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徐徐展开的滇西最美生态城

保山中心城市坝区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助推城市生态化进程

——徐徐展开的滇西最美生态城

2017年以来,市、区两级针对保山坝区一直是全市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难点和痛点状况,积极实施坝区村庄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助推城市生态化进程。目前,已拆除棚改范围内村庄34个,房屋13139户347.1万平方米,实现了城市污水处理率8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坝区村庄垃圾日清运率99.5%,空气优良率98.4%,人居环境质量、承载功能、居住条件明显得以改善,“碧水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

强化规划引领,提升整体风貌

在综合考虑村庄历史文化、区位资源、风貌形态和未来发展潜力等要素的基础上,有序迁并了79个建房无序、边界模糊和位于城镇建设用地(棚改范围)、生态恢复廊道等范围内不符合规划控制要求的村庄,保留了符合规划控制要求且民居建设比较集中、风貌易于改善、有一定发展潜力的172个村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区、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结合道路、沟渠、建筑连片的外围线等自然边界划定村庄永久性边界,沿边界修建了6米车行道和3米步行道,进一步完善了村庄外围边界道路。按照乡土绿化理念开展村落绿化,在道路边界10至50米范围种植经济观赏乔灌木,稳固了村庄边界,增加了绿化面积,增强了景观效果。整理村内闲置用地,加强宅旁绿化和庭院绿化,增加村庄内部和边缘绿量。加强边界管控,拆除村庄边界外严重破坏村落格局的零星民居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在村庄边界内,开展村庄内部建设用地整理,盘活村内闲置土地资源,破解土地供求矛盾,统一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适当建房宅基地(拆旧建新)等建设用地。结合城市干道、东河与杭瑞高速“一河一路”生态廊道建设,统筹开展坝区保留村庄垃圾收集转运、污水集中处理。严格控制保留村庄内各类建设行为,提升村落整体风貌格局,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强化项目带动,提升人居环境

以创建生态、卫生、园林、文明城市为契机,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建设“三个万亩”生态廊道工程。定位为国家湿地公园的万亩青华海生态湿地恢复工程面积达10500亩,项目以打造“有湖、有田、有鱼、有鸟、有塘”景观意境为目标,通过合理设置休闲娱乐设施,开展滨水休闲、湖泊游览、环保教育、生物考察、湿地生态观光等活动,充分发挥其科普教育、康体健身、休闲度假等功能作用。目前,西湖城市综合公园和东湖生态公园已建成并向市民全面开放,共完成投资9.95亿元;功能定位为现代农业及现代农业文化体验为主的万亩生态观光都市农业公园规划面积25000亩,引入云南锦苑花卉、万家欢、晨农集团与隆阳区政府四方共同组建保农集团,负责规划、建设、运营,并建设“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目前,已流转土地12200万亩,完成种植3300亩,全线贯通了主游道10.18公里,绿化工程全面完成,共完成投资7.55亿元;功能定位为集历史文化、生态休闲和户外体验于一体的万亩东山生态恢复工程综合性森林公园规划面积约26500亩。项目于2016年9月28日开工建设,采取五县(市、区)共建模式,已建成的2500亩森林公园“园中园”已向市民开放,完成投资5.95亿元。整个工程进度已过半,正全力实施5000亩二期工程,截至今年6月,累计完成投资14.83亿元。

在实施棚户区改造中,基本完成了中心城区2013年至2017年与省城乡投合作向国开行统借统贷的棚户区改造项目,项目总投资174.5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75亿元。完成拆迁12616户,拆迁面积达317.7万平方米。实物建房已完工17655套,在建64套,并分配入住7850套。中心城区限价房项目已开工建设6个,总建筑面积约146万平方米,总套数达7859套,计划总投资57.1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9.8亿元。在此基础上,还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了新一轮棚改项目,计划实施棚户区改造5863户,目前已融资到位17.5亿元。

积极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国家试点项目,已完成投资55.8亿元,建成地下综合管廊79.72公里。其中,保岫东路、永昌路、青堡路、兰城路综合管廊项目已投入运营,累计入廊管线达292.3公里。采用PPP模式分两期实施保山坝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估算总投资约152亿元。其中,一期重点开展东河及大保高速公路坝区段两侧各50米范围的征地拆迁和截污、排水工程,分段打造南北田园观光段、板桥古镇段、城市休闲康体段、产业风貌体验段,并实施景观绿化提升改造,配套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公厕、景观亭等。开展东河及大保高速公路两侧100米范围内100个自然村乡村道路提升改造、供水工程、污水及垃圾处理等综合提升改造工程,估算投资105亿元。目前,已开工东河两侧海棠路至板桥段截污及景观绿化工程、大保高速路两侧保山出入口至与老320国道交叉口(下村)段截污及景观绿化等工程。二期重点开展西大沟、红花河、大小桥河、城北防洪河4条河道治理,提升改造坝区108个保留村庄公共基础设施,估算投资47亿元。目前,已开工西大沟(学府路—五里亭路)示范段和大小桥河黑臭治理,示范段已实施河堤改造、截污、景观绿化等工程,大小桥河已完成部分清淤、挡水等工程。两期工程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

去年7月成功被列为全国第三批、云南第一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后,我市编制完成了《保山中心城市“城市双修”总体规划》方案。目前,已完成了44段老城区主干道路约55公里85万平方米路面提升改造和4个环岛改造工程以及总长约24公里12.75万平方米的背街巷道改造提升工程,累计投资3.55亿元。

强化责任落实,助推环境整治

启动大保高速等4条高速公路,金六路等11条一、二级公路,六条线至百花岭等15条重要旅游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示范工作。着力解决在公路路产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摆摊设点、打场晒粮、堵塞边沟和随意设置非公路标志及广告牌匾,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挖沙、采石、取土、倾倒废弃物等不文明行为。共打造公路景观节点36个,绿化路段226.612公里,拆除存量违建1434宗13.56万平方米、非公路标识标牌354余块。

全面构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制体系,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依法加强排污许可审核和监督管理,规范排污口设置,有效推进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置,呈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湖美的良好态势。坚持“四个坚决、四个决不允许”工作原则,强力推进“两违”治理,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启用2013年4月航拍图作为固证,制定出台城乡居民违法用地建设处置实施细则,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员队伍建设。目前,共拆除违法建筑121.38万平方米。还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超前谋划、系统安排布置农村垃圾处置、污水处理、厕所等设施,着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强化机制创新,提升管理水平

抓实“四创两争”工作,在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后,又积极启动省级园林城市申报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目前,隆阳区创建省级生态区已通过省级评估待授牌,保山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城市已于去年12月通过省技术评估,保山中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荣获了“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出台《隆阳区殡葬管理实施细则》,市、区合力开展城市面山非法圈建墓地专项整治。共拆除墓地14631冢(活人墓1390冢),坝区火化率达100%;封停城市面山砂石场36个,打击私挖滥采和越界开采136起,完成城市面山生态修复治理2.32万亩。积极开展划行归市专项工作,对坝区木材、石材、水泥制品加工企业实行统一搬迁,涉及统一搬迁346户,已签订协议74户,搬迁38户。进一步完善城市街区行业网点布局和便民临时市场以及摊点群分布管理,占道经营等现象明显得以改善。加快中心城市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共新建农贸市场3个、改造提升7个,改造公厕102座、新建14座。

漫步于保山中心城市,“两山一坝、显山露水,一城四镇、组团布局,田园风光、绿带珠联”的坝区整体空间布局已初步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滇西边境最美生态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