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陽縣立足三個靶向,提高易地扶貧搬遷組織化程度

元陽縣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工作思路從“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逐步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努力,著力強化黨組織在其中的組織引領作用和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致力於組織帶動搬遷點群眾發展生產、共同致富、建設家園,進一步提高易地扶貧搬遷組織化程度。

以黨建引領為導向。突出黨建引領的重要作用,提高黨組織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中的覆蓋面。截止目前,元陽縣共有41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其中建設有安置點黨組織34個,佔比達82.9%。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設置黨組織時,注重將致富帶富能力強、群眾公認度高的人員選舉為支部書記,並健全黨組織設置,配有支部書記、組織委員和宣傳委員,工作任務主要為組織開展黨建活動、發展生產、參與脫貧攻堅、村級治理等,凸顯易地搬遷黨組織在參與村級事務中的重要作用。

以穩定增收為手段。強化政府職能轉變,推動政府、企業、社會三者協同發展、共同發力。瞄準群眾增收的幾項措施深入推進:一是大力推進勞動力轉移就業。元陽作為邊疆少數民族縣,近年來,外出務工收入在群眾經濟收入比重中佔比很大。據統計,元陽縣目前共有建檔立卡勞動力89453人,已轉移就業48761人,轉移就業率達46.86%,特別在易地扶貧搬遷點,有組織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所佔比重更大。如元陽縣沙拉託鄉草果洞村強新村集中安置點,共有搬遷群眾50餘戶,黨員9名,為加大組織化輸出力度,成立了元陽縣沙拉託鄉哈彝兄弟農業勞務信息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吸收社員達120餘名;二是探索產業與地區經濟發展融合點。始終把發展實體經濟作為一項基礎性工程抓實抓牢,如元陽縣上新城鄉福龍山易地扶貧搬遷點,支部書記楊忠亮著眼於本村地勢特點及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著力將該易地扶貧搬遷點打造成“千畝”熱區特色芒果種植示範基地,使之成為建檔立卡戶致富增收的一條產業路,目前,芒果種植面積已突破2000餘畝;三是合理利用財產性收入促進農民增收。由政府統籌,對搬遷點合理規劃用途,如元陽縣黃茅嶺鄉新農貿市場集中安置點,充分利用所在地集鎮優勢和小高層建設模式,使搬遷貧困戶共同擁有小高層1樓960平方米的商鋪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引導群眾自力更生、光榮脫貧。

以群眾安居為目標。“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是元陽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之初就需要達到的一個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逐漸形成“支部牽頭、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共建共享模式。部分搬遷安置點定期組織黨員群眾開展環境衛生大掃除,採取“1+X”黨群劃區域共管模式,由1名黨員任片區組長,組織帶領群眾劃段包乾,開展政策宣傳、環境整治,參與鄉村治理等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