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定向降準+MLF未降息 貨幣政策保持“以我為主”

新華財經北京3月16日電(張無)人民銀行發佈公告表示,16日實施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同時,開展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1000億元,中標利率3.15%,與此前持平。今日不開展逆回購操作。因無逆回購到期,當日公開市場實現淨投放1000億元。

目前市場已無未到期逆回購資金

截至3月16日,央行已經連續二十個交易日暫停逆回購操作。據國海證券固收團隊統計,本週央行公開市場無正回購、逆回購和央票等到期。目前央行公開市場已無未到期的逆回購,市場上未到期的主要是MLF和TMLF,其中MLF餘額為41900億元,TMLF餘額8056億元。

本次定向降準較年初全面降準更有針對性

回顧來看,本次降準為年內第二次降準,第一次是在元旦當天,央行宣佈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雖然這兩次都是降準操作,但是降準目的,或者說經濟背景是存在差異的。

國金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邊泉水分析稱,1月全面降準是為了對沖春節前多方面因素對流動性的擾動(現金需求的增加、財政存款的增加以及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到期)。

而對於本次定向降準,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稱,此次定向降準主要側重於鼓勵銀行對中小企業進行更多的信貸投放,支持其快速、全面地恢復產能。

不同於全面降準,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定向降準對銀行貸款資金的流向是有一定要求的。銀行只有滿足了貸款資金流向在結構上的要求,才能享受人民銀行的定向降準政策。此次定向降準是普惠金融領域,人民銀行在給各家銀行提供長期低成本資金的同時,也在有針對性地引導銀行把資金用於需要得到支持的小微、“三農”等領域中去。

美聯儲開啟零利率 央行“以我為主”未對MLF降息

此前,市場認為16日是中國央行是否“降息”的重要窗口期。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15日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1個百分點到0%至0.25%之間,並啟動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計劃,以保護美國經濟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場高度關注今日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是否跟隨降息。

這是一月之內,中國央行連續兩次沒有跟隨美聯儲降息。3月初,美聯儲超預期降息50BP,當時央行逆回購政策利率亦保持不變。

為什麼央行今日操作MLF,利率與此前持平,並未跟隨美聯儲步伐降息?光大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旭分析稱,在今日降準落地後,市場對於降息有更高的期待,但是近期降低MLF利率的迫切性並不高。本月初美聯儲等陸續宣佈調降基準利率後,部分投資者便認為,此時中國央行應跟隨這些經濟體一同降息,但是2月MLF利率已經下調,這次實際上是美聯儲等外國央行在跟隨中國央行降息;另一方面,在疫情出現之後,美國股市表現出了較大幅度的下跌,而中國資本市場的運行較為穩健,因此美聯儲需要採取較中國央行更大幅度的降息措施以穩定市場信心,而中國股市的平穩運行降低了央行降息的迫切性。

財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表示,美聯儲降息後,全球其他央行跟隨降息的概率較大,但中國央行是否啟動降息,需要視中國國內情況而定。前期中國已經採取了一些針對性定向措施,如定向降準、再貼現再貸款、專項再貸款等,後期需要根據國內經濟指標反彈情況以及海外經濟對國內影響情況,決定是否需要降息。

下一步央行將綜合採取多種措施促進貸款利率明顯下行

針對國內復工復產情況以及經濟發展,央行在利率調節方面會做出哪些調整?關於這一問題,15日,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綜合採取多種措施促進貸款利率明顯下行,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發展。

孫國峰指出,一是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供良好的流動性環境。二是繼續推進LPR改革,有序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引導完善商業銀行內部的轉移定價(FTP)體系,將LPR內嵌入銀行內部的利率機制中,完善LPR的傳導機制,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潛力。三是引導銀行體系適當向實體經濟讓利,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暢通經濟金融的良性循環。四是繼續發揮存款基準利率作為整個利率體系“壓艙石”的作用,同時壓降銀行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宏觀審慎評估,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穩定銀行負債端成本。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佈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抗擊疫情 金融業在行動

本文源自中國金融信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