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故事】陶弘景 “山中宰相”

陶弘景

陶弘景,字通明,是南朝人,他經歷了宋、齊、梁三個朝代,是丹陽祙陵(今江蘇江寧縣)人。他小的時候,就很聰穎好學。十歲時,他最喜歡讀葛洪的《神仙傳》,每日研讀此書不分晝夜,廢寢忘食。從此便立下了修身養生的志向。長大後,陶弘景生得眉清目秀,身材高大,一副仙風道骨。他長期食素,不沾葷腥,不近女色,也不娶妻生子。他的學識十分淵博,琴棋書畫無一不精,不到20歲,就做了帝王的伴讀。後來做了官,雖然身在仕途,卻仍然很少與外人結交,只是在批閱公文以及研究學問上下功夫。而朝中的大小事務,大多須要由他定奪。


【名醫故事】陶弘景 “山中宰相”

陶弘景退隱之後,便以煉丹修道為主,皇帝對他雖然不捨,但仍答應了他,送給他大量的布帛及應用之物。他離開京城時,眾官員都在路上為他送行,這也是南朝開朝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場面之大足以證明他在朝中地位之高。

他來到了句容山,就在那裡潛心修煉,繼續研究學問。但是由於皇帝與他十分親密,又極其信任,所以朝中的事務,仍常以書信的形式請他參與決策。由此,陶弘景又有了“山中宰相”之名。

陶弘景十分喜愛醫藥學,他讀了很多書,也不拘於書中的言論,親自走到自然中去尋找藥物,並以實際的觀察來印證書中的內容。在醫學方面,他最大的貢獻就是編寫了繼《神農本草經》之後的第一部藥學專書《本草經集註》。該書在描述的內容、所載藥物的數量以及分類方法等方面,都比《本經》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本草經集註》在《本經》365種藥物的基礎上又加入了365種藥物,合計730種,大大擴展了可供使用的藥物種類。首先,陶弘景開創了一種新的藥物分類法。《本草經集註》當中,藥物的記載是按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等七類進行劃分的。這樣,比起《本經》的“三品”分類法,既便於使用者的查詢,又便於對藥物的總結。並且,在其後的一千多年中,這種方法被一直延用著。其次,書中對於藥物的性味、產地、採集、形態和鑑別等方面的論述水平,也較以前的論述有了顯著的提高。另外,經過系統的歸納和總結,陶弘景還第一次提出了“諸病通用藥”的概念。這是將藥物的功用主治和疾病特點兩個方面相結合進行的一種十分切合臨床使用的歸納方法。比如:書中提到“治風”的通用藥有防風、防己、秦艽、芎藭等;“治黃疸”的通用藥有茵陳、梔子、紫草、白薇等。這種方法的創立為臨床醫學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本草經集註》問世以後,對後世醫家的影響很大。甚至到了唐代,我國第一部藥典——《新修本草》,就是在此書的基礎上進一步修訂補充後完成的。

陶弘景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他推崇葛洪的著作,其經歷也和葛洪有異曲同工之妙。《本草經集註》在我國醫藥學發展過程中寫下了重要的一頁,諸多創新與發展是勤勞聰敏、博學廣識的先賢在中醫藥學方面的重大貢獻,也成了我們學習、借鑑和研究的珍貴資料。

-----------------------


【名醫故事】陶弘景 “山中宰相”

陶弘景(456~536)

陶弘景,字通明,自號隱居先生或華陽隱居,卒後溢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今江蘇鎮江一帶)人。陶氏生活於南朝,歷經宋、齊、梁三朝,是當時一個有相當影響的人物,博物學家,對本草學貢獻尤大。

陶氏為世醫出身,祖父及父親皆習醫術,且有武功。他自幼聰慧,約十歲時即讀葛洪《神仙傳》,深受影響,三十六歲辭官隱居句容茅山,並遍歷諸有名大山,訪求仙藥。當時,他深受梁武帝蕭衍的信任,雖則他時梁武帝多次贈官不受,但梁武帝有關國家大事都要向他諮詢,所以時人對他有“山中宰相”的稱號。

陶氏思想是釋、道、儒三家融於一體的代表人物。

就醫學而言,是我國本草學發展史上貢獻最大的早期人物之一。在他生活的年代,本草著作有10餘家之多,但無統一標準,特別古本草由失效年代欠遠,內容散亂,草石不分,蟲獸無辨,臨床運用頗為不便,他擔負起“苞綜諸經,研括煩省”的重任,將當時所有的本草著作分別整理成《神農本草經》及《名醫別錄》,並進而把兩者合而為一,加上個人在這方面的心得體會,著成《本草經集註》,共收藥物730種。成為我國本草學發展史上的一塊里程碑。

該書的主要特點是開創了使我國本草學成為一門包羅萬象的博物學。他還創立了一些具有獨創性的發明,例如創立按藥物治療性質分類的“諸病通用藥”分類法,在體例上,又開創本草著作分總論、分論敘述的先河,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他又應用朱書、墨書的方法來區別《本經》和《別錄》的原文的方法等等。他在我國本草學發展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陶弘景具有科學的探索精神。在當時的條件下,他敢於提出新的本草分類法,而不囿於原來那種三品分類法。他本人原來是個道教徒,但他卻能從實際出發,打破三品分類法,足以證明他在科學道路上實事求是的態度。他有著“一事不知,深以為恥”的探索精神,這又是他在科學上得以有所成就的動力。如他多次親驗細腰蜂(即嬴)的蜂窠,終於得出正確的結論,認為《詩經》的說法“斯為謬矣,選詩者未審,而夫子何為因其僻也?聖人有缺,多皆類此。”直率地批評古聖人的謬誤。

據記載,陶弘景一生著作很多,宋·賈嵩《華陽隱居內傳》記有陶氏著作三十二種二百三十三卷之多。在養生方面,有《養性延命錄》、《養生經》,在本草學方面,除上述者外,還有《藥總訣》等。

陶弘景在醫學上也是有突出成就的。古代醫藥並不分家,是本草學家,在醫理上也必然精通其道,陶弘景正是如此。他首先整理了葛洪的《肘後方》為《補闕肘後百一方》,並著有《效驗方》。

此外,陶弘景在其他學科如天文歷算、養生學方面,也都有所研究,據稱還制有“渾無儀”,可惜已無可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