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經典招式:“斜行”的練習及實戰用法

斜行是很多拳種都作為基本功練習的重點勢子,例如:十路少林拳中的“斜行”(圖1)、六步架大洪拳中的“十字捶”(圖2)、八極拳中的“斜插拗步呈剛強”(圖3)、長拳中的“拗弓步摟手衝拳”(圖4)、陳式太極拳中的“掛步斜行”(圖5)、楊式太極拳中的“摟膝拗步”(圖6)等,這些動作都是同類的“斜行”動作。

它們有些地方雖然有異,但有其共同點。一是練法基本上相同;二是要領要求基本相同;三是步型相同,都是“描弓步”。所謂拗弓步,就是上肢動作與下肢動作不順的弓步。一般是左腿在前的弓步,右手在前;右腿在前的弓步,左手在前。因而這個動作做起來就會感到特別彆扭,往往打不順勁,動作也很難符合規格要求。所以很多拳種都將“斜行”這個動作作為基本功進行重點練習。


二、斜行的規格要求

兩腳平行,兩腳間橫間距離15~20釐米,前腿屈膝半蹲,大腿與小腿夾角略大於90°;大腿接近水平,膝蓋不衝出腳尖;後腿挺膝蹬直,後腿與地平面夾角約45°。身體重心落於兩腳間平面中點,上體稍向前傾,頭頂垂線落在前腳跟上,頭頸、上體與後腿在一條斜線上;上體胸部轉向前腿外側方向,兩臂是後撐成一條線,收腹斂臀、立腰吊襠、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塌腕展指,頭項上領,鼻尖,手尖、腳尖三尖相照。

三、斜行的練習方法

(一)並步直立

兩腳併攏,兩腿自然直立,身體正直,兩臂自然垂於兩腿外側,掌指尖向下,掌心均向裡,目視正前方(圖8)。

(二)左上步提抱掌

左腳前上一步,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為左弓步,隨之身體左轉,兩掌屈肘上提於胸前,相互交叉,左掌在裡,右掌在外,掌心均向裡,拇指側均向上,目視左前方(圖9)。

(三)拗弓步雙撐掌

兩腳蹬地發力,步型不變,擰腰繼續向左轉體,隨上體左轉,兩掌由胸前同時前後撐推,右掌向前直臂平肩立掌推出,掌心向前,掌指尖向上,左掌向後直臂平肩立掌推出,掌心向後,掌指尖向上,兩臂成為一條直線,目視右掌前方(圖10)。


七、錯誤的糾正方法

(一)注意兩腳腳尖微微內扣,及時發現及時糾正,多注意直至定型,養成習慣。

(二)上步時要注意向前外側上步,不要向正前或前內側上步,這樣就可留出橫間距離。

(三)後腳腳跟儘量用力後蹬,使全腳掌著地,則可避免後腳跟抬起。

(四)後腿要儘量挺膝,用力後蹬,這樣後腿就不彎曲或下跪了。

(五)身體重心落在兩腿連線的中點上,身體重心不過於前移,前膝關節就不會超出前腳尖了。

(六)腰與胯要儘量向後腿方向扭轉,注意向下坐胯,髖關節就不會上突了。

(七)注意上體稍向前傾,使上體與後腿成一條斜線,後腿與上體不留有夾角,這樣上體就不會過於豎直,而影響腿部勁力向上傳遞。

(八)兩掌外撐時,要儘量肩與臂在一條直線上,稱之順肩,肩與臂不留夾角;同時還應注意兩肩下沉,使兩肩能呈顯出肩窩。這樣做久了自然就可達到要求。

(九)兩臂前後推撐時,胸部要儘量向外擴張,這樣長期堅持,兩臂自然就會做到在一條直線上了。

(十)平時注意頭項上領,百會穴向上頂懸,這樣時間長了,成為習慣,自然就不會歪頭別頸了!

八、斜行的實戰用法

斜行動作運動軌跡是由無數個點組成的,在每一個點上就是一個招勢,每個招勢的方法都是一種技擊,再加上左右勢及與對方的距離、所處的角度、出招的時機不同,就有不同的打法,因而斜行的技擊技術是招法無窮,千變萬化、內容豐富、招法多變、技擊實用。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出,現僅將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幾個招法介紹如下,僅供參考。

(一)裡拍防斜行推胸當對方前上右腳一步,成為右弓步,同時用右衝拳向我胸部擊打而來時,我左腳前上一步,於對方右腳外側方成為左弓步,同時,用左掌順其來拳向右後拍其來拳之肘部,防開其來拳(圖24)。當對方感覺右拳失效,回抽右拳時,我借其回抽拳之機,上體左轉,同時用右掌向對方胸部推擊(圖25),將對方推出。

要點:上步要及時,左掌橫抽其來拳之肘要順其來勁橫向用力,以橫破直,右掌推擊對方胸部時要兩腳蹬地發力,推擊勁力順達,快速有力,力達右掌。

(二)外撥防斜行推胸

當對方前上右腳一步,成為右弓步,同時用右衝拳向我胸部擊打而來時,我左腳前上一步,於對方右腳外側方成為左弓步,上體左轉,同時,用左掌順其來拳之勁向左後橫撥對方來拳,防開其來拳的擊打(圖26)。接著,我上體繼續左轉的同時,右掌向前推擊對方胸部,使對方胸部受傷(圖27)。

要點:上步要及時,左掌外撥其來拳要順其拳來勁向左後撥捋,以橫破直,使對方來拳失去攻擊目標和效果;右掌推其胸部要快速有力,勁力順暢,達於右掌。


(各位愛好者,您們好!本賬號將向大家呈現各類搏擊、功夫、散打、武術等文字、圖片、視頻資料以及國內外搏擊、散打等賽事新聞、評論。歡迎關注本賬號!請點擊右上方“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