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深圳速度 高起點擴建高校

“賦能”深圳速度 高起點擴建高校

深圳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特色,也體現了深圳速度。

“赋能”深圳速度 高起点扩建高校
“赋能”深圳速度 高起点扩建高校

30多年前,深圳國貿大廈三天一層樓的建設速度,形象地詮釋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上世紀80年代的時代格言,也讓“深圳速度”成為改革開放代名詞。

30多年後的今天,又一個高教版的“深圳速度”在這個城市誕生了。記者從深圳市教育部門獲悉,未來10年,深圳將投入巨資集中資源辦更多高水平大學,擬力爭到2025年,深圳高校數量達到20所左右。

作為深圳目前唯一一所公立應用型本科院校,深圳技術大學近日舉行成立大會;正在籌建中的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也啟動首批全球招聘計劃擬引進100名高端人才,學校計劃明年開始招生;海洋大學、創新創意設計學院、音樂學院、師範大學等高校也將以高起點、高標準籌建。

高等教育是城市自主創新的發動機,深圳高校建設開始進入快車道。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鮑文娟、王納

建高層次人才“蓄水池”

高等教育擔負著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創新的職能,是城市創新體系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城市,沒有一流大學,沒有高層次人才學術交流,個人提升‘充電’的平臺,很難留住人才。”分管高等教育的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許建領表示,“大學聚集高層次人才,也會成為原始創新的生力軍,為城市的自主創新提供源頭活水。”

深圳高等教育從零起步,主要靠自辦和引進兩條腿走路,約10年一個週期創造了高等教育版本的深圳速度。目前深圳有13所高校(校區),全日制在校生10.38萬人。尤其是自2012年以來,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哈工大深圳校區、深圳技術大學、清華深圳國際研究生院7所院校獲得教育部批准設立。

據統計,深圳2018年高校全職院士達到26名,而在8年前僅有4名。近年來,國家傑青、“青年千人”也在爆發式增長,這也得益於快速增多高校成為了高層次人才的蓄水池。

作為中國科學院第四所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這樣一家定位“小而精”的高等學府即將坐落深圳。而目前該校正在面向全球引進100名高端人才,包括學院院長、系主任、講席教授、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等,擬提供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待遇及一流的科教基礎。

“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深圳未來發展,在開放引進全球人才的同時,更需要有‘自我造血能力’”。許建領表示,深圳要充分運用高校學科門類眾多、人才眾多的優勢,結合深圳的產業優勢、改革創新精神,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創新創業人才,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建設的需要。

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11月做客哈工大(深圳)時就提到目前我國人工智能企業的領軍人才主要依賴從海外回來的華人,本土培育高水平人才嚴重缺乏。高文院士認為,這一現狀已經成為制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最大瓶頸,而為人工智能發展夯實人才基礎的重任,無疑將落到高校的肩頭。

“我們的計算機自動化、機電、經管、數學、法律等學科,目前都已開展了人工智能相關的研究。”哈工大(深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王軒表示,很多家長和學生都很看好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方向,哈工大(深圳)也計劃加大在人工智能學科方面的投入。

財政年投入增20% 加速“自辦”+“引進”

深圳將加快發展高等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圳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的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領導小組,加強統籌,加快推進國際化、開放式、創新型高等教育體系建設。近年來,深圳市財政對高等教育投入年增長20%以上,投入規模僅次於北京、上海,生均經費標準是省內其他高校的兩倍。

目前,深圳正在大力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深大、南科大列入廣東省第一輪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每校除正常投入外,深圳市財政2015年~2017年分別給予專項經費10億元。第二輪廣東省高水平建設,深大、南科大、港中大(深圳)、哈工大(深圳)四所高校列入,深圳市財政2019~2021年給予共44億元的轉型經費支持。

擬加快發展理工醫學社科

深圳高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之比為17:42:41,研究生佔比僅17%。目前市屬本科層次以上高校尚未進入“雙一流”。科研綜合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僅有一家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創新能力還較弱。

中共中央、國務院今年8月份發佈的《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支持深圳在教育體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充分落實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支持大學按程序組建海洋大學;支持深圳建設創新創意設計學院。今年9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加快打造開放式、創新型的一流高等教育高地。

許建領表示,建設一流高等教育,深圳目前任重而道遠。深圳擬爭當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記者瞭解到,深圳擬探索新建高校本、碩、博同時起步,一體化培養。他介紹,接下來深圳擬加快發展理工、醫學、人文社科等學科,大力培育新興和交叉學科;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小規模、創新型、研究型大學,加快研究生教育發展;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紮實推進大科學裝置、省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

在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深圳將建立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的高校聘用制度與薪酬標準。深化科研體制機制創新,完善科研人員激勵制度。科教融合,校企合作,產學研用深度結合也將成為深圳的高等教育特色。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還將以應用技術性大學為龍頭,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發展本科及以上層次職業教育,實現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專業碩士有效貫通。

設前沿學科對接新興產業

深圳大學有兩組數字經常為人們所點贊:2018年,該校的校友創造的財富總額在國內所有大學中名列第一,2019年名列第三;該校的校友在深圳創辦公司每年的總納稅額10倍於當地政府每年投入給該校的教育經費。

這與深圳這所城市的創新創業氣質不無關係。去年深圳GDP達到2.4萬億元,經濟總量位居亞洲城市前五,全社會研發投入超1000億元,佔GDP比重達4.2%,接近以色列水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佔全國近40%,居全國第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4萬多家,僅次於北京,產生了一大批世界級高新科技企業。

高校對於企業創新的推動作用成效明顯。哈工大(深圳)是由哈工大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的一所創新型大學。據介紹,哈工大(深圳)已經與深圳800餘家企業開展了實質性合作,為企業解決1400餘個技術難題,項目經費超過3億元。哈工大(深圳)還授牌西門子、華為、大族激光、美的等近60家企業為校企合作產學研基地。

讓深圳引以為傲的是,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九成來自企業。除了產學研的緊密結合,高校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也同樣重要,不能缺位。深圳也越來越意識到必須補短板,尤其是建設一流研究型大學,充分發揮其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主力軍作用。

“高校特別是一流研究型大學,是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主力軍,是自主創新的發動機。”許建領說:“沒有一流的高等教育支撐,城市創新就會缺乏持久的動力。”

世界其他三大灣區的發展,就充分體現了一流大學發揮了知識創新的“源泉”作用。許建領舉例表示,例如舊金山有斯坦福大學、加州伯克利分校“坐鎮”,掀起了全球電子科技創新風潮。東京灣區有東京大學、東京工業大學、早稻田大學等“領軍”,促成精密機械、高新技術等高端產業集聚。

而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就是目前正在籌建的中科院深理工的其中兩項特色。在科教融合方面,中科院深理工將探索建立學院、研究院、書院“三院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其中,學院主要負責教學及部分基礎研究;研究院則是以科研為主的研究平臺,培養創新創業複合型人才,打通從科學源頭創新,到核心技術突破,再到工程能力建設的全鏈條創新體系。

深圳先進院院長、中科院深理工籌備辦公室主任樊建平介紹,“六大前沿學科將對接深圳未來新興產業的發展,對接深圳先進院的科研佈局,為深圳培養本土人才,使之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動力。”

深圳正著力構建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創新體系,哈工大(深圳)也對此展開佈局。哈工大於2018年成立了國際人工智能研究院,其中,在哈工大(深圳)校區主要從事5G、物聯網、嵌入式人工智能、物理信息融合系統、物理知識圖譜、感知大數據等前沿研究和智慧農業、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能裝備等應用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