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的血管狹窄可能無症狀!用這個方法,幫你“算”出腦梗風險!

血管在年輕的時候都很光滑,但是隨著年齡增長,血管內膜可能會生成

斑塊、血栓。一旦脫落後順著血流到達心臟或大腦,堵塞血管,就會造成心梗或腦梗。

85%的血管狹窄可能無症狀!用這個方法,幫你“算”出腦梗風險!

然而在血管變狹窄的早期,可能沒有症狀表現,我們也很難發覺。根據研究數據顯示:85%的患者頸動脈堵塞時沒有明顯症狀。但是從無症狀到腦梗塞卻發展得很迅速。

怎樣才能在早期發現腦梗的徵兆呢?其實,我們可以根據一些檢查得出的數據,來評估自己的血管狹窄程度,測算離腦梗還有多遠。

60歲以上的人,每年應該做一次頸動脈超聲檢查,檢查報告中出現兩個數值要注意:一個是50%以下的狹窄,暫時安全;另一個是70%以上的狹窄,非常危險。

85%的血管狹窄可能無症狀!用這個方法,幫你“算”出腦梗風險!

如果已經出現70%以上的狹窄,要定期複查頸動脈超聲。如果斑塊縮小了,狹窄程度減輕,那麼卒中率約為0;如果經過一年,斑塊沒有發生變化,那麼一年內卒中風險發生率為1.1%。

如果不幸斑塊進展了,那麼卒中率會增加到2%。狹窄每增加10%,卒中的風險度增加18%。

不同的醫院做頸動脈超聲測出來的狹窄率可能不一樣,怎麼測更準確呢?不妨通過血流速度測狹窄率。正常人的血流速度為每秒鐘80~100釐米。

85%的血管狹窄可能無症狀!用這個方法,幫你“算”出腦梗風險!

血流速度為每秒125釐米,可能說明頸動脈狹窄50%。血流速度為每秒230釐米,可能說明頸動脈狹窄70%。血流速度為每秒40釐米,可能說明頸動脈接近閉塞。

另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也都是容易生成血管斑塊的高危因素,

除此之外,腎功能異常者也可能發生腦中風。這是因為腎功能異常可以引起鈣磷代謝沉積,造成血管平滑肌的動脈硬化,而且還是嚴重的鈣化斑塊。

85%的血管狹窄可能無症狀!用這個方法,幫你“算”出腦梗風險!

今日小結

所以,腦中風可能隨時發生,不論有沒有症狀,高危人群都要關注自己的血管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