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地每畝純利潤200到400之間,怎樣能提高收入?

五常大米惠惠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現在農村一般都種植普通的農作物,比如小麥,玉米,水稻等,基本每畝純利潤就是200元到400元之間。

要想提高種植收入,必須改變種植模式和項目。第一,看土地的地理位置和水利條件是否方便,條件允許的話可以投資種大棚菜,反季節的菜價還是不錯的,雖然有點兒辛苦,但種植好的話每畝可以達到三萬元左右。

第二,如果土地是在山坡或者交通不方便的地方,建議種植一些經濟林木或者果樹。果樹的收益或許不是太多,但是一年投入可以多年一直收益。

第三,藥材種植,根據當地的地理條件氣候溫度和土壤條件,可以選擇適合種植的中藥材品種。近年來藥材價格還是不錯的,也比較穩定,畝產收益5000元左右應該沒問題。

這幾個種植項目比種糧食的利潤高很多,可以很好的提高收益。



可以嘗試種瓜果蔬菜,我們這邊今年種花生,現在很多外地商過來收購新花生去做鹹乾花生,省去曬花生的煩鎖,每畝地收入1000~2000元。如果種果樹,每年夏季,可以捉知了,我們這邊也有人,每年都可以賣一兩萬知了猴,我相信只要你花點心思,收入也是很可觀的。





鄉村金燕




盛世邀蒼天


感謝平臺給這次幾會回答問題,我是爽弟,

種地一般都是這樣的,可以


根據當地情況,因地制宜,種些瓜果素菜類的,應該會好些,不過也有一部分靠運氣吧!

比如今年我們那的大蒜收成就很好,價錢也很好,家家都有一份不錯的收入,,去年就不行,收成好,價錢不好,農民也賺不幾個錢,真的不容易,不過現在網絡發達,銷售渠道多了,希望以後會更好吧!


爽弟生活錄


可以從以下三點提高農民收入

1除種糧食外,還可以種上一些經濟農作物

最近幾年來,農民種地的成本不低,種出來的糧食自己吃不完,也賣不上什麼價錢。這時,可以考慮種上一些經濟作物。比如,藥材水果,或者調味品等等。農民朋友可以因地制宜,根據當地實際情形以及市場行情,選擇適合的經濟農作物種植,以提高自己的收入。

2 土地資源要利用好

農村有的就是土地,所以要好好的把它利用好。例如,在農村很多人收完糧食以後,土地就停放在那裡,等著來年再種植。這時,可以考慮利用農閒的時間,把土地整理好,種植一些作物類,儘量做到“一年多熟”。在同一塊土地上,一年有多次收成,這樣,自己的收入也增加了。

3 多學習,要勇於去創新

想要賺錢,就要做到和別人的不一樣。做農業,也是同樣的道理,做同一種作物,模式和方法都要做到比別人領先一步,比如, 比如,學習互聯網技術,通過網絡銷售農產品,把農業和互聯網相結合起來。又如其他人還在傳統種植的時候,自己就可以採用新的種養結合模式。總之,要多學習,要勇於去創新。


玖月養生鋪


只講遼河流域水田,要想提高收入只能增加承包土地。

講實話遼河流域水田,無極端天氣好年頭,每畝,個人自己種不僱人,不是胡說,能掙一千二百元左右。

承包大戶承包費七百元,每畝能掙五百到六百元。

個人每畝掙一千二百元,但紛紛不種外出打工,因不合算,個人不僱人,只能種自已20左右畝,多了也種不了,累死累活只掙2萬多元,包給別人每畝給七百元,不種地收入一萬四千元,比自己種只少收入不到一萬元,所以種地少,不合算,除老人種地還行。

但種地大戶每畝掙五百到六百元,就合算啦,機械化程度高,僱人少種地五百畝以上收入還是可觀。

所以農業要想提收入,必須集約化,提高機械化作業,大面積承包土地。

各種特色種植,一定要了解好市場否則等你種完沒人要了,記一點農業產品基本沒奇缺的。

個人觀點勿噴,可議。


用戶遼河人家


近幾年來,相信很多農民都在感嘆,去掉人工,成本,肥料,打藥,一年辛辛苦苦種地,年底一算,卻掙不到多少錢,相信我們都看不得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莊稼,增產不增收,那麼如何才能在已有的土地上獲得更多的收益,相信這是很多農民朋友一直關注的問題。

一,農民伯伯可以嘗試種植蔬菜大棚,是一種高效的種植模式,可種植的作物也很多,種地和種菜,都是花費同樣的力氣,種蔬菜大棚還是比重小麥,玉米划算,但是做大棚種植,必須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做大棚種植還必須要了解市場,及時的知道哪些品種特別旺銷,選擇好品種才能最大化的追求經濟效益。

二, 可以嘗試種一些經濟作為,比如,向日葵,蔬菜、花卉、百香果、櫻花樹、金銀花等經濟型農作物,一定程度上會促進農民增收,也可以種植花草賺錢,現在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於花草的需求量也特別大,在農村養花卉,再拿到城裡賣,相信也比種糧食收益會多。

三,在農村,其實還有很多的農村特色種植都得我們去大膽的嘗試!只要我們是一個用心的人,擁有敏銳的眼光,把握好機遇,紮實肯幹,在農村想要高收入也不是特別困難!


王家二美人


現在農村種地確實存在每畝純收入只有200~400元之間,這個要看主要是種植什麼作物,很普遍的種植玉米。每畝地的純收入就200塊到400之間,有的甚至還沒有,為什麼呢?我在這裡大概的算一個賬給大家聽聽就一目瞭然了,首先種子要兩包,兩包種子的價格在100多塊,品種好點的在150塊錢左右。人工種植玉米需要80塊錢左右,犁地開溝,要在120塊錢左右,是底肥農家肥100塊錢左右,這裡自家的農家肥不算成本,後期除草農藥施化肥要300塊錢左右,這裡面打農藥和是化肥的工錢沒算,後期收玉米,把玉米撕出來脫粒曬乾工價200左右,合計1040左右,假如玉米畝產1000斤的話,可以賣1200元,所以純收入每畝200到400屬於很正常,另外還不要有病蟲害,天災之類的發生,否則基本虧本,所以大家知道為什麼沒有人愛種地了吧?

農村其實是可以提高收入的,主要是看種什麼了,比如種些經濟作物,比如種蔬菜,每畝純收入可以打到兩到三千塊,但是蔬菜不適合大面積種植,只適合於城市周邊。另外可以種大蒜、葡萄等,收入都還不錯,也可以種經濟植物,比如桃子、蘋果、沃柑等,這些投入成本大需要大面積種植,種植經濟類作物的問題就是銷售問題,小面積種植肯定不行,難銷售,另外就是種植經濟類作物需要一定的技術要求,有的需要高成本投入,假如只是不是大面積種植的話,沒有形成規模的話風險非常大,這個問題阻礙了發展。

我認為老百姓最大的顧慮主要是後期銷售,只要解除這個顧慮,老百姓種什麼都可以,銷售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通過電商銷售,電商可以直接對接終端用戶,價格相對高點,缺點就是大部分農產品運輸成本高,包鮮時間短的特點。

第二:提高種植規模,擴大影響力。

總之,要提高老百姓的收入,首先要改變思想,不能拿著傳統觀念不放,要有創新思想,跟上時代發展。








傈僳風彩


我是“農村的小孩兒”,歡迎大家點贊關注!(以下內容僅是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評論補充)

農民種地每畝純利潤200到400之間,怎樣能提高收入?

確實,種糧食純收入非常低,已經不足以維持基本的生活,就像題主所說的,一畝地兩百到四百,現在隨個禮,可能就沒了。所以大家也都是在不斷地通過多種方式來提高經濟收入。

如果想要提高收入,有兩條路可以選,第一就是外出打工,把家裡的地承包出去;第二,還是要搞農業,但要種植或養殖那些價值高的東西。如果說創業的話,對於農民就算了,他們吃苦耐勞掙得那點錢,可能都不夠賠的。

打工,可以和同村的一起出去,這樣彼此也有個照應,不必再遇到事情的時候孤立無援。一群人在一起,也好找工作。一年下來也要掙個四五萬吧,出去家裡的花銷,也能剩不少。

再說務農,你可以根據當地的發展狀況,比如大家都種大蔥、葡萄這些,你也可以,可能會有人說這樣價格不就下來了。但我想表達的是,價格雖然下來了,但要比種糧食強得多,但有時候遇到好的行情,價格不降還會上漲,種的人多了,有時候就會有人來拉,不會太愁銷路。或者搞大棚都可以。再說就是養魚、養蝦這些,這些一年下來也不少掙。但上面說的這些,前期投入都不會少,後期的也需要一定的經驗和科學技術來管理,是需要大成本的。這樣隨主流的農業,要比別的東西,看起來好,才會有更多的買家,或者是搞差異化種植,附近沒有的,那我就種,但就是自己要考慮期間所有的問題,畢竟大家都沒有種過,要靠自己摸索,後面的效率也要靠自己了。

但不管是種地還是打工,都不會難道農民,畢竟他們從小就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加油!


農村的小孩兒


農作物種植是一種漫長又持久的事情。種地畝收入低,這應該是大家公認的話題。好多農民都在嘗試如何提高收益,是種植方法不對 還是缺乏系統管理,一直是摸著石頭前行且持續多年。尤其是小農小戶種植,收益增加遇到瓶頸,不種植莊稼土地荒蕪,年齡大些的農民也打不了工,在家又無事可幹,種吧掙錢太少,所以如何提高利潤,是廣大種植戶最需求的事。以下是個人對種植戶提高收益的一些觀點。

差異化永遠適用於任何產業。做品牌差異化,力求把農產品質量做到極致,然後學習好國家對農業產業化賦能,想必會走出困境。

當然,對接題主所問,增加收益遇到瓶頸,畝收入在200~400之間,想多收益還得走差異化路線,“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力求做更好的,只有更好的農作物,才能迎合市場需求,佔據市場寶座。

近些年以來,國家對農業補貼力度越來越大,我們農民不但種植的農作物能賣錢,還會享受到國家政策上的一些扶持,所以要結合當地條件,種植特色農作物,也是增加收益的一種方式。但特別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種東西出現,都要做好市場市場推廣,不是一兩年就能做起來的,要有長期打算。


種植經濟性較強的農作物或者種植與養殖相結合,調整單純的種植大田農作物路線。

種植經濟性較強的農作物,是增收的保障之一,不過農作物品質上乘是增收的先決條件。在南方一些地區,種養結合給農民帶來了增收效果,這種模式最常見的是稻田養殖魚、蝦、螃蟹等特色養殖與種植結合,利用有效的土地,超前的思想觀念走特色產業,種養殖不再單一。也可以種植果樹、蔬菜、中藥材等市場價較高的農產品。


產業結構調整。目前農業種植多為零散農戶隨意性種植,是無法做大做強的原因之一。如果能實現連片或連村集中管理,劃分區域種植農作物,勢必達成穩健性收益。

大多數農村還是傳統式農業種植方式,這是限制農業發展的因數之一。如果能集中連片管理,因地制宜,劃分種植區域,向工廠化模式一樣,走流水線作業,讓農戶入股土地,也可以上班,這就需要有能力的帶頭人或者有實力的農業種植企業、合作社等培養賦能產業發展。這樣一來小農小戶不但可以在自己門口上班,也能外出打工,土地也不在荒蕪,你們說對不?


總結:農業種植要提高收入,還得做特色農產品定位,單純的小農小戶模式,想提高收入是一件漫長持久性的事情。只有精準定位,做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農產品,才能在較短時間內增加收入。或者實現種養結合,農作物套種產業,調整產業結構發展。

我是鄉村隴原,一名善於觀察的三農自媒體人,喜歡的朋友們點個關注,我們一起學習探討農業種植方法。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如有不妥,請您指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