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六大经济危机:谁葬送了华尔街

美国历史上至今发生过六次大的经济危机。

第一次是1907年,美国第三大信托公司尼克伯克举债收购联合国铜业公司失利,传言尼克伯克将破产,华尔街陷入大恐慌。银行家J.P.摩根组织银行家联盟,向银行提供贷款,并收购股票。美国财政部动用3500万美元救市,这次救市导致了1914年美联储系统的诞生。


历史上六大经济危机:谁葬送了华尔街


第二次是1929年,在这一年的大萧条中,美国股市崩溃,约有9000家银行倒闭。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银行业歇业三天,签署《1933年银行法》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运作拆分,设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和房利美公司,以稳定房地产业。


历史上六大经济危机:谁葬送了华尔街


第三次是1984年,全美第七大银行——拥有400亿美元资产的伊利诺伊大陆国民银行濒临破产。FDIC向该行注入45亿美元,收购了其坏账。联邦政府从此持有该行80%的股权,直至1994年将该行出售给美国银行。


历史上六大经济危机:谁葬送了华尔街


第四次是1986年到1989年,美国众多金融机构因不良房地产贷款或商业贷款而濒临倒闭。美国联邦储蓄贷款保险公司(FSLIC)关闭或援助了296家。此后,总统老布什主导设立的清债信托公司又接管、清算了超过740家金融机构。


历史上六大经济危机:谁葬送了华尔街


第五次是1998年,这一年的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宣布卢布贬值,并宣布冻结281亿卢布(当时约合135亿美元)国债的偿还。美国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蒙受巨额损失,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美国财政部长和美联储组织了一些大的商业及投资银行,共出资36.25亿美元,换取了LTCM的管理权和90%的股权。


历史上六大经济危机:谁葬送了华尔街


第六次发生在2008年3月16日,由于在抵押贷款券市场损失惨重,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临倒闭。美联储向摩根大通银行提供290亿美元贷款,以收购贝尔斯登资产;7月11日,全美第九大抵押贷款提供商被美政府接管,FDIC预计总共将拿出89亿美元;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9月14日,因美林公司预期第三季度减记57亿美元,美国银行宣布以约440亿美元收购美林证券;9月15日,因第三季度亏损39亿美元,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将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AIG再爆巨亏后,美联储宣布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向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美国政府将持有该集团近80%的股份……


历史上六大经济危机:谁葬送了华尔街

百年雷曼倒闭,引发次贷危机


历史上六大经济危机:谁葬送了华尔街

金融风暴席卷全世界


华尔街的丧钟已经敲响,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再次出现经济危机。这可能是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将改变我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正如一些人兴灾乐祸地说,“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已走到末路,只照顾极少数富人的制度必败”。身处历史的进程中,我们看到的无非是散落的碎片,但是有一个问题却让我们回避不了,那就是——究竟是谁葬送了华尔街?

有人说,华尔街的溃败主要是由于金融界的贪婪和奉行自由市场至上原则的美国制度导致了这场金融危机;有人说,在泡沫膨胀的过程中,投机和欺诈流行,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虽然每个人都明知道是投机和欺诈,但没有人想戳穿它,都想从中分一杯羹,正是人人心中的魔鬼和投资者贪婪的欲望酿成苦酒;也有人说,为什么会出现房地产泡沫呢?货币超发,银根过松。这是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的最大失误。而每一个普通公民的错误所在,把格林斯潘当做一个偶像来崇拜,一旦这个偶像出了问题,①所有的人都跟着倒霉。在货币超发的情况下,要靠市场监管来防止泡沫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贪婪的银行家固然可恶,为什么一个人身无分文还要买车买房,这难道不比银行家还要贪婪吗?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每一个经济学家拼命研究“消费者如何达到最大化效用,厂商如何实现最大化利润,投资者如何得到最大化回报”时,主张“居者有其屋”和高福利的美国民主制度在格林斯潘连续13年降息后,刺激了每一个人的消费欲望,导致所有环节都失控,最后形成了大崩盘。每一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魔鬼,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速度再快,也没有人的欲望的增长速度快。

美国的次贷市场是一个基本上无序的市场。正如《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一书所言:“如果说次级贷款行业有什么艺术性可言的话,那就是‘无中生有’。”用该书作者的话说,贷款销售人员和审批人员把“鸡屎做成鸡肉沙拉”,最后从中渔利。最可耻的就是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他们收费为债务人评级,结果使对抵押贷款证券进行评级成为一个暴利行当。水涨船高,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和惠美都成了最赚钱的公司。用格林斯潘的话说,这种次贷过程是“风险国有化,收益私有化”,最终一旦市场失灵,所有的参与者都要品尝后果。而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只要有一个环节不出问题,就不会发生次贷危机。此外,美国人超前消费的“美国梦”和为减少贫富差别的《公平住房法》和《平等信用机会法》也为次贷危机埋下了伏笔。从2000年到2006年,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上升了80%。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狂欢中,积极推动得义无反顾的金融机构,向所有想买房子的人发出了诱人的呼唤:“来吧,你可以买房,不管你的收入如何,因为房价会永远上升,你可以用升高的价格来借款归还房贷。”而美国的房贷首付只有总价款的5%,次贷借款人一般分为五大类:偿贷缓慢、信用低、生活坎坷、不幸遭遇、高风险,新的次贷产品被设计出来满足这些借款人的需要,这是次贷行业终结的主要原因。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有一个银行大盗叫维力·萨顿,抢劫银行屡屡得手并一再越狱成功。最令其名垂青史的,是他的一句话——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抢银行,他回答,“因为钱在那里!”你要是想知道“为什么金融界这次捅了大搂子”,诺奖获得者的解释都未必令你满意。萨顿式的直截了当可能更富于启示,钱的确在华尔街。不但美国人的钱,全世界的钱,包括中国打工妹们辛劳积累的钱,都在那里。


金融这个行当,美国最具有竞争优势,几乎所有的金融创新都来自美国,举世罕见。有几个数字,或许能帮助我们了解详情:2006年金融服务业的产值占了美国GDP的几乎四分之一,利润则占美国所有企业利润总额的44%(美国制造业的利润仅为10%左右);美国人的金融债务在1980年为GDP的21%,到2007年则是GDP的116%。

难怪每当有人提出疑问,要求检讨美国金融创新的风险效应,风险到底是在积累还是被调解对冲掉了,就遭封杀。格林斯潘有句评断经常被人引用——“对专业人士私下安排的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活动进行监管全无必要,这类监管只会阻碍放大(enlarge)生活水平的市场效率”——道出了美国的核心比较利益所在。通过提供高端金融服务,替全世界理财,美国人的消费水平得以放大到空前水平,而一小部分美国人的财富也得以迅猛积聚。靠虚幻的财富效应放大的消费在中国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在美国却已成了常态和趋势。其结果是,美国居民的储蓄水平,直接的间接的加在一起,从1986年的10%下降到2006年的负值;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的储蓄率曾高达25%,同中国人目前的水平相近。

从利益博弈的角度,格林斯潘以世界金融沙皇的地位替美国谋求利益,的确是成就斐然。在理想的全球化格局中,华尔街是金融中枢,分配着全球的金融资源,中国等“边陲地区”的资金,不管怎样得来,都将由华尔街来估值、定价、组合、配售。这令人想起约瑟夫·斯大林的一句“名言”,在讥讽民主选举体制时他说,“谁来投票并不重要,关键是谁来计票”。套用斯大林的逻辑,这个世界上谁来生产物品,价值怎样生成并不重要,关键是由谁来管钱,谁来定价和分配收益!结果是,中国面临的状况是相当困窘,过去三十年来的出口积蓄多半以美元储放在美国,所值几何?还得由美国说了算。

为了在形式上做到合理合法,美国的金融业推出了许多新做法,包括风险测评的新模型,搞得非常复杂,即使专家都会坠入五里雾中。在没有监管的约束下,由美国发起的金融资产的放大效应有多大?据统计,金融产品交易的合约总额有530万亿美元之多(其中CDS超过60万亿),它们所赖以发起的担保品——物理的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恐怕不过2.7万亿。其间的关系就像一组“俄罗斯套娃”,实际的核心是个小娃娃,却吹出层层的泡沫,每一层都被数了一遍钱,刮掉一层利润,再让下一层投资者接手,直到最外的大套娃,竟然吹胖了200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