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女儿考上北大,母亲跳江自杀这件事?

拾遗菇娘


每个孩子如果能考上国内最顶尖的学府清华北大,那足以证明家长的教育是成功的,孩子是最优秀的。



可重庆的这位母亲却恰恰相反,她的女儿今年高考考的很好,很有可能去北大,在填写志愿的时候,女儿执意要写北大,母亲却以离家太远为由与女儿产生争执,女儿一气之下躲到奶奶家,母亲气不过,喝醉酒后就要跳江,被民警阻止后坐在嘉陵江边嚎嚎大哭。


诗词公寓观点:我想对这位母亲说:虽然你给了孩子的生命,但孩子不是私人财产,因为她是一个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她的路应该由她自己来选择,别用爱的名义来绑架她,让她按照自己安排的路去走,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这位母亲企图用自杀的方式逼迫女儿回心转意,让女儿重新听自己的话,可行吗?绝对不可行。不让孩子去北大,说离家远只是一个借口,实际上反应是这位家长极度旺盛的控制欲望,这种爱是畸形的,孩子不是宠物,更不是任你摆弄的玩具,过激的行为只会让孩子越走越远。


因此我建议,如果孩子大了,就放手吧,如果翅膀硬了,就让她飞吧!因为终究孩子需要独立面对自己的人生,作为家长,你只需要告诉她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至于如何选择,还是交给孩子吧!家长只能陪孩子一时,陪不了孩子一世。


情感公寓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身边有不少这样的母亲。

女儿有个北大同学,出国留学期间成为室友。以前女儿经常批评我粗心,不会照顾人、不会做饭,可是和室友妈对比以后发现我给予她的自由是许多母亲比不了的,开始赞美我◝😌◟

这位母亲每天微信鸡汤指导女儿人生,微信不回,越洋电话马上打过去,根本不考虑是否影响她女儿的生活安排。电话几个主题:自己的不易、爸爸的无用、将来生活在一起。她说什么她女儿都必须倾听,不顺从就可能歇斯底里。

后来熟悉了,女儿才知道,她室友出国就是想逃避,现在毕业了,许多同学选择回国,但是她选择留在国外工作。

国外待了三年,只听说过一次计划回家让父母看看的,而且时间安排的满满的,因为不想在家逗留。

即使如此,母亲依然不反思,依旧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母女相处方式。


我身边也有位非常熟悉的老人企图用自杀的方式让孩子对自己绝对服从。

上届有个家长也经常念叨:我不想孩子成绩太好,女孩子我还是想把她留在身边。

也许控制欲强的人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只有别人对自己绝对服从,他才感觉踏实,却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

谁敢肯定轰动一时的北大男生弑母案和母亲的教育方式无关?

与其管控,不如成全。


妈咪老师


现在的孩子不与父母沟通是一个普遍问题!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2011年孩子考大学也是要上北大。结果零志愿报了北大历史系(录取分数低)。提前批报了外交学院(非985或211)第一志愿复旦大学,结果北大未录取,提前批录取到外交学院,我曾经很后悔。但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大学期间发挥自己优势:主持人加各种社团活动。综合能力大大提高,同时辅修数学和第二外语,英语自不必说过了专八,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



后来跨专业录取到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专业,因为所有选择都是她自己决定。所以非常努力,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就拿到三个国际顶级投行的offer。



当时在留学香港中文大学前,很多留学机构根本就瞧不上外交学院,说我们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别妄想了,在我的建议下她在个人陈述(PS)中自己用流利的英文撰写了外交学与金融学的关系。核心都是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结果拿到了伦敦商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的offer。



最后在比较区位优势方面时决定上香港中文大学,虽然伦敦商学院在同行业大学中名列世界前三。

自己的选择无论多么不合常理,但他只要知道自己的选择只有自己负责,这就够了。



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原因。不尊重孩子的意愿,按照自己所谓的社会经验和价值观强制孩子,企图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来左右孩子,所谓的理由都是因为爱。

每个人成长中必有自己走的弯路,你想用你的经历来告诉他,不要再犯类似错误!这本身就是父母的错误。孩子要走的弯路必须让他走一遍,告诉他自己的选择即使跪着也要走完,孩子十八岁了,已经成年了。让他自己选择!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这次即使你强加于孩子的选择正确了,孩子少犯了一次错误。那么类似的错误也可能在更重要的选择上出现。



年轻人错误犯的越早越好。吃一堑长一智!如果总是替孩子选择,以后孩子就没有选择的能力了。更不会独立!


夏虫不可语冰2008


这个真的很让人无语!

我相信,如果换成我们大家几乎任何一个人,孩子这么优秀,能上北大,肯定是欢喜的不行,赶紧烧香拜佛,谢天谢地了。

可是,这位母亲,我觉得真是太过分了,甚至说是“奇葩”都行。

刚开始看到题目的时候,还以为是发生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情,或者说女儿离经叛道。

结果竟然是女儿执意要报考北大,而身在重庆的妈妈觉得孩子离家太远,和女儿发生了争吵。

回头想想,幸亏我爸妈不是这样的人。

从高考志愿填报到研究生报考,再到毕业后的求职,以及工作后的定居。

我爸妈从来都没有干涉过我,一直都是给我充分的自由,真的感到很庆幸。

我相信题目中的母亲心里不好受,但女儿肯定更难受!

作为父母,对女儿的呵护、关爱和担忧之情,我们肯定还是理解的。

可是,像这样的行为,那不是真正的爱呀。

真正的爱是给孩子引导,支持和理解,然后放手让孩子自由飞翔,但却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和牵挂她,而不是限制孩子发展,束缚孩子自由啊。

我觉得家长还是要明确一些界限,即便是父母和子女,也还是要有各自的空间和自由啊,不然,只会导致双方都非常苦恼。

当然,对于这位女儿来说,也需要和母亲多沟通,理解母亲的担忧或感受,同时又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向和需求,坐下来心平静气地好好沟通。

不过,最重要的,真的是这位母亲,您要明白,孩子长大了,该给她自由和空间,而不是一味限制和束缚了!


大家觉得呢?


同意的点赞,有不同看法的欢迎评论留言~


冯起升


首先我要祝贺这孩子成绩优异,能考上我国最好的大学,清华北大是多少孩子梦昧以求的大学,做梦都向往的地方,有志气的好孩子志在四方,为什么要守在家门口呢?

这个妈妈,我认为她鼠目寸光,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孩子这么争气别人家求之不得,要高兴得睡着了笑醒了,而她的妈嫌她走远了,劝了不行,还要跳江,是不是脑代被门夾了,搞不清楚啊,还是脑代进水了昏了头?孩子这么优秀几难得,能考上全国有名的数一数二的名校又有面子,又难得,被她妈这一搅和,几好的心情都搞坏了,怎么碰上这样一个不明事理的妈!好孩子,北大去,多找几个人劝劝你的妈!她一定会想开的!一定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不要使自己后悔!!


秋实66227939560


别人的家长都巴不得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孩子,能考上北大,可谓是万里挑一的事情,可这位母亲却以死相逼,不准孩子报考北大,原因竟然是因为离家太远。

诚然,孩子长大了,飞走了,多少都会舍不得,但孩子终究要长大,教育与其他事情最大的区别,就是目的和结果的背离。我们养育孩子,培养孩子,目的就是有一天他能独立生活,独立面对挫折,不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也能过得很好。

很显然,这位母亲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孩子已经成年,已经长大,她有权力去追逐自己的理想与幸福,而母亲还觉得她是两三岁的小孩,不愿意放手。其实,很多家庭矛盾就是这样衍生出来的。

我一个亲戚家的小孩,大学毕业后,父亲托人弄脸给他找了份工作,孩子一百个不愿意,非要自己去闯荡,为此父子之间弄得很不愉快,使父子之间的感情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我觉得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界限,家长首先应该有这个界限感,知道孩子到了什么年龄,自己该退到哪一步

,就比如男孩到了三岁以后 ,妈妈就不适合给他洗澡了,他上厕所的时候,妈妈也要有意地避开。

孩子不是蜗牛,父母也不应该成为他背上的壳,该放手时,即便是万般不舍,也要放手。


沛泽妈读心理


这就是“乐极生悲”吗?此母亲情绪就像”坐过山车”,也太矫情了!

母亲有女若此,应该高兴才对,谁知这位母亲竟然寻死觅活,的确匪夷所思。



母亲自杀的理由似乎并不充分。

1、重庆到北京,距离并不远嘛,现在交通发达,网络也发达,要是想女儿了,视频看一会,聊会天,都行。的确想德厉害,坐个高铁或乘个飞机去看一看,也未尝不可。这是在北京,要真的是远渡重洋,万里之遥,那不真的活不成了。

2、到北京上北大,多么荣耀的事情啊,难道要留在重庆,上重庆大学才甘心。要知道名头比重庆大学高的可不在少数,而能超北大的可以说没有。如此正确的,也是每个家长必然的选择,这位家长竟然不愿意,的确让人难以理解。



估计此母亲在女儿一路成长过程中,天天相伴,长期的陪伴中,一下子离开女儿的生活很不习惯。这就起是“恋女情结”吧。

原来女儿都像宠物,被母亲呵护着,陪伴着。现在女儿高考了,长大了,马上独立了,要离开家了,母亲不适应,在女儿面前撒个娇,发泄一下多年的养育之苦,这也正常。

但借酒发疯,甚至还闹出自杀的“笑话”,那就太不应该了。倘若多事者将具体信息公布在网上,可能对于女儿将来的大学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爱她就要为她牺牲一切。母亲培养女儿,过中的酸苦自知,为的不就是这一天吗?现在心愿得以实现,不要再矫情了!

希望自杀事件只是一曲表演,不要因此影响家庭,影响女儿的大学之路。你说呢?


文轩阁


这个母亲的做法太偏激了,孩子能考上北大说明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成绩还是很优异的。为了这一目标,不知有多少家长和孩子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达到。

社会发展到今天,交通,通讯都已非常发达,别说国内就是国际来往交流都已非常便捷,仅仅因为孩子上大学不在身边,不和本意就寻死觅活的父母,哪个孩子愿意和你沟通,和你共处呢!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品,是一个独自的灵魂,何况即将步入大学的成年人,父母孩子交流障碍责任大多在于父母,如果孩子幼年,童年时期,被留守, 寄宿和父母不经常生活在一起

的话,少年以后就很可能不服父母管教,出现交流沟通障碍。所以,还是那句话,天下没有有错误的孩子,只有有错误的父母。作为父母,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请多多陪伴他们。




Epochsl


爱的尺度把握不好,便成了害。

女儿成绩优异,能够考上北大清华之类的名校应该令很多人艳羡,按理说做母亲的会发自内心地骄傲自豪。

然而重庆的这位母亲却选择了跳江轻生,差点酿成惨剧。

就媒体公布的信息来看,这位母亲应该是个很要强的人,或者说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家长。

她跳江的原因,看起来只有两点,一点是嫌女儿去北京上学离家太远。另一点是和女儿发生争执后,女儿躲到了奶奶家。随后,这位母亲在喝醉酒之后选择了跳嘉陵江轻生,幸好被警方救起。

新闻所给的信息很有限,但如果这位母亲所述属实的话,她自身的问题却不小。

首先,忽略女儿优异的成绩反而把目光盯在了离家远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这位母亲的控制欲极强。虽然出发点是爱孩子,但这种爱是自私的是不合理的。嫌孩子离家太远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作为家长的担心,另一层则是不能再随时控制女儿了。从结果来看,应该属于后者。

其次,女儿和母亲发生争执之后选择了到奶奶家躲避,而不是和母亲心平气和地讨论这个问题,说明母女之间的沟通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女儿选择躲到奶奶家这一做法其实也侧面说明了,母女之间的关系在平日里也不太融洽,而奶奶一方似乎是女儿的避风港。

再次,从做母亲的因此喝醉酒并选择轻生的做法也可以看出这位母亲本身的心理素质就不过关,而且做事容易走极端,在她身边生活的人一定会很压抑。

看到这里,我想很多人都挺同情那个做女儿的,毕竟父母是没办法选择的,如果不想被父母掌控自己的命运,又没有正常的沟通渠道,只能选择反抗。

所幸没有因此酿成惨剧,否则不但这位母亲丢了性命,女儿也会因此内疚终生。

从这件事也不难看出,控制欲太强的家长能把好事变成坏事,能把喜剧演绎成悲剧,实在是很失败。

希望生活中有类似情节的家长都能自我反思一下,把自己的情绪调整一下,把自己的心态放平稳。养育孩子不仅仅要给予他们关爱,还要学会适时放手。


夜雨如书


这种父母就是毒药。如果说因为学费凑不齐还可以理解,单纯因为不想孩子远离家,不想不能控制孩子就很让人费解了!



家里有这样的母亲,难怪孩子一心一意要考北大。恶意揣测她的女儿拼命学习的动力就是摆脱这样的父母。

武志红老师曾讲过有一位母亲强烈反对女儿交的男朋友。事实呢这个男朋友收入也很高,家境也挺好,长相也过得去。那这个妈妈为什么要以死相逼呢?就是因为女儿一向乖巧,交男朋友竟然没有事先与她汇报。就这么一件事就看这个男朋友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了。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希望孩子变得更好。但这些父母却把自己对孩子的控制凌驾于孩子的未来之上!这种控制欲真是可怕!

对于她们的孩子,只能劝说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一心一意盼望孩子好。即便你现在放弃了美好的未来来满足她们变态的控制欲,她们仍不会满足的。她们的人生自尊很低,价值感就存在于你的顺从和服从上。所以过好自己的日子,无视她们的控制。

退一万步说,就算这些父母以死相胁,最后弄巧成拙真的死了,也不是孩子的错!她们的人生本身就是错误。是时候给他们断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