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強國方針下的中國港口建設是怎樣的?

眾所周知,港口是位於海、江、河、湖、水庫沿岸,具有水陸聯運設備以及條件供船舶安全進出和停泊的運輸樞紐,是水陸交通的集結點和樞紐,工農業產品和外貿進出口物資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裝卸貨物、上下旅客、補充給養的場所。

在這個海洋國家控制世界的舞臺上,優良的港口基礎設施不僅僅是對經濟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對於海權領土的防衛也有著巨大的作用。下面就跟著小編的腳步,來看看我國的港口建設吧。

在中國,沿海港口建設重點圍繞煤炭、集裝箱、進口鐵礦石、糧食、陸島滾裝、深水出海航道等運輸系統進行,特別加強了集裝箱運輸系統的建設。政府集中力量在大連、天津、青島、上海、寧波、廈門和深圳等多個港口建設了一批深水集裝箱碼頭,為中國集裝箱樞紐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煤炭運輸系統建設進一步加強,新建成一批煤炭裝卸船碼頭。同時,改建、擴建了一批進口原油、鐵礦石碼頭。到2004年底,沿海港口共有中級以上泊位2500多個,其中萬噸級泊位650多個;全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150萬標準箱,躍居世界第一位。一些大港口年總吞吐量超過億噸,上海港、深圳港、青島港、天津港、廣州港、廈門港、寧波港、大連港八個港口已進入集裝箱港口世界50強。(選自《中國2005》)

海洋強國方針下的中國港口建設是怎樣的?

2012年,全年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07.76億噸,比上年增長7.37%。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8.80億噸,內河港口完成38.96億噸,分別增長8.2%和5.9%。

2012年,全國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1.94億人,與2011年基本持平;其中,沿海港口完成0.79億人,內河港口完成1.15億人,分別下降1.5%和增長0.8%。

2012年,全國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30.6億噸,比上年增長9.68%。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7.86億噸,內河港口完成2.71億噸,分別增長9.5%和12.0%。

2012年,全國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77億TEU,比上年增長8.4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58億TEU,內河港口完成1950萬TEU,比上年分別增長8.0%和12.3%。

海洋強國方針下的中國港口建設是怎樣的?

近十年來,中國沿海港口建設投資近萬億元,其中2012年,沿海建設投資達到了1004.14億元。截止2012年,全國億噸以上港口(包括沿海和內河港口)已達29個,其中,沿海億噸港口19個,內河億噸港口10個,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31862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1886個。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日前出爐《全球港口發展報告(2012)》。報告顯示,在中國外貿疲軟、內需不振的雙重壓力下,去年中國億噸以上港口(包括沿海和內河港口)新增至29個,港口生產保持穩定增長,但增速明顯放緩。

2012年中國規模以上港口共完成貨物吞吐量97.4億噸,同比增長7.4%。受國際需求疲軟及國內經濟轉型雙重壓力影響,去年中國前五大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均未超過10%。然而,沒有高基數壓力的中、小港口仍以兩位數增幅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詳見前瞻《中國港口碼頭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