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王維山水田園詩中的哪些詩?

月盈紅袖


春雨催晨夢 新泥草氣香

鶯聲藏曠野 溼翠泛煙光

是王維的詩嗎?當然不是,是我模仿王維的風格寫的,各位大俠見笑了。

王維是我國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田園山水詩的代表。王維的詩清秀、空明,對後人影響很大,也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詩人之一。

王維的田園山水詩大部分是在中年以後,比如“山居秋暝”、“鳥鳴澗”、“山中”、“渭川田家”、“春中田園作”、“新晴野望”、“田園樂”等,都膾炙人口,後世流傳極廣。

我個人非常喜歡“山居秋暝”與“鳥鳴澗”,尤其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何等的意境、何等的瀟灑!

喜歡王維的詩,除了他的詩能給人空靈、乾淨的意境外,主要還是有一種精神的寄託。

一是能勾起我對少年時期美好田園生活的回憶。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一個偏遠的小村莊,我的村莊在一條小河的拐彎處,只有一條小路通向村外。記得那個時候小河的水清澈見底,小夥伴經常光著屁股去洗澡,晚上明月照在緩緩流淌的何水上,恰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還有,河堤一片杏樹,落花時節,又有“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享受。 二是能夠引起我對這種靜怡、宜人的精神生活的嚮往。常年在外打拼,熙熙攘攘、鴻爪雪泥,人在痛苦、煩惱、失望時,真想能夠尋找一個世外桃源,享受純淨的精神生活。

我想,大多數喜歡王維田園詩的人,不僅是喜歡詩句的優美,更是喜歡讀這些優美的詩句時產生的美好的田園般的精神享受吧。


行走的石頭stone


感謝您的提問!

大家好以下是我的分享與觀點,希望可以在以後的道路上幫助到大家:

1:王維(701~761) 字摩詰。原籍太原府祁州(今山西祁縣)人,其父遷家蒲州(今山西永濟縣)。唐代詩人、畫家。

幼時通音律,工書畫,善屬文,多才多藝。開元九年(公元721年)進士,官至給事中。

安史之亂時被迫接受安祿山授予的官職,亂平後因此貶官。後來官至尚書右丞,故有"王右丞”之稱。

2:《秋居山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

吟誦間腦中浮現這樣的畫面:晚風吹過竹林,林間灑落斑駁的月光,一股清泉嘩嘩從石頭上流過,隨著幾聲喧鬧嬉笑聲。

閃現幾位洗衣歸來的女子。多麼美好動人的一副山水畫。

3:王維是山水田園詩代表人物之一。我喜歡他的清靈孤寂,自然灑脫。

把自己設身於大自然中,用簡樸直白的字句表達了自己孤單並不孤獨,心靜豁達,融於自然的真性情。

同時,也是對於當時社會現狀不滿的間接洩憤。表達了寧願歸去 不染塵埃的超高境界。

4:所以,世人時常迷失荒林不知去路,縱使有幸找到了方向,又被七情六慾困擾,難以逃脫。

每次讀王維的詩,就感覺心中沒有了那麼多的困惑,人生也可以變得很簡單。

就像天邊的雲,山中的風,溪畔的柳,清早的晨曦,夜晚的月色,一切寧靜而簡單。

5:王維真心是我除了李白之外,最喜愛的詩人了。

說他是詩人吧,也不夠全面;說他是畫家吧,也過於籠統;說他是個音樂家吧,偏偏書法也不錯;詩書畫樂,樣樣俱會,雖然說不上是頂尖高手,倒也是自成一家風格。

蘇軾在《東坡志林》中說:“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觀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以上是我的個人分享與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何言汲汲


好像都被講完了麼。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這首很好理解,估計也是王維大神隨兩分鐘之作,哈哈。

————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這首麼,突然發現他的韻腳很特別,1對3,2對4。

鹿柴也是。

空翠溼衣。用空翠就把山上的溼氣,翠綠的葉子上的水氣形容出來了。很妙。這個翠應該是冬天還有綠葉的樹。

天氣應該是陰天了,陽光出現了就不會有那麼重的溼氣了。作者大冷天的陰天還要去爬山,也是醉了。這是有多麼的喜愛風景詩。

————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這首也不錯,又是翠綠的樹哈哈,又講到了水,這次是在渡頭水流緩慢,拄著柺杖在柴門外,黃昏的蟬,我總想把這個“暮”理解成暮年,哈哈。看著渡口落日,看著炊煙。後面難理解,網上解釋是又碰到裴迪這個接輿酒醉,在恰如陶潛的我面前謳狂。看來王維也隨興,看到什麼就寫什麼,哈哈。

————

說道寫景,我也寫過很多景詩。

寫了一首這樣的,沒學過詩經,因此只能說寫了一首類似詩經的。

《悽悽霜思》

一個小精靈

悽悽霜思,以茅屋作耳

黃葉離離,以蓬蒿為巢

小雨淅淅,以霧色為友

炊煙迷迷,以人間嫋嫋

——

悽悽霜思,以夜幕為舟

白網採擷,以田地為餌

寒風凜冽,以叢林為酒

燭火悽悽,以夢寄逍遙

——

悽悽霜思,以年華煮酒

篝火迂迴,談笑是與否

楓葉起舞,不知山清秀

涼涼虛榮,何處已腐朽

——

因果不眠,將人煙彈奏

餓殍心間,以慾望為肉

食之不安,文字皆入魔

靜若是禪,遍地皆是佛

——

其實到了第二段就結束了,因為朋友要寫成歌,我就想著對稱一下,又加了第兩段,然後又把人間世俗給訓了一頓。

現代人很少有人寫霜,其實霜也很美的。











一個小精靈1314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這是唐朝大詩人王維所寫的詩《畫》。“遠看山有色”,遠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為有色?清秀俊朗、紅溼綠垂是色,寒色蒼蒼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異色。只因其距離而產生美感,自覺其有無限的風光。此乃“靜境”,靜境之美出乎首句,在於靜心者方能品之。

“近聽水無聲”,源頭活水本是“動境”,而無聲二字又進入靜境,寧靜致遠。是什麼如此神奇?靜的如此讓人難以放棄去一探究竟?這樣,我們就會接近此詩此畫,這樣心神和山水更靠近了,一切的妙處都是因為“無聲”,無聲得醉美了心靈。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花兒在那個最美的季節裡盡情的開放,並最終將自己的生命燃燒般的開到最美。美到極致之後,飄然而去。但此中花兒不謝,只因在畫中。近境是畫中的美,是春盡之時花兒盡逝,無處得美而傷懷的感觸在裡面。鳥兒不驚,不知青春已盡,歲月已逝,徒留多少悔恨。

詩中的畫似乎代表著一種夢想,一種可見而不可得的夢想,但那種夢想只是在人的心靈處於一種安靜的狀態中我們才能想起,詩人唯有帶著淡淡的幽思去尋覓世間最後的能夠寄託情懷的東西,人已去,空留花。鳥未驚,人又來。沒有永恆的美麗,而一切的美麗都將隱於虛幻!



一葉孤帆行萬舟


王維的田園詩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詩中寫山空寂和林幽深,但詩人卻能夠用簡樸直白的字句描摹如此感人。兩聯都用襯托筆法,有人語響而不覺嘈雜,反而更顯山林的空寂,有夕陽照而不覺敞亮,反而更顯山林的幽深。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感受那自然恬靜之趣。雖然沒人知道,明月卻知,偏偏有月光灑在他身上,自然與人是那麼契合。詩人雖然獨坐但並不孤獨,內心是舒適的。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聲音,浣紗歸來的女孩子們在竹林裡的笑聲,小漁船緩緩地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採菱歸。











董竹


1、《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3、《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4、《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5、《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6、《山中》

溪清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7、《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採菱歸。

8、《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9、《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10、《渭川田家》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鳴九


王維字摩詰。唐朝詩人、畫家。王維的田園詩更是千古流芳,語言優美細膩,意境豐富多彩。真可謂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積雨輞川莊作》[唐] 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終南別業》[唐]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我喜歡這些詩的原因在於,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閒居生活中閒逸蕭散的情趣。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其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使我讀過後心曠神怡,精神喜悅!


春夏秋冬L


最喜歡終南別業一詩。尤其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一句。俞陛雲在《詩境淺說》說:“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這是很有見地的。再從藝術上看,這二句詩真是詩中有畫,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畫。毋怪《宣和畫譜》指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及‘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之類,以其句法,皆所畫也。”詩句有隨遇而安的理趣。


壯士讀書


王維是山水田園詩代表人物之一。我喜歡他的清靈孤寂,自然灑脫。把自己設身於大自然中,用簡樸直白的字句表達了自己孤單並不孤獨,心靜豁達,融於自然的真性情。同時,也是對於當時社會現狀不滿的間接洩憤。表達了寧願歸去 不染塵埃的超高境界。

我最喜歡的是下面幾首,他分別代表了王維喜靜,愜意,恬靜和高尚。

一、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用襯托筆法,描寫了山林的空寂幽深。

二、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人與環境融在一起,內心並不孤獨,而是舒適的。

三、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空山雨後,浣女來歸,像一幅畫,和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讓人恬靜愜意,無邊遐想。

四、秋夜獨坐

獨坐悲雙鬢,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燈下草蟲鳴。

白髮終難變, 黃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 唯有學無生。

現狀是孤寂悲寥的,自己一心尋道無果。但是仍信心滿滿,刻苦鑽研。可見,詩人內心是堅定的,抱負是永存的。

生而不逢時,寄情於萬物。融身於自然,不屈於苟且,這是何等的高人境界!

我愛王維的詩,更愛他的精神……




詩酒逍遙客


各位王維的鐵粉,注意命題。山水田園這張專輯的話,他一共就收錄了三五首詩。

1、《青溪 / 過青溪水作》

唐代: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清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

請留磐石上,垂釣將已矣。

譯文:進入黃花川遊覽,每每都去追逐那條青溪。溪水隨著山勢,百轉千回,經過的路途,卻不足百里。水聲在山間亂石中喧囂,水色在深密的松林裡幽靜深沉。

水草在溪水中輕輕搖盪,蘆葦清晰地倒映在碧水之中。我的心一向悠閒,如同清澈的溪水淡泊安寧。但願我能留在溪邊的盤石上,在垂釣中度過我的一生。

2、《渭川田家》

唐代: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翻譯:村莊處處披滿夕陽餘輝,牛羊沿著深巷紛紛迴歸。老叟惦念著放牧的孫兒,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雞鳴叫麥兒即將抽穗,蠶兒成眠桑葉已經薄稀。農夫們荷鋤回到了村裡,相見歡聲笑語戀戀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羨慕?我不禁悵然地吟起《式微》。

3、《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譯文:寒山轉變得格外鬱郁蒼蒼,秋水日日舒緩地流向遠方。我柱杖佇立在茅舍的門外,迎風細聽著那暮蟬的吟唱。渡頭那邊太陽快要落山了,村子裡的炊煙一縷縷飄散。又碰到裴迪這個接輿酒醉,在恰如陶潛的我面前謳狂。

4、《積雨輞川莊作 / 秋歸輞川莊作》

唐代: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譯文:連日雨後,樹木稀疏的村落裡炊煙冉冉升起。燒好的粗茶淡飯是送給村東耕耘的人。廣闊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鷺掠空而飛;田野邊繁茂的樹林中傳來黃鸝宛轉的啼聲。

我在山中修身養性,觀賞朝槿晨開晚謝;在松下吃著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葷腥。我已經是一個從追名逐利的官場中退出來的人,而鷗鳥為什麼還要猜疑我呢?

5、《田園樂七首·其六 / 閒居》

唐代: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譯文:紅色的桃花還含著隔夜的新雨,碧綠的柳絲更帶著淡淡的春煙。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沒有打掃,黃鶯啼叫閒逸的山客猶自酣眠。

種豆南山下,相煎何太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