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被屠滅三族,背後真相究竟是什麼?

第二層皮


諸葛亮死後,蜀國大軍秘不發喪,楊儀不敢親自前往面見魏延,於是令費禕前往揣摩魏延的意圖。費禕到了魏延大營將諸葛亮的遺令做了轉達,魏延聽後非常不以為然,回答道:“丞相雖然亡故,但還有我呢。府親官屬便可護送丞相遺體回成都進行喪葬,我自當率領諸軍進攻敵人,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 況且,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受他楊儀擺佈,做為他斷後的人呢?”

說完後,魏延轉而勸費禕一起留下來,一起共同繼續伐魏,並讓費禕和自己聯名做手書,昭告蜀軍眾將。

魏延為什麼有這麼大膽子敢違背諸葛亮的遺命?我分析原因有兩點:其一,撤軍其實並沒那麼無法接受,只是由楊儀來主持,讓自己為楊儀斷後,魏延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的;其二,當時蜀國有傳言認為,諸葛亮死後唯一能繼任主持北伐大局的非魏延莫屬。因此,很可能在諸葛亮死後,魏延心中就默認自己就裡所應當的是全軍代理統領了。哪知道結果卻是一向不和的楊儀。這兩件事與魏延的期望反差太大,這麼大的心理落差對魏延來說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的。

費禕一看魏延這個意思,知道不妙,便謊稱說:“我應該回去為你勸解楊長史,長史是文吏,甚少管知軍事,他必不會違命。”於是出門馳馬而去。費禕走後不久,魏延就醒過夢來,後悔放費禕走了,然而已經追不上了。

於是魏延派探子偵察楊儀等人的動靜,探子回來報告說,楊儀等人都在按照諸葛亮的遺命收拾行裝,各個營壘都在按順序撤離。楊儀和費禕完全罔顧自己的意見就這麼開始撤軍,這不是明擺著棄自己於不顧嗎?因此魏延大怒,由於費禕沒敢當面和魏延直說這也是諸葛亮的遺令,因而魏延把這筆帳便算在了楊儀和費禕的頭上。

魏延當即率自己統領的軍隊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面,而且所走過的地方都把棧道燒得斷絕。

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在成都同時收到兩人的表章,便尋問侍中董允和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結果董允和蔣琬二人都擔保楊儀而懷疑魏延。

魏延搶先佔據了南谷口,在盛怒之下竟然率軍出擊楊儀大軍,楊儀不敢上前,命令王平前去抵禦魏延。王平怒罵魏延的先頭部隊,說:“諸葛丞相剛剛去世,屍骨未寒,你們安敢如此!?”

魏延軍知道不該進攻自己人,魏延的軍令有誤,於是都不再聽魏延的命令,作鳥獸散了,只剩下魏延和自己的兒子等十幾個人。無奈之下,魏延只好逃往漢中。楊儀見狀不肯罷休,派馬岱前往,追上了魏延並且斬了他,將他的頭顱獻給了楊儀(至於馬岱是如何斬殺的魏延,史料上沒有詳細的記載,有可能是《三國演義》描述的突然襲擊,也有可能是倚仗所帶的追兵多於魏延剩下的十幾個人,但是無論如何這都不是諸葛亮的遺計)。楊儀見到魏延的人頭,一把扔到地上,一邊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一邊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

此後,魏延被誣陷謀反,並被屠了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三國志》記載:“魏延不是向北降魏而是向南行軍,本意不是謀反,只是要除掉楊儀等人而已。

可見,楊儀是沾了遵了諸葛亮的遺命的光,成為了諸葛亮撤軍遺命的執行者和代言人,魏延則就是吃了這個公然違命的虧,要除掉宿敵楊儀,又沒想到好的辦法,反而是盛怒之下采取了極端錯誤的措施,與自己人對陣,這才使得自己因為理虧而兵敗被殺。

可憐魏延一代蜀國名將因為性格問題導致的個人恩怨,造成如此糟糕的結局,而且還被《三國演義》黑成腦後有反骨的反叛,成為了三國時期被黑得最慘的人物。


土豆崽


魏延本是受到劉備器重的將才,可惜因為以下三點被削去頭顱。他臨死前大喊三聲“誰敢殺我”可見有多作死。

魯莽 破壞七星續命

建興十二年春諸葛亮夜觀天象,驚覺命在旦夕。姜維推薦七星續命。諸葛亮點燃七七四十九支蠟燭,披髮仗劍,踏罡步,踩七星。到了即將成功的最後一刻刻,魏延揭開帳篷大步流星的走進來跪拜。風同時也吹了進來,吹滅了主燈火焰,吹滅了蜀漢最後的希望。當時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心裡遺憾莫名,覺得魏延該死。姜維當場拔劍,諸葛亮制止了。他說將星入命,實乃天意。

狂妄 狂妄自大

三聲大喊“誰敢殺我,誰敢殺我,誰敢殺我” 魏延的狂妄在讀者的心裡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國時期英雄輩出,魏延賣主求榮本算不得什麼英雄。他沒有什麼功勞卻被劉備提拔為鎮遠大將軍,漢中太守,到了蜀漢末期,蜀漢無將可用。魏延又資格老練。助長了他的囂張氣焰。他的狂妄給他帶來滅頂之災。

反骨 天生反骨

魏延本是韓玄守城之將。劉備帶著人馬攻打韓玄,魏延殺韓玄獻城給關羽。關羽領著魏延到劉備那裡,諸葛亮當時指出,魏延有反骨反問:“韓玄對你不薄,為何不忠不義食他俸祿,害他性命,留下此人,日後必反”諸葛亮要殺他,劉備阻攔下來。

後來,果然魏延反了。


彎月鉤玉樓


魏延,字文長,蜀國的著名武將,他對劉備非常忠心。

《三國志》當中記載“魏延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也就是說,在入蜀之前,魏延是岌岌無名的小人物,他完全是在入蜀作戰中一點點成長起來的。

魏延的性格高傲膽大,他做事從來不按套路出牌,他在跟諸葛亮一起北伐時,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雖然他自己覺得非常有把握,但是諸葛亮認為這樣太過於冒險,他主張穩步前進,步步蠶食。可能從這個時期,魏延對諸葛亮已經有了意見,當然,諸葛亮同樣對他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公元219年,劉備和曹操在漢中進行了一場大戰,這場戰鬥,最後是曹操失敗了。

劉備佔據漢中以後,自稱為漢中王,開始大肆封賞手下的官員。而剛剛攻下的漢中,則是一塊肥肉,人人想吃,不過大夥心裡明白,這塊肉不是誰想吃就能吃上的,最有機會吃上的,也就是劉備最信賴的關羽和張飛了,不過關羽已經有了荊州,那麼這塊肉鐵定是要張飛吃了,但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劉備居然把漢中太守的位置給了魏延,並且升任其為鎮遠將軍。

當然,魏延也沒有給劉備丟人,他長期駐紮在漢中這裡,一直守護著蜀漢的北大門。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魏延被劉備封為鎮北將軍。建興元年又魏延被加封為都亭侯。

劉禪即位以後,朝政完全由諸葛亮負責。諸葛亮四處北伐,魏延都跟著一起去了,而且立下奇功,被封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

由於魏延的高傲,再加上他的赫赫戰功,他除了對諸葛亮還夠尊敬,其他的人他壓根不放在眼裡,甚至於和劉琰、楊儀等人都有了很深的矛盾。他的霸道,讓他在朝堂上得罪的人越來越多。

元234年,諸葛亮再一次興兵北伐。魏延被任命為先鋒官,大軍浩浩蕩蕩地開往五丈原駐紮。

諸葛亮在這次北伐中去世了,臨別之際他排好了後事,他知道魏延這個人,除了自己還能管一管他,別人肯定是管他不住,所以是走是留任憑他便。

諸葛亮把所有事都交給了楊儀,楊儀主張大軍撤退,但是魏延一身傲氣,就是不服從楊儀的命令,這直接導致了雙方兵刃相接。

後來雙方都向劉禪申訴,滿朝官員全部向著楊儀,魏延成了孤家寡人,本來沒有謀反,現在也變成了有。

魏延很生氣,率軍進攻楊儀,但軍士們都不願意自己人打自己人,所以紛紛投降。魏延沒有辦法,只能逃跑,後被追來的馬岱,給斬殺了。

既然給你魏延定了謀反的罪名,為了讓這件事成為事實,也同時是為了在朝中立威,楊儀誅滅了魏延的三族。

都說魏延小心眼,狹隘,楊儀何嘗不是呢?如果楊儀是個心胸寬廣的人,他也不會因為魏延一個人的事,就誅滅了魏延的三族,所以說魏延被誅滅三族,自己雖然有錯,但也是由於政敵的心胸狹隘所致。


文華說


魏延被屠滅三族,陳壽在三國志中說,“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已也。”魏延自身的禍患和罪責,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做為蜀國的核心將領,魏延的能力不弱於關張。從劉備棄用張飛,提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兼漢中太守來看,魏延智勇兼備。漢中既是巴蜀的門戶,也是北出秦川的根據地,劉備曾問魏延說,“如今我把鎮守漢中的重任交給你,你打算怎麼辦呢?“魏延回答說,“如果曹操率領全國軍隊來攻,我將為大王擋住他,如果他只派一個偏將率十萬大軍來,我將替您把他消滅。”劉備連連稱好,眾人也都認為魏延有能力,有氣魄。後面果如魏延所言,鎮守漢中,未有閃失。在劉備平定益州後,關羽督掌荊州事務,兼任襄陽太守,張飛鎮守巴西,馬超因為得羌胡擁護,任平西將軍兼涼州牧,處於魏蜀交戰前沿的指揮官,是關羽和魏延二人,他倆的能力得到劉備的認可。在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進攻樊城的曹仁,“漢水氾濫,七軍皆沒“。這個時侯如果關羽攻魏防吳得當,荊州的關羽和漢中的魏延是蜀國北伐的兩把尖刀,若“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這將是隆中對總體戰略方針的實施。荊襄後勤充足,糧食甚至可以從敵國奪取,而後關羽毀敗,北伐成功實際變的遙遙無期,後諸葛亮出祁山,多次因糧草不繼而退兵“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北伐無果,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諸葛亮軍事謀略略有不足。魏延看在眼裡,心裡是不服氣的。“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魏延的才能不能施展。認為諸葛亮膽子小。沒有奇謀出奇制勝,將相關係處的不好。以至於諸葛亮病重,和其它眾將商量退軍時,魏延被排除在圈外,讓魏延斷後,如果魏延不服從命令,大軍就自行出發。

魏延勇猛過人,對士兵很好,“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魏延和楊儀的矛盾公開,多次拔刀相向。魏延官居高位,軍功卓著心高氣傲,同事很多都避著他,怕他。魏延跟同事關係也處的不好。

諸葛亮死後,魏延拒絕退兵,欲領兵與魏國交戰,在得知蜀軍按計劃退軍後,搶先向南撒退,併火燒棧道,後來軍眾皆散,魏延父子逃奔漢中,楊儀遣馬岱殺死魏延父子,楊儀害怕魏延家人報復,於是殺掉魏延的三族,並以魏延違抗軍令為由,坐實魏延謀反的罪名。

魏延死後葬在石馬鄉,劉禪派蔣琬瞭解情況,推究魏延本意,他之所以不向北投降魏國而向南撤退,只是為殺掉楊儀,沒有謀反之心。他與眾人不和,還是認為人們會推選他接替諸葛亮。魏延的本意就是這樣。

關羽愛護士兵,對士大夫卻很傲慢,張飛敬重君子卻不愛惜普通士兵,最終關羽被南郡太守麋芳出賣,斷了退路敗走麥城被殺,張飛也被小人所害。都是因短處而遭罹難。魏延沒有吸取教訓導致家族覆滅,和關張是一樣的。


橫海聽泉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對於蜀將魏延的印象應該都比較深刻吧?在演義中魏延被塑造成了一個具有反骨的形象,他傲慢無禮、他心胸狹隘,他不忠心事主。這樣的他當然不能夠遭到大眾的歡迎。不過當拋開演義重新去看魏延這個人的時候,相信你一定會被他所折服,因為真實的他實際上是一個具有英雄氣概的忠臣。

  魏延,字文長,蜀國的著名武將。魏延的忠心從始至終只給一人,而那個人就是劉備。魏延究竟是什麼時候跟隨的劉備史書上寫的很模糊,所以很難確定具體時間。但是能夠肯定的是在劉備入川以前魏延就已經在劉備手下做事了。《三國志》當中記載“魏延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這就是說在此前魏延也許是岌岌無名的小人物,他完全是在入蜀作戰中一點點成長起來的。所以說,魏延的成長也是比較艱辛的。

  劉備佔據蜀地以後就封了魏延做牙門將軍。從封號就可以見得劉備確實把魏延當成自己的心腹來看待的。劉備喜歡魏延,也許就是因為魏延那一身英雄氣。為什麼說魏延身上具有英雄氣呢?因為魏延的思想異於常人,而且是“膽大妄為”。魏延在跟諸葛亮一起北伐期間提出來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他想要親自率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通過並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的大軍則可以從斜谷進兵長安、潼關,最終兩軍在潼關會師,這樣大事就可成了。這樣的計劃風險性很大,當然如果成功那麼所得到的利益無疑是巨大的。雖然魏延有把握,但是對於諸葛亮來說這樣的計劃太過於冒險,他主張穩步前進,步步蠶食。所以從子午谷奇謀您就能看出魏延確實具有一身的英雄氣,當然也可以看出其和諸葛亮之間有著一定的矛盾。

  劉備也是英雄,他十易其主,歷經一番艱苦卓絕最終打下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所以說兩人那可是英雄相惜。劉備很喜歡他。公元219年,劉備和曹操在漢中進行了決戰,這場決戰最終以曹操的失敗而告終。劉備攻取漢中以後自稱為漢中王,開始大肆封賞手下的官員。對於眾將來說,剛剛攻下的漢中是一塊肥肉,劉備只可能把這塊寶地賞給他最信賴的兩兄弟—關羽和張飛。不過當時的關羽已經有了荊州,所以大家想漢中必定是要給張飛的,但出人意料的是劉備居然把漢中太守的位置給了魏延,並且升任其為鎮遠將軍,這可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魏延也沒有給劉備丟人,他長期駐紮在漢中一線,一直守護著蜀漢的北大門。公元221年,漢獻帝在許都讓位給魏文帝曹丕,並昭告天下。遠在成都的劉備以為漢獻帝已經被曹丕害死,所以在成都為漢獻帝劉協服喪,並且即皇帝位,史稱漢昭烈帝。雖是偏安一隅,但漢朝的國祚得以繼續延續下去。這時候的魏延被劉備封為鎮北將軍。建興元年又魏延被加封為都亭侯。

  建興元年劉備去世,太子劉禪即位,朝政完全由相父諸葛亮負責。諸葛亮一心想要完成劉備未竟的事業,執意出兵北伐。而那身居北邊的魏延當然是諸葛亮北伐行動當中所不可或缺的人物了。諸葛亮先後四次北伐魏延都跟著一起去了,而且立下奇功。所以魏延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被封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

  此時的魏延用春風得意這四個字來形容他也許再恰當不過了,不過作為英雄的魏延當然不是完美無缺的,他的優點很突出,缺點也十分鮮明。在他的眼中似乎能夠被他所看重的人並不多,至少自從劉備死後整個蜀漢他所畏懼的也就只有諸葛亮而已,其他的人他壓根不放在眼裡,甚至於和劉琰、楊儀等人交惡。而且他時常不遵從聖旨總是按照自己的意思來。魏延越是霸道,他在朝堂上得罪的人就越多。

  元234年,諸葛亮再一次興兵北伐。五十多歲的諸葛亮任命魏延為先鋒官,大軍浩浩蕩蕩地開往五丈原駐紮。這次北伐結束了諸葛亮的生命。臨別之際諸葛亮安排好了後事,他特別交代魏延這個刺頭別人肯定是管他不住,所以是走是留任憑他便。當時諸葛亮身邊也只有楊儀他們,所以其死後楊儀接管了權力。楊儀主張大軍撤退,但是魏延一身傲氣,就是不服從楊儀的命令,這直接導致了雙方刀兵相向。

  後來兩者都向皇帝申訴,但是滿朝官員都向著楊儀,於是魏延謀反這件事無也就變成了有。魏延率領大軍進攻楊儀,但軍士們大多不願意跟隨魏延打自己人,所以紛紛投降。魏延不得已只好跑路,誰知道被追來的馬岱斬殺在了逃跑的路上。

  楊魏之爭終於落下帷幕,俗話說成王敗寇,魏延的倒臺給其家族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為了坐實魏延謀反,同時也是為了在朝中立威,楊儀誅滅了魏延的三族。其實都說魏延小心眼,狹隘,但這楊儀何嘗不是呢?只因為雙方有著不同的政見就把政敵冠以謀反之罪滅三族,實在是讓人很難接受。

所以說魏延被誅滅三族不僅是自己的錯,也是由於政敵的心胸狹隘所致。


小智戲說


魏延被屠滅三族,許多人認為是諸葛亮設計陷害的,因為兩人的關係一直都不融洽,主要證據有三點。

1.劉備進攻長沙時,魏延作為降將打下了長沙,還救下老將黃忠,如此功勞,諸葛亮卻要把魏延推出去斬首示眾,這可是兩人第一次見面,理由相當奇葩,說魏延腦後有反骨,以後必定會反叛。

2.諸葛亮北返時魏延隨軍出征,他多次提出兵分兩路,一路給自己五千精兵,從子午谷直取長安,長安守將夏侯楙膽小又沒有謀略,長安一定會輕而易舉地得到,結果被諸葛亮否決。

3.諸葛亮臨死前沒有召見魏延,而是把軍隊託付給楊儀、姜維等人,並且還給馬岱錦囊妙計,一旦魏延不聽楊儀的命令,就依計行事,結果魏延被殺。


麟開祥趾


當年魏延降備時,諸葛亮讓人推出斬首,有人問孔明為啥要殺它?孔明說其人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反,私下說,現在不殺它,是留人其勇,最終魏延應該說是死在諸葛亮的手裡。


東方翁k


武人鬥不過小人,正邪不相容。一世英雄終死於鼠狗孑之手一一千古奇寃一樁!


喜洋洋111888


將帥不和,搬弄是非


翰墨無名一一張越


政治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