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貨幣政策應繼續“以我為主”保持定力

在美聯儲下調利率區間至接近零並重啟量化寬鬆後,我國貨幣政策的反應出乎市場預料。

此前,市場普遍預期近期我國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將進一步下調。3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卻暫時“按兵不動”,維持了MLF操作利率不變,貨幣政策定力凸顯。

保持“淡定”並非因為我國貨幣政策沒有空間。恰恰相反,作為主要經濟體中少數實施常態化貨幣政策的國家,我國貨幣政策空間與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相比,可謂十分充足,貨幣政策工具箱也有足夠的儲備,有信心、有能力應對疫情的影響。

作為一個大型經濟體,我國貨幣政策主要服務的是國內經濟,貨幣政策也需要“以我為主”,根據國內的經濟形勢和物價走勢來進行預調和微調。今年以來,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帶來的短期衝擊,我國已通過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調降公開市場操作利率、MLF利率等方式,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潤澤實體經濟。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雖然短期內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定影響,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迴旋餘地大,宏觀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尤其是當前我國在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和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後,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加快。疫情發生以來,我國金融市場雖有波動,但總體表現較為平穩,金融機構和金融基礎設施運行正常。因此,在此時“下猛藥”並非明智之舉。在3月3日美聯儲大幅降息時,我國央行就並未跟隨。

但也要看到,此次美聯儲重啟零利率、量化寬鬆等在內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其帶來的外溢效應將為全球按下“快進鍵”,促使其他經濟體重新評估疫情影響通過產業鏈向全球傳導的嚴重程度,進而可能在全球引發範圍更廣的貨幣寬鬆浪潮,這也可能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進一步衝擊。

在這一背景下,接下來我國貨幣政策應繼續“以我為主”,保持定力。只要經濟沒有出現大波動,就應繼續堅持穩健的基調,堅決不搞“大水漫灌”,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支持,引導企業實際貸款利率下行。同時,還應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兼顧內外部因素來考量。綜合經濟增長、物價趨勢等內外部各個因素的變化情況,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採取不同價格、數量、期限的組合,進行更為靈活適度的調節,繼續為我國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而努力。

陳果靜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