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哪些诗?

月盈红袖


王维诗、书、画皆精通,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而王维的诗,清新自然,形神兼备,读他的诗就仿佛身临其境,让人无限沉醉。选几首比较有名的: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这首诗是写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闲适从容。颔联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末联写山之高,点明归隐之高洁和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的宗旨心绪。整首诗托物寄情,层次分明。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此首诗意在描写积雨后辋川庄的景物,叙述隐退后闲适生活:多雨的时节,天阴地湿,农家炊烟缓缓升起;村庄外广漠平畴,白鹭飞行,深山密林,黄鹂和唱,画意盎然。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食露葵,与野老村夫山间飞鸟一起过着恬静淡泊的生活

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谷中的浅溪中有白色在石头露出水面,因天气寒冷,山林中红叶稀少,点点相间在绿色之间,本来没有下雨,但这树阴浓翠欲滴,将要沾湿人的衣裳。“空翠湿人衣”将山谷的之幽静与山谷之浓翠诗情画意般展现出来,不愧为"诗中有画”。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自诉诗人的境况: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表达了诗人闲适而又随性自在的心境和超然物外的性格。

田园乐七首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这一组诗,是作者退隐后居辋川时所作,故又题作《辋川六言》,七首诗各自独立,联缀起来又是一个整体,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辋川的田园生活与自然景致,表现了诗人恬静悠闲的生活态度与淡泊素简的精神境界。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全诗不管是写景(幽篁、深林、明月),还是写人(独坐、弹琴、长啸),用词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月夜幽林的深邃的意境,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信手拈来,随意却是匠心独运,妙不可言。


梅不二


春雨催晨梦 新泥草气香

莺声藏旷野 湿翠泛烟光

是王维的诗吗?当然不是,是我模仿王维的风格写的,各位大侠见笑了。

王维是我国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田园山水诗的代表。王维的诗清秀、空明,对后人影响很大,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诗人之一。

王维的田园山水诗大部分是在中年以后,比如“山居秋暝”、“鸟鸣涧”、“山中”、“渭川田家”、“春中田园作”、“新晴野望”、“田园乐”等,都脍炙人口,后世流传极广。

我个人非常喜欢“山居秋暝”与“鸟鸣涧”,尤其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何等的意境、何等的潇洒!

喜欢王维的诗,除了他的诗能给人空灵、干净的意境外,主要还是有一种精神的寄托。

一是能勾起我对少年时期美好田园生活的回忆。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一个偏远的小村庄,我的村庄在一条小河的拐弯处,只有一条小路通向村外。记得那个时候小河的水清澈见底,小伙伴经常光着屁股去洗澡,晚上明月照在缓缓流淌的何水上,恰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还有,河堤一片杏树,落花时节,又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享受。 二是能够引起我对这种静怡、宜人的精神生活的向往。常年在外打拼,熙熙攘攘、鸿爪雪泥,人在痛苦、烦恼、失望时,真想能够寻找一个世外桃源,享受纯净的精神生活。

我想,大多数喜欢王维田园诗的人,不仅是喜欢诗句的优美,更是喜欢读这些优美的诗句时产生的美好的田园般的精神享受吧。


行走的石头stone


感谢您的提问!

大家好以下是我的分享与观点,希望可以在以后的道路上帮助到大家:

1:王维(701~761) 字摩诘。原籍太原府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唐代诗人、画家。

幼时通音律,工书画,善属文,多才多艺。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进士,官至给事中。

安史之乱时被迫接受安禄山授予的官职,乱平后因此贬官。后来官至尚书右丞,故有"王右丞”之称。

2:《秋居山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吟诵间脑中浮现这样的画面:晚风吹过竹林,林间洒落斑驳的月光,一股清泉哗哗从石头上流过,随着几声喧闹嬉笑声。

闪现几位洗衣归来的女子。多么美好动人的一副山水画。

3:王维是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之一。我喜欢他的清灵孤寂,自然洒脱。

把自己设身于大自然中,用简朴直白的字句表达了自己孤单并不孤独,心静豁达,融于自然的真性情。

同时,也是对于当时社会现状不满的间接泄愤。表达了宁愿归去 不染尘埃的超高境界。

4:所以,世人时常迷失荒林不知去路,纵使有幸找到了方向,又被七情六欲困扰,难以逃脱。

每次读王维的诗,就感觉心中没有了那么多的困惑,人生也可以变得很简单。

就像天边的云,山中的风,溪畔的柳,清早的晨曦,夜晚的月色,一切宁静而简单。

5:王维真心是我除了李白之外,最喜爱的诗人了。

说他是诗人吧,也不够全面;说他是画家吧,也过于笼统;说他是个音乐家吧,偏偏书法也不错;诗书画乐,样样俱会,虽然说不上是顶尖高手,倒也是自成一家风格。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以上是我的个人分享与观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何言汲汲


好像都被讲完了么。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很好理解,估计也是王维大神随两分钟之作,哈哈。

————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首么,突然发现他的韵脚很特别,1对3,2对4。

鹿柴也是。

空翠湿衣。用空翠就把山上的湿气,翠绿的叶子上的水气形容出来了。很妙。这个翠应该是冬天还有绿叶的树。

天气应该是阴天了,阳光出现了就不会有那么重的湿气了。作者大冷天的阴天还要去爬山,也是醉了。这是有多么的喜爱风景诗。

————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首也不错,又是翠绿的树哈哈,又讲到了水,这次是在渡头水流缓慢,拄着拐杖在柴门外,黄昏的蝉,我总想把这个“暮”理解成暮年,哈哈。看着渡口落日,看着炊烟。后面难理解,网上解释是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看来王维也随兴,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哈哈。

————

说道写景,我也写过很多景诗。

写了一首这样的,没学过诗经,因此只能说写了一首类似诗经的。

《凄凄霜思》

一个小精灵

凄凄霜思,以茅屋作耳

黄叶离离,以蓬蒿为巢

小雨淅淅,以雾色为友

炊烟迷迷,以人间袅袅

——

凄凄霜思,以夜幕为舟

白网采撷,以田地为饵

寒风凛冽,以丛林为酒

烛火凄凄,以梦寄逍遥

——

凄凄霜思,以年华煮酒

篝火迂回,谈笑是与否

枫叶起舞,不知山清秀

凉凉虚荣,何处已腐朽

——

因果不眠,将人烟弹奏

饿殍心间,以欲望为肉

食之不安,文字皆入魔

静若是禅,遍地皆是佛

——

其实到了第二段就结束了,因为朋友要写成歌,我就想着对称一下,又加了第两段,然后又把人间世俗给训了一顿。

现代人很少有人写霜,其实霜也很美的。











一个小精灵1314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是唐朝大诗人王维所写的诗《画》。“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自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静心者方能品之。

“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更靠近了,一切的妙处都是因为“无声”,无声得醉美了心灵。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之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近境是画中的美,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想起,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一叶孤帆行万舟


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两面旗帜,在唐代诗人中能与"李杜"并称的也只有王维。李白号称"诗仙",杜甫号称"诗圣",而王维号称"诗佛"。

王维的才学,主要得益于良好的家教。他的父亲王处廉很是擅长诗文,亲自教导王维兄弟创作诗文。母亲擅长画画,一笔水墨更是超逸绝伦,更主要的是母亲笃信佛教。所以,少年丧父的王维,在母亲的熏陶下,对佛教、禅宗钻研至深,领会颇深。王维,字摩诘,应该就是来自佛教的"维摩诘居士",可见他与佛教的关系。

王维的一生,简单地说,是被"安史之乱"一分为二的。在"安史之乱"之前,王维吟唱的是"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也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时的王维充满豪情和对边塞生活的向往,对自己的人生充满憧憬。可是,妻子难产而死的现实,让王维倍受打击,因为他与妻子的感情是非常深的。更主要的是,"安史之乱"的爆发时,王维因为出逃未及,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皇上进行清算,王维被下狱,经过好友裴迪和弟弟王缙的全力营救,最终才得以宽宥。死里逃生之后,王维的心境彻底逃入佛禅。无欲无求的心境,反倒让诗人官位越做越好高,直至尚书右丞,所以,世人又称诗人"王右丞"。不过,此时的王维几乎把自己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他的那座辋川别业上,在那里,诗人的心灵得到彻底的地释放,所以,诗人的作品也越发超脱和空灵。

以下几首是我特别喜欢诗,分享给大家: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东坡在评价王维的诗时说:"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应该是对王维的诗最好也是最中肯的评价了!








醉爱诗词


王维的田园诗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中写山空寂和林幽深,但诗人却能够用简朴直白的字句描摹如此感人。两联都用衬托笔法,有人语响而不觉嘈杂,反而更显山林的空寂,有夕阳照而不觉敞亮,反而更显山林的幽深。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感受那自然恬静之趣。虽然没人知道,明月却知,偏偏有月光洒在他身上,自然与人是那么契合。诗人虽然独坐但并不孤独,内心是舒适的。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地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董竹


1、《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6、《山中》

溪清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7、《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8、《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9、《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0、《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鸣九


我是雁影归零,这个问题我也来答。


王维,苏轼《东坡题跋》中称其“ 诗中有画 ”。王维的许多作品成为了田园山水诗名篇。

今天,雁影我只摘取其中的几首与朋友们一起品读,望朋友们喜欢。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 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鹿 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秋归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雁影归零


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画家。王维的田园诗更是千古流芳,语言优美细腻,意境丰富多彩。真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喜欢这几首:

《积雨辋川庄作》[唐]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终南别业》[唐]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我喜欢这些诗的原因在于,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其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我读过后心旷神怡,精神喜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