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醫療垃圾日產約50噸 專家建議小區設醫療廢物分類箱

西安醫療垃圾日產約50噸 專家建議小區設醫療廢物分類箱

醫療廢物回收後進行專業定點處理 本報記者 李宗華 攝

“全省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置設施有多少,集中處置能力多少”“西安市每天會產生多少醫療垃圾”“醫院裡產生的醫療垃圾去哪了”……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斷推進,不論是“戰疫”最前線的醫療機構,還是百姓日常防護,每天產生的醫療廢棄物又如何處置?會不會給環境帶來負擔和危害……

連日來,記者採訪生態環境部門、西安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瞭解醫療廢棄物處置全過程;相關專家建議增設“醫療廢物分類箱”,防止垃圾汙染和病菌傳播。

數量:西安醫療垃圾日產約50噸

在醫院裡,醫療垃圾會有一套嚴格的分類處置規定。醒目的黃色垃圾桶,上面標有醫療廢物專用警示標識,提醒大家醫療垃圾的危險。那麼,西安每天產生的醫療垃圾有多少?

西安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投資運營方、西安衛達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奕表示,截至2019年,公司與400多家醫院和2600多家診所簽訂《醫療廢物的處置合同》。目前,西安市每天產生的垃圾大概也就是50噸左右,大約20%的醫院產生80%左右的醫療垃圾,“這個和醫院規模有關係,比如說西安交大一附院屬於規模特別大的,那麼它的醫療垃圾產生量就非常大。所以,我們有時一天可能要去拉幾趟。”

“小診所量非常少,可能總量也就10%。”李奕說,雖然診所產生醫療垃圾量少,但是它們個體數量多,也特別分散,所以他們採取的拉運方式是,大醫院大車拉,小診所小車拉,“我們只能根據服務對象的實際情況,儘可能去滿足大家的需求。”

除醫院、診所,還有哪些單位產生醫療垃圾呢?李奕表示,寵物醫院、美容醫院這些所謂的“醫院”也產生醫療垃圾,當然還有一些科研機構,比如說做動物實驗的動物屍體也算醫療垃圾。

“其實,疫情防控期間醫療垃圾總量增加的少,但是和往年同期比肯定還是高的。”李奕說,因為疫情發生是在春節期間,每一年醫療垃圾產生量是有一個曲線的。春節期間醫院就診人數是最少的,基本上能出院都出院了。疫情防控期間,西安市醫療廢物每天總量基本上就是平常的3/5左右,大概30噸。

同時,李奕也表示,由於受疫情影響,也給拉運造成一定難度,以前是48小時去醫療機構拉走就可以,但現在要將常規醫療垃圾和疫情醫療垃圾分開拉運,疫情醫療垃圾必須日產日清。

處置:1150℃焚燒殺毒確保無害

每天上午8時許,西安市胸科醫院院區內醫療廢物回收人員王叢海同往常一樣,拉著有生化危險黑色標識的黃色收集桶收集醫療垃圾。

同時,西安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56歲的裝卸工趙宏巖和38歲的司機韓軍經過40分鐘車程,來收廢棄醫用口罩等醫療垃圾。

上午11時30分,醫療垃圾轉運工楊孟娃會把一桶桶貼著紅色膠帶或者寫著“新型冠狀病毒”字樣的黃色塑料桶交給轉運車輛裝卸工趙宏巖。然後,專人專車專線運抵西安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

“為及時清運處理醫廢,中心派出5輛自帶消毒系統的專用清運車,7組人輪班上陣,確保人休息、車不停。”李奕表示,西安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是全市唯一一家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企業,覆蓋全市行政區域範圍內所有醫院。

醫療垃圾運送到這裡會怎樣處理呢?李奕說,他們採用旋轉熱解氣化焚燒技術處置醫療垃圾,需要兩級焚燒,一燃室溫度穩定在1100℃左右。醫療垃圾分解成煙氣,然後進入二燃室1150℃焚燒,確保病毒被全部殺死。然後再經過脫酸、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塵等環節,最終確保尾氣達標排放。

“西安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日均處理醫療垃圾大約50噸,可以滿足西安全市所產生的醫療垃圾處理量。”李奕表示,今年將投資2億元新建一個全新的,能夠滿足未來10年西安市醫療垃圾處置量需求的中心,建成後日處置能力超過100噸。

陝西省生態環境廳最新數據顯示,3月13日0時至當日24時,全省13個城市正常運行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10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為149噸/天;醫療廢物實際收集量為82.67噸(含疫情廢物7.74噸),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運行負荷率為55.48%。自2020年1月20日至3月13日24時,累計實際處置醫療廢物量為3538.1噸,其中包括疫情廢物433.72噸。

危害:隨意丟棄會造成病原感染

“醫療垃圾處置不當,最大的危害其實就是多了一個疾病傳染源。”李奕說,醫療垃圾是指接觸過病人的血液、身體等,而由醫院生產出的汙染性垃圾。所有醫院都會設置醫療垃圾桶及生活垃圾桶,對醫療垃圾會進行非常嚴格的回收處理。如果垃圾處理不當,會造成疾病的傳播。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量少且分散的家庭醫療廢物如何集中收集處理,確實是個難題。李奕表示,家庭經常產生的醫療垃圾有使用後的棉球、棉籤、紗布、敷料、一次性針筒、輸液袋、一次性血糖測試紙等。

“單就家庭醫療廢物來說,我個人覺得應給公民普及一些基本的醫療知識,他們掌握了這些知識後,就不會再隨意丟棄。”李奕舉例說,如果市民家裡有了家庭醫療廢物,比如說像藥瓶子、藥渣,藥裡頭有液體等,要拿個袋子裝起來,不讓它混到其他垃圾裡。當然如果你懂醫療知識,只要不涉及其他風險,可以進行簡單消毒,噴灑酒精等。普通居民佩戴過的口罩,沾染新冠病毒風險較低,可以直接投放到生活垃圾分類中的“其他垃圾”桶內,鼓勵用塑料袋紮緊投放。

家庭醫療廢物應該如何處理?西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消毒與感染控制科科長王欣表示,健康家庭產生的垃圾,依據生活垃圾處置要求處理即可。如家庭內有病人,應將患者使用過的棉籤、棉球、紗布、膏藥、膏藥布、創可貼、試紙等集中收集,裝入雙層塑料袋中,裝入前應檢查塑料袋,確保無破損,再噴灑100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打溼為宜,紮緊塑料袋,放入小區設置的專門垃圾桶或聯繫就近醫院,交由醫院進行處理;如有針頭,應將針頭裝入硬質容器中,噴灑100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密封硬質容器,聯繫就近醫院,交於醫院進行處理。

建議:各區域增設

“醫療垃圾箱”

連日來,三秦都市報全媒體多篇報道見報後,引起相關職能部門重視,也有諸多讀者和秦聞APP網友參與討論。讀者表示,“混運”不應成為“不分類”的理由,居民應提高自我認識,特別在防疫期間,應主動分類家裡產生的包括醫療廢物在內的各種垃圾併合理投放。小區管理部門及政府監管部門應落實自身責任,做好監督管理。

西安市碑林區柏樹林街辦環衛所蘭友剛表示,他們街道辦轄區有20多個社區,每個社區平均有10多個院落或小區,共設廢棄口罩收集點200多個,半個多月以來,估計收集廢棄口罩有10萬隻。

西安市權威部門最新數據顯示,目前西安居民小區等設立的廢棄口罩等家庭醫療廢物收集點有四五千個,分別送往西安四個垃圾專門處理場進行銷燬。

“儘早出臺相關政策,是有利於合理處理家庭醫療廢物的。”陝西三秦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環境保護部固廢專家庫專家田延生認為,對於普通市民使用過的口罩等家庭醫療廢物,尤其是防疫期間,大多數人的認知都是“這是有害垃圾”,但是沒有政策或規範性材料對其進行專業界定,造成其在處置過程中缺少政策依據和規範統一的操作流程。“我個人認為,現階段出現的問題只是暫時的。政府部門釋放出的多個信號表明,目前的情況在日後必定會有改善。”

“‘定時定點投放’分類垃圾不應在投放時間過後,全部撤走垃圾箱。要考慮居民養成定時定點投放分類垃圾的習慣有一定過程,保留一部分容置垃圾箱,方便臨時性投放。”省決策諮詢委員、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張濤建議,在節假日或疫情防控時期,增加垃圾清運頻次並嚴格垃圾分類制度。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時期要增設“醫療廢物分類箱”,以防止垃圾汙染和病菌傳播。

針對醫療廢棄物,尤其是家庭醫療廢物,多位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做好源頭管理的同時,更應該注重中間環節,尤其是末端必須要規範化、精細化的處理。據瞭解,根據近日國家衛健委和生態環境部等部委聯合印發的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到2020年底,全國每個地級市都要至少建一個規範的醫療廢物處置設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