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爭先搶灘A股,是時候抄底了嗎?

在A股納入MSCI之後,A股於國際市場進一步接軌,包括滬港通、深港通、QFII等針對外資機構進入A股的渠道持續拓寬,越來越多的外資資產管理機構開始加快佈局A股市場的腳步。

兩週前,全球最大資產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宣佈在中國成立併成功登記備案第一隻境內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1期。另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的備案信息,全球規模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 LP)和元盛資本(Winton Group Ltd)均於6月29日登記成為外資私募基金管理人。野村資產管理株式會社亦在近期表示,正在積極籌備設立外資私募基金管理人,期待成為其中的一員。

此外,從北上資金流向來看,年初以來受到A股入摩影響,外資或主動或被動的開始加大力度佈局A股,相較長牛不衰的美股和盈利向好的日本,急跌不休的A股儼然成為估值窪地。然而企業質地、市場氛圍、經濟增速和政治因素等問題依舊成為外資投A權重的重大參考因素。

隨著上證指數跌破2800點,滬深300指數跌破一度觸及3300點,以及一系列對外資加大開放的政策開展,外資是否會“組團抄底”A股成為市場的關注點。那麼,當下A股較其他市場是否有其顯著投資價值呢?

外資機構搶灘

事實上,貝萊德並非第一家入華的外資機構。早在2017年5月,資產管理公司富達國際旗下的外商獨資私募基金公司富達利泰,率先成立了國內第一隻外資私募基金富達中國債券1號私募基金,成為國內首家獲得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的外資資產管理公司。同年12月4日,瑞銀資管也成立瑞銀中國股票精選私募基金一號,成為國內第一隻外資私募A股基金。

據統計,自2016年9月監管層宣佈允許外資機構申請私募管理人資格以來,已有13家外資機構獲批私募管理人資格,並在中國開展向內地投資者募集投向A股的私募投資管理業務,分別為富達、瑞銀、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順、路博邁、安本、貝萊德、施羅德、安中投資、橋水、元勝。產品方面,除安中投資、橋水、元盛外,其餘10家外資機構均已發行並備案產品,產品總數達到15只。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2002年末正式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逐漸在A股市場的舞臺嶄露頭角。隨著陸港通的開啟、A股納入MSCI和中國金融開放擴大,A股的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彼時A股的放開大多與機構投資者相關,本週證監會則第一向外資自然人伸出橄欖枝。借鑑境外市場經驗做法,證監會修訂了《證券登記結算管理辦法》和《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擬在現行法律框架內進一步放開外國人A股證券賬戶開立政策,允許在中國境內工作的外國人和A股上市公司中在境外工作並參與股權激勵的外籍員工兩類人員在境內開立A股證券賬戶,進一步引入外資參與A股市場。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大量的外資進駐內地市場來搶灘,很明顯A股市場經過下跌之後,已經具備了比較大的投資價值。

渣打銀行昨日公佈的2018年人民幣機構投資者調查顯示,離岸機構投資者對投資中國在岸資產市場的情緒日益樂觀,88%受訪者表示其機構正在投資中國在岸市場,其中76%表明將增加在中國的投資。渣打交易銀行部證券服務全球主管Margaret Harwood-Jones表示:“這次調查顯示,環球投資者對中國在岸資產市場的投資情緒前所未有的樂觀,更多機構投資於中國的在岸資產。更重要的是,投資者由以往重點關注監管問題,轉而考慮更多投資的實際操作,顯示離岸投資者進入中國在岸市場已經邁進一個新時代。投資者考慮的不再是‘要不要’進入中國在岸市場,而是‘什麼時候’進行相關投資。”

調查還顯示,新的投資渠道(如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簡單、清晰、靈活,是令投資氣氛變得更加活躍的重要原因之一。超過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新的投資渠道對他們決定增持中國資產的影響最大,43%的投資者計劃未來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投資中國在岸資產,23%有意參與債券通。

北上資金加碼

外資緣何在2018年開始顯著青睞A股?是主動投資的結果還是被動跟蹤導致?

有觀點認為,從時間節點來看,外資流入猛增最主要的原因是A股入摩所帶來的,並非是“抄底”。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滬股通方面,2018年以來(截至6月底)累計淨流入855億元,其中4月、5月單月淨流入分別達275億元、268億元;深股通方面,2018年以來(截至6月底)累計淨流入747億元,其中5月單月淨流入240億元,創下深股通開通以來單月淨流入紀錄。

梳理今年北上資金的動態可以看出,從3月初開始北上資金陸續加碼,5月流入創新高,和A股正式納入MSCI的步伐一致,因此市場觀點認為這是國外投資者提前佈局A股的有力證明。

瑞銀中國證券業務主管房東明此前在媒體電話會中表示,國際投資者大抵可以分成三大類,主動投資類、被動跟蹤類和量化類。主動類的基金並不需要根據MSCI調整的時間來進行投入,而需要看股票的市值,整體的投資回報和個股潛在表現。而其中量化的基準,則主要是看市場的流動性、量化模型的規律以及能夠提供回報的潛力。“我們看到量化基金通過各種途徑,特別是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對中國A股的投入是不斷增加的。”房東明坦言,由於MSCI和A股市場不斷的國際化,量化基金在全球戰略當中可能會把A股作為全球戰略實施的一環。

加之考慮到外資亦可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A股市場,加碼進程更可見端倪。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外資(QFII+RQFII+北上)持有A股規模是1.2萬億,較2016年末6000億翻倍。

若拉長時間軸來看,2004年末至2018年一季度,QFII額度由288億人民幣增長到6264億人民幣(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換算),同期QFII持有的重倉流通股市值由30億人民幣增長為1436億人民幣。14年間,QFII額度增長了28倍,持股市值增長了48倍。

此外,外資對A股漸顯青睞與QFII、RQFII額度雙擴容也有直接關係。外管局6月29日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末,287家QFII獲批額度為1004.59億美元,較5月末994.59億美元,增加10億美元。197家(RQFII)獲批額度為6220.72億元人民幣,較5月末6158.52億元,增加62.2億元。共有153家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累計獲批投資額度1033.33億美元,較5月末1015.03億美元,增加18.3億美元。

廣發策略認為,境外投資者從一個更長的時間跨度看待A股,看到中國系統性風險下降更願意買入A股。粗略計算,外資目前持有A股總市值大概佔A股總市值的2%。

此外,房東明亦表示,從中長期的角度來講,隨著海外機構投資者的加入,加之國內公募、私募、其他的機構投資者(如保險等)的增加,都會給整個市場帶來更多重視中長期的投資者,因此未來A股的換手率相對會下降,市場的波動性會更穩定。

美股還是A股?

美股長牛已近10年,是否已經股存在泡沫,投資者又是否需要是時候從長牛美股中抽離出來,將目光轉向窪地中的其他市場成為當前美國資本市場觀點衝撞的集中點。

投資巨鱷麥樸思(Mark Mobius)最近預測,美股將出現高達30%的回調。倫敦資管基金Fasanara Capital認為美股該被重新定價,並預測,由於迅速的市場回調頻率越來越高,表明全球市場已非常脆弱,接下來美股將出現全面崩盤。

然而市場也存在不同聲音,瑞信(Credit Suisse)此前在報告中表示,在2018年下半年,美國主要地區的經濟增長將加速,為股票和某些大宗商品創造有利的環境。美國對沖基金正奇資本(Singular Square Management)CEO曾夢佳對記者也表示,美股雖然估值高,但是依舊有可以配置的理由。首先,就最新公佈的財報來看,很多公司財報表現良好,債務合理,有著很強的抗經濟下行壓力的能力;此外,財務報表的支撐基礎是強勁的盈利能力以及業務擴展能力,而非“做表”能力。“市場很多時候是非常公平的,”曾夢佳稱,“以上兩點讓很多看起來高估值的美股公司持續保持上行趨勢,逆境而行。”

曾夢佳進一步解釋稱,雖然綜合來看美股的整體估值處於歷史高位,美股指數雖然走高,但是沒有出現好壞公司都漲的行情,業績不好的公司以及財報顯示債務偏高的公司股價也已經處於下行趨勢。

“目前市場資金更傾向於進入優質資產,即行業的頭部公司,畢竟不是所有資金都是自帶VC精神,在全球經濟增長出現壓力的情況下,逐利性使得投資人更願意為優質的資產給出帶有溢價的估值。”談及A股走勢不斷下行,曾夢佳表示A股雖然看似便宜,但目前中國公司對於宏觀大勢沒有很強的原生盈利能力來抵禦外圍商業環境的衝擊,因此不足以具備太高的估值溢價,雖有亮眼的公司,卻難以改變整體現狀。但是曾夢佳也認為,將時間拉長至十年或許情況會有所不同,在時間的長河裡,優質的、有確定性的資產必然更容易受到資本青睞。

年初以來,美元計價下日經225指數累計上漲1.3%,雖不及標普500指數2.7%的漲幅,但好於Stoxx歐洲600指數3.1%的跌幅。

中金研究部策略分析師劉剛認為,單純從市場漲幅空間來看,日本和新興市場都可能提供更高的回報,但波動和風險也更為明顯。較低的估值和持續上調的盈利都是日本股市的吸引力所在,然若綜合考察宏觀基本面、盈利增長、估值水平、流動性和政策環境之後,從投資確定性的額角度出發的資本市場排序為美國>日本>歐洲>新興。

對此楊德龍持不同觀點,他認為從估值上來看A股已經跌到了歷史大底的位置,甚至比2016年初的2638點低點還要低。上證50的市盈率已經回到了十倍以下,很多銀行股的估值已經回到了6、7倍的市盈率,可以說估值上已經有了支撐,而市場是否企穩,主要是看中美貿易摩擦演化,投資者信心的恢復狀況,以及市場的成交量能否有效放大。

“在經濟轉型過程中也會存在一些問題,比方說一些中小企業,因為沒有及時的實現轉型升級,產銷不對路,導致訂單大幅下降,經營困難。而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有些中小企業在過去幾年通過股權質押融到了資金,而這些資金又沒有有效的投入到一些能產生收入的實體項目,有的進入了股市出現了虧損,有的則是進行了一些其他投資,現在市場大幅下跌,就要追加質押股份或者保證金,造成資金面的緊張,也對市場造成了一定的恐慌。”

楊德龍補充道,雖然如此,中國的經濟整體上來看還是具有韌性的,中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也相對較好。所以和經濟面相比,股市是嚴重被低估的,這一點大家是沒有分歧的。

無獨有偶,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投資策略總監王昕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4月份以來,美元走強抑制了中國內地和香港股市。鑑於恆生指數近60%的收益來自中國,香港股市也受到了抑制。然而,中國央行增加流動性注入和中國的減稅措施表明,政策將逐步放鬆。

在這種背景下,王昕傑認為除非貿易緊張局勢出現明顯升級,否則MSCI中國指數的市盈率為12.6倍,是有吸引力的。“歐洲我們也是核心配置,歐洲會與全球股市同步,會帶來正回報,但很難有超額回報。相比之下,我們更看好美國股票。”王昕傑補充道。

楊德龍進一步指出,在與外資交流的情況來看,他們普遍認可中國的資本市場已經遠遠落後於經濟面的發展,這輪下跌反應過激的觀點。“其實中美貿易摩擦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而股市本身就是一個比較情緒化的市場,一旦出現利空就會被放大,這也是這段時間市場出現了超跌的最主要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