成功地拖了一整天。

第三種拖延症,叫做分心拖延。這很可能是一種在信息時代更加常見的拖延症類型,信息時代的我們,每天都浸泡在信息的海洋裡。

全世界各個角落,各色人等,發生的各種事情,都會用無數方式進入你的視野。每天早上打開電腦,明明想著處理完一件事,結果突然彈出來一個新聞八卦。你能怎麼辦?你也很絕望啊,不點又忍不住,好吧,順手點進去,然後一早上就沒了。各種延伸閱讀的鏈接,有圖有真相的追蹤,甚至普普通通一個新聞事件,能分成五六季,跌宕起伏起承轉合地陸續發出來。太有意思了,你追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午飯時間到了。

所以說,分心拖延,幾乎普遍存在於我們每個人身上。網絡時代信息爆炸,每時每刻都在吞噬你們的時間,讓你們的學習和工作變得困難重重,效率低下,嚴重影響後續發展。後果雖然嚴重,但是也必須得明確一點,這種拖延,並不是心理疾病,如果我說讓你們靠意志力戰勝誘惑,那明顯言不由衷。戰勝這種拖延症,需要更科學的方式,這就是我下面要講到的終結拖延症的三種方法:認知方法、情緒方法、行為方法。

我們先來說第一種方法,認知方法。

認知方法很好理解,就是首先從思想角度,客觀認識自己有拖延症,並且建立改變的決心。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拖延症大多數人都有,但是下決心改變的人並不多。為什麼?因為輕微的拖延症,不僅不會影響生活,反而會讓一個人顯得親和,更加容易構建人際關係。這也是戰拖的障礙之一,所以說,想要終結拖延症,首先就需要客觀認識拖延症。簡單來說,你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掙脫自我意識的控制,從客觀角度觀察自己的行為和拖延症症狀,並確定有沒有改變的必要。

第二種方法:情緒方法。那什麼是情緒呢?情緒就是我們面對世間萬物和眾生所產生的反應:有的人和事物會讓你愉悅;有的會讓你憤怒;而有的,會讓你忍不住悲傷。情緒像不像是完全自發的本能反應,而不是由理智所決定。比如我們在面對災難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產生悲傷和同情的情緒,而不是由理智下達命令,說你給我哭!是不是這樣?

對情緒和理智的這種關係,威廉·克瑙斯在《終結拖延症》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比喻:馬兒和騎士。情緒是一匹馬,理智就是這匹馬的騎士。馬代表我們用以逃避壓力的衝動和激情,只知道兩件事:如果感覺不好,就光速逃跑;如果感覺愉悅,就小跑著湊上去。這匹馬的特點,就是嗅覺敏銳,能夠快速識別甚至預知危險,並提前帶著騎士逃跑,它才不管情報是不是錯誤,會不會虛驚一場呢,靠本能行動,才是它的唯一主張。但是騎士不一樣,騎士是一個人的高級思維過程。騎士會推理、判斷,控制行為,甚至會鋌而走險。具體來說,就是在推動計劃的過程中,適當地讓情緒控制行為,比如看場電影,玩兩個小時遊戲,等它高興了再回來工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首先要確定一個觀念,我們是人類,高級動物,理智是我們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重要特徵,千萬不要讓你的馬兒控制行為。否則,會陷入平庸和一事無成的陷阱。

最後一種方法:行動方法。

有一個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戰拖也是這樣,掌握了認知方法和情緒方法之後,如果不進入行動方法,那跟紙上談兵有什麼區別?

首先,你要做的事,是馬上決策,從根源上斬斷拖延症寄生的土壤,在一些不用付出太多努力就可以做完的事情上,需要做到馬上行動。比如晚上12點之前關燈睡覺、下午三點打一個重要的電話、回一封電子郵件,諸如此類,不用付出太多努力,就可以做完的事情上,需要馬上行動。時刻記住,讓你的騎士控制好馬兒,千萬不要找藉口拖延這種看似簡單的小事,不然會功虧一簣。

然後,在一些長期症狀上,屏蔽情緒影響,制定出簡單的行動計劃。比如面對一項複雜的工作,不要自設障礙放棄,也不要被動等待時間期限到來,首先冷靜地思考完成這項工作,需要做什麼,分為幾個步驟,需要多少時間。制定好計劃以後,也先不要興沖沖地一頭扎進去。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這樣做很容易三分鐘熱度,隨時都有可能半途而廢。你需要先分解計劃,提煉出幾個很容易完成的步驟,一邊刷著網頁,一邊順手把這些步驟完成。就像面對一份數學試卷,大題先放著,先把選擇題做完,這多簡單,說白了就是寫幾個字母而已,輕鬆容易。

接下來就是硬仗了,面對那些困難重重,長期被拖延症佔據的重災區,要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威廉·克瑙斯提出了一個好用的方法,叫做五分鐘原則,供你參考。

五分鐘原則,實踐起來相當簡單,就是你在做那些重大事項的時候,首先安排好第一個五分鐘做好哪部分,還是以數學試卷打比方,你可以先安排用五分鐘時間做三道選擇題。這並不是多麼困難的安排,也不用花太多時間。這樣做的好處是,讓你卸下心理包袱,避開巨大的任務量帶來的沉重壓力。畢竟面對三道選擇題的壓力,跟面對一整張考卷帶來的心理壓力是完全不同的。

等執行完第一個五分鐘計劃以後,你需要接著做第二個五分鐘計劃,這樣持續推進。說不定你會在不知不覺間,就完成了這張考卷。當然,也有人會說,這樣做很容易厭煩。沒關係,在你嚴格執行完幾個五分鐘計劃之後,可以接著制定幾個五分鐘娛樂計劃,適當解壓,只要不讓你的馬兒帶跑了就行。需要提醒一點的是,五分鐘原則中所說的五分鐘是虛指,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按照實際情況做調整,只要確保在這段時間內能保持專注力就可以。這就是戰拖的一種行動方法,操作起來比較簡單,而且行之有效,希望對你們有用。(本回答參考得到app撰稿人林平對威廉·克瑙斯《終結拖延症》一書的解讀)

最後,如果對本回答不滿意,出門左拐,邏輯思維得到上有對本書的專業解答。謝謝您花時間閱讀完。



賽伊德斯


我把類似問題的答案分享到你這。

關於自律的問題,我回答過蠻多次。——總體概括為兩句話:

1、如果你真的認為這件事重要、真的覺得這件事需要去做,你會做的。

2、透過症狀看清自己的真實訴求。

 

先說第一句話。我說的“你真的認為”這幾個字,是指內心的真實想法。很多時候我們聽到專家、權威、朋友建議我們“應該怎麼怎麼做”,——這只是別人的建議,你覺得有道理,你也以為應該做,但是這未必符合你自身現實情況。所以你理智上知道該做,實際卻動力不足。

舉個例子。比如一個說自己總是失眠的人(或者嘴邊上總是掛著要養生、要減肥的目標),你去深入問一下,他總是喜歡看手機到深夜12點過後、喜歡在睡前玩遊戲、聽相聲等各種刺激休閒的節目。同時他深知晚上9點後就要安靜一點、不要讓大腦太興奮,這樣有利於睡眠。

——經過諮詢,你會發現,原來他不喜歡自己的工作,總覺得工作太忙太累、回到家又各種家務,總覺得他一天下來忙忙碌碌不得閒、很疲很累。睡覺是身體和大腦得到休息,但他更渴望心靈的放鬆和休息。所以,他只能侵佔自己的睡眠時間。換句話說,對於休息需求,他優先滿足精神的放鬆,其次才是機體的放鬆。

 

很多人要陪伴家人、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毫無進展。該吃吃、該喝喝,該陪家人的時候他要不說自己忙、要不總是抱著手機。

對於嘴邊上掛著養生、減肥,但總該吃吃該喝喝的人,你覺得他們是身材重要、還是開心重要?

對於強調要維護親子關係、家庭關係,但一有時間卻總抱著手機自娛自樂的人,你得知道他們是先自處重要,還是與他人相處重要?

和語言相比,行為不會騙人(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並沒有真正意識到減肥的重要性,而只是表達了一個大家都倡導的願望、或僅僅是為了與他人有一個共同的談資。

 

所以,也引出第二句話:我們能通過觀察自己的拖延症,認真看清自己的真實訴求。

 

症狀都有積極意義。它在向主人發信號。拖延症也在發信號,——“主人,我不想做這事,我還有更重要的、更想做的事情需要去做。”關於這一點,也不是很容易就能看清自己的真實訴求。因為從小打到,家庭和社會對我們打磨得很多啦,遵守各種秩序和規範(我並不是說不需要遵守),你想一下子就聆聽到自己的內心的聲音,不容易啊。

辦法有二:一是學會內觀。二是在嚴重影響到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下,找專業、正規的心理諮詢師幫助你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長。


覃小珊心理諮詢


第一,是建立自信心,給自己潛意識裡灌輸一個觀念,你所面對的事情是必須解決的,早晚都要做。

第二,做事有計劃,不要因外部環境的改變隨意打亂自己的計劃。拖延症有一部分原因是手忙腳亂,沒有頭緒,不知道該怎麼去開始。所以,做每一件事之前養成一個習慣,花一定的時間制定一個計劃,包括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第三,做足困難準備。很多時候,對困難沒有心理準備,本來沒打算往後拖,但開始做發現遇到困難了,就會想先放放,等想到解決辦法了再來繼續,這樣一拖就養成了拖延症。

第四,要有時間觀念,要有信念感。在既定時間內做完成是別人給你的最晚時間,這是讓你處在被動地位的時間節點,根本沒有周旋餘地,對於個人而言,要提前鎖定任務期限,要有信念,在規定時間內自己能夠把他做到不返工。

第五,專注不迷茫。做事一迷茫就會容易精神渙散,就容易偷懶。人的注意力集中是高效產出的第一步,所以你能不能產出精品,關鍵在你夠不夠專注。

第六,理清身份關係和位置。很多人排斥別人安排的工作和任務,造成思想上的懈怠,這樣規定的時間節點到了任務沒完成,還是得你自己來完成,這個時候在忙你都沒有抱怨的權利了,所以一開始,理清位置關係,該你做的,儘量不給自己找麻煩,做到心中有數。

特別嚴重的拖延症是需要看心理醫生的,所以,在你還沒有嚴重到去醫院的時候,把這個壞苗頭遏制掉。做好心理建設,克服拖延症。








剪映影視


我覺得對付拖延症最管用的方法首先要切掉干擾源。想想自己每次是因為什麼拖延,想必很多人都是手機電腦吧。在自己專心做事情時,首先關機手機電腦。專心做事情。其次,給自己設定時間限制,設置鬧鈴。在鈴聲響起之前必須完成。這樣會促使我們更加集中精力完成任務。



han鹿90後


  一、首先試著接納自己有拖延症,甚至可以說大多數人都會有拖延症,其實拖延症最常見於追求完美、做事認真負責的人身上,正因為“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才會導致一拖再拖,不敢下手,卻又常常在最後時刻完成任務,說明拖延的人其實很聰明,如果一開始就幹,也許會改來改去,耗費時間,不如在火燒眉毛時一氣呵成。當然,完成任務質量肯定不會好到哪裡去,而且中間過程也挺痛苦,玩也沒玩好,心裡總想著任務還沒完成。

  二、經常問自己一句話:“我現在做的是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這是“非死不可”的創始人扎克伯格的經驗,他非常忙,卻從不拖延,每年都能完成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和計劃,就是靠的這句簡單的話。

  三、固定時間,養成習慣:比如每晚7-9點,雷打不動的坐在書桌前,不玩手機不玩遊戲,無聊啊,總得乾點什麼,於是開始工作,你會發現,你能提前完成很多任務,讓你自己都吃驚,而且越來越輕鬆,信心也越來越足,心理負擔也會煙消雲散,記得獎勵自己哦。

  四、學會分清主次,把要做的事情分好優先級。

  1、分類:生活中肯定會有一些突發性和迫不及待要解決的問題。成功者花時間在做最重要,而不是最緊急的事情。把所有工作分成急並重、重但不急、急但不重、不急也不重四類,依次完成。你發每封電子郵件時不一定要字斟句酌,但是呈交老闆的計劃書就要周詳細密了。

  2、分解:把大任務分成小任務。

  五、消除干擾。關掉QQ,關掉音樂,關掉電視……將一切會影響你工作效率的東西統統關掉,全心全力地去做事情。

  六、互相監督。找些朋友一起克服這個壞習慣,比單打獨鬥容易得多。

  七、設定更具體的目標。如果你的計劃是“我要減肥,保持好身段”,那麼這個計劃很可能流產。但如果你的計劃是“我每週三次早上七點起床跑步”,那麼這個計劃很可能被堅持下來。所以,你不妨把任務劃分成一個個可以控制的小目標。當你的家裡看起來像一個垃圾站時,讓它立刻纖塵不染可能是一件不現實的事,但是花十五分鐘把洗手間清潔一下卻也不算太難。


山東小夥漂日本


病情分析:正視你的拖延。為了擺脫拖延,從設定目標開始。做好你必須做的事情,儘量縮短完成任務的時間。嚴格執行清單項目。會有好結果的。首先,接受現在的自己,設定一個時間表,列出你的日常工作計劃。首先,從一個小地方開始,一步一步,慢慢改變,每天都有一點進步,每天早上起床聽勵志歌曲,讀勵志單詞。


我很文靜


如河控制拖延症?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患有拖延症的毛病。

拖延症並非真正意義的病痛,而是指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辦事喜歡拖拖拉拉、不徹底。也是人們行事能力、行為的一種表現。而往往被人們“拖延”的絕多都是不著急、無關緊要或者是想賴給別人去幹的事情。

生活和工作中,這種患拖延症的人很不招人待見。有人不是因此丟了工作就是和家人鬧彆扭,最後成了孤家寡人。因此這種壞習慣必須徹底地改變。

那麼如何控制拖延症?

首先,改變觀點。做到與人為 善,和睦相處;不斤斤計較,要寬宏大量。取得家人和同事們的認可。

其次,端正態度。事無鉅細,親歷親為;團結合作,精益求精。只有長期保持好良好的心態、認真負責任的態度,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成績。

我相信只要長期堅持下去,人們就能徹底改變掉拖延症的壞習慣。


路在腳下馬上出發


正式自己的狀態:

第一步,是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消除自我認知過高的妄念。“拖延症”患者通常是因為對自己期望過高,因此才會制定超出常理的目標、接下不可能的任務。

第二步,分解任務。改變自己的目標管理方式,不要制定一個時間跨度很長的龐大目標。

第三,輕重緩急,難易程度劃分。把最困難、最糾結的事情,設定成每天第一個要完成的任務,讓它成為拖不下去的事情。


春行萬里標尺


第一,包容。苛求自己或別人,更容易導致放棄。

第二,充分的運動和睡眠可以提高自控力。

第三,曾經有效的方法,繼續做,依然有效。

第四,立即行動,避免講道理。行動與環境的互動,可以帶來良好的心境和認知的改變。


張鐵軍158


用自律來控制,設定時間表,自我督促,其他的都是外因,只能協助不起決定作用,歸根到底還是讓自己逼自己一把,拖延症就像抽菸上癮,要想戒菸,必須很強大的恆心,每天每件事做完,都給自己一個鼓勵,哪怕一句不用說出來的話都行,“加油兄弟,我又進步了,又一次戰勝了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