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耶鎮:念好“山水經”走穩“致富路”

秀山網訊 近年來,石耶鎮圍繞“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發展目標,依託當地獨特地理、氣候、水源等優勢,以扶貧重點村平邑村、貧困村魚梁村為契機,以發展鄉村旅遊、果蔬產業為支撐,堅持問題導向,精準發力,持續深化鞏固脫貧攻堅工作。

石耶镇:念好“山水经”走稳“致富路”

青龍村種的香蔥長勢好。 全媒體記者 簡訓 攝

因地制宜發展果蔬產業 努力打造縣城“菜園子”

暖春三月,春意盎然,石耶鎮平邑村平碧組蔬菜基地的大棚裡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一株株蔬菜苗在工人的精心培育下綻放著新綠,長勢喜人。

“按照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的總體要求,我們平邑村也開啟了新一年的‘征程’,目前,基地已種植了白菜、空心菜等蔬菜30畝,馬鈴薯80畝,還有30畝葡萄,管護已全面完成。”平邑村第一書記鄒波告訴記者。

石耶镇:念好“山水经”走稳“致富路”

平邑寸發展的葡萄。全媒體記者 簡訓 攝

石耶鎮平邑村是我縣扶貧重點村,近年來,該村緊緊圍繞打造縣城“菜園子”的產業發展思路,引導貧困群眾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發展蔬菜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幫助群眾增收。並於2018年成立了平邑村邑品果蔬專業合作社,按照“合作自願、入股分紅、滾動扶持”的原則,引導貧困戶將土地、資金、勞力入股合作社,保障貧困戶利益鏈接機制,促進產業持續發展。目前,全村已發展大棚蔬菜、設施蔬菜基地300畝,預計全年收入可達50餘萬元,解決當地100餘人就近務工,27戶建卡貧困戶實現利潤分紅5600元。

今年52歲的羅老桃是平邑村黃溪灣組的建卡貧困戶,她告訴記者,自村集體成立專業合作以來,就一直在專業合作社務工。“每個月有千多塊錢,一年下來還是能掙一萬多,最主要的是能照顧家庭,我們年紀也不小了,就想找個離家近的工作”黃老桃笑著說到。

據瞭解,目前,平邑村27戶建卡貧困戶已全部實現脫貧。

“下一步,我們計劃以蔬菜基地為支撐點,建設休閒觀光、科普教育基地、家庭農場等,發展休閒觀光旅遊農業,帶動當地群眾發展第三產業。並按照‘三品一標’要求,打造有機、綠色、無公害蔬菜,創造平邑蔬菜品牌,提高蔬菜附加值。”鄒波告訴記者。

石耶镇:念好“山水经”走稳“致富路”

青龍大蒜苗。全媒體記者 簡訓 攝

大蒜,是石耶鎮的傳統產業,石耶鎮青龍村素來以生產大蒜為主導產業,“青龍大蒜”在全縣久負盛名,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

“青龍村的大蒜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500畝左右,戶均收入可達6000元左右。”石耶鎮黨委副書記尹紅文指著地裡鬱鬱蔥蔥的蒜苗對記者說到。

據尹紅文介紹,由於香蔥和大蒜對土質的要求和種植技術基本一致,且能實現全年種植銷售,收益更高。在鎮黨委、政府的組織發動下,青龍村成立了秀山縣蒜得攏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積極引導大戶新發展了200畝香蔥種植面積。並打算今年內組織當地群眾再發展300畝香蔥種植面積,實現大蒜、香蔥產業“一千畝目標”,積極打造秀山縣城“菜園子”,進一步鞏固提高脫貧成效。

利用山水做文章 全力打造縣城“後花園”

石耶鎮魚梁村位於秀山縣東南部,距縣城6.5公里,梅江河穿村而過,兩岸高山聳立,呈現出特有的峽谷、田園風光。境內有紅巖洞、龍爪山、螞蝗洞等自然風光。近年來,石耶鎮魚梁村依託地處城郊的區位優勢和“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獨特資源,搶抓政策機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以野釣、賞花為主的鄉村旅遊,全力打造縣城“後花園”。

石耶镇:念好“山水经”走稳“致富路”

石耶鎮供圖。

截至目前,魚梁村已修建5.6公里通村公路、8.5公里產業路、2.2公里河濱步道、1.8公里登山步道、5個觀光亭、236盞太陽能路燈、4個遊船碼頭、2座觀光吊橋、2座旅遊公廁等基礎設施,全村免費Wi-Fi全覆蓋,完成1萬平米民居外牆噴繪。建成60畝“七彩花谷”、200個釣魚臺,成功舉辦兩屆“邊城秀山、休閒魚梁”葵花文化旅遊節和“秀美魚梁·垂釣天堂”江河野釣全國邀請賽,吸引周邊遊客8萬人次以上,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創造了良好條件。

鄧建林就是其中一位,平時靠務農和做泥水工維持生計的他,看到村裡鄉村旅遊業的逐漸興起,迅速瞄準商機,辦起了農家樂,取名“山水人家”。據鄧建林介紹,他的農家樂可以滿足數十人同時就餐,還有4張床位可供遊客住宿。“這兩年,我們魚梁舉辦了兩屆文化旅遊節,遊客比較多,經常都有遊客前來遊玩吃飯,收入也相當不錯。”

在魚梁村,像鄧健林這樣的農家樂一共有15家,能同時接待120人住宿,鄉村旅遊正成為村民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同時,該村還成立了秀山縣七彩花谷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按照“村集體+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100畝黃桃基地、25畝葡萄採摘園、10畝大棚蔬菜,吸納33戶建卡貧困戶為合作社社員,健全利益聯接機制,促進貧困家庭實現穩定增收。

(全媒體記者 簡訓 實習生 龔佳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